很多人不知的紫菀
有一次,我去药店买药。我说:“买100克的紫菀(wǎn)。”调剂员似乎没有听清,药师在旁边竖起耳朵。我说:“哦,紫苑(yuàn)100克。”药师说:“哦哦,你说的是紫苑呀!”我无奈地说:“是,也有人这么叫……”别说是药店的调剂员、药师如此,就连医院里一些所谓的中医大夫也坚信“紫菀(wǎn)”这个读音是错误的。
《说文解字》说:“苑,所以养禽兽。囿也。”原是指养禽兽植树木的地方。后来,多指帝王游乐打猎的地方。例如苑囿一词,就是划定一定范围,具有生产、游赏等功能的皇家专属领地。《说文》中说:“囿,苑有垣也。”囿是周围有墙垣的苑,是封闭局限的领域。先秦称作囿,汉代称作苑。进而,“苑”又引申为抽象概念,是指在学术、文艺等方面的荟萃之处,如文苑、艺苑。
菀,除了形容草木茂盛之外,其本义特别指出用于药名“紫菀”。《说文解字》中,在菀字条下指出,茈菀《本草经》作“紫菀”,古时紫与茈通用。《康熙字典》引《本草》:“紫菀,其根色紫而柔宛,故名。”紫菀的药用部位在于根及根茎。根部很软,可以编成辫状之后再晒干,经该方法炮制后的紫菀则亦称“辫紫菀”,或直称作“小辫”。
药典中,明确写为“紫菀”,而且标音为“Ziwan”。确实,在有些古籍中,紫菀作“紫苑”。其实这是中医的略写形式,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这是门外汉所不知道的事。比如,桔梗有时略写作“吉更”,但并不能因此就读作“jígèng”。比如,钩藤有时略写作“勾丁”,也不能因此就读作“gòudīng”。大部分人并非因为看过相关古籍之后才读错的,而是真的连文字读音都没有学好,“菀”和“苑”这两个字根本就没分清。
紫菀这味药,其实特别好。其味辛可以发散,微苦而趋下,甘润而和缓。性温却又不燥。主归肺经,同时还兼归膀胱经、大肠经。
紫菀祛痰止咳的疗效是非常好的。治疗咳嗽,无论寒热、无论虚实、无论内外、无论新久,都可以用。这么棒一味药,简直就是中药里治咳嗽的“混儿”呀,如此高级的百搭,必须得夸!
外感风寒,咳痰不爽。可配百部、桔梗、白前等。如《医学心悟》止嗽散。
肺寒咳嗽,日久不愈。可配百部、款冬、乌梅等。如《本草图经》紫菀百花散。
肺热咳嗽,痰黄而稠。可配桑皮、杷叶、杏仁等。如《世医得效方》紫菀膏。
热伤肺络,咳嗽咯血。可配茜草等。如《鸡峰普济方》紫菀丸。
肺气虚衰,咳嗽喘息。可配人参、五味子、款冬等。如《广济方》紫菀汤。
肺痨咳嗽,痰中带血。可配阿胶、五味子、贝母等。如《医垒元戎》紫菀散。
诸多实验结果也都支持临床。例如:用每千克体重1克紫菀水煎剂给家兔灌胃,有明显祛痰作用。例如:对用氨水喷雾引起的小鼠咳嗽有显著效果。
但是,对于碘液注入猫右肋膜腔引起的咳嗽,灌服煎剂无效。这是为什么呢?《本经逢源》说紫菀是“肺金血分之药”,是特别专一地一心一意地归肺经,所以像氨水喷雾所致的这种咳嗽是有效的。而右肋膜腔的位置,相当于肝胆经所过之处;同时,碘也归肝胆经。
《素问》中说:“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既然咳嗽不单独是肺病所引起的,那么,用紫菀治疗肝咳、胆咳,理当配伍使用。对于人体而言,除了用紫菀之外,若咳嗽伴随胁肋部疼痛,一转身胳肢窝下面憋闷得疼,都不敢动,这时候应该同时配伍治肝之药;若伴随泛吐胆汁,或是口苦,宜配伍治胆之药。这是实验模型设计存在缺陷,缺乏中医理念与临床实际观察。尽管该实验存在一定的问题,但至少提示了:单纯肺咳紫菀效显,非肺咳者根据辨证宜配伍使用。
据报道,紫菀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宋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以及多种皮肤病真菌等,皆具有抑制作用。
有实验报道,在1:50的浓度下,对人型结核菌有抑制作用,且对小鼠结核病具有一定疗效。不过,对于结核菌体外实验的结果,目前还存在争议,有些观点认为,现有实验不能支持该结论。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中药的作用并非单纯地“某药之中的何种成分,能够对某种细菌病毒等因素存在着直接的作用”,更多的是在体内经过复杂的生化过程,而这却是离体实验所不能解决的。
之所以说紫菀“兼归膀胱经、大肠经”,是因为其本身专入肺经,通过人体这个有机整体,在宣肺的同时还可以治疗二便的疾病。例如:《本草通玄》指出,用大剂量的紫菀治疗小便不利或尿血:“小便不通及溺(尿)血者,服一两立效。”
在人体之中,如此之复杂。更何况使用单一的药,甚至从药物之中提取出结构单一的化学物质,在离体的条件下,或是在非人类的身体中制造出与临床实际不相符合的疾病模型,企图通过简单机械地“直接对抗”的思维以解决生命科学之奥义,是不是太过于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