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故事的杀手 | 一周热点总结
🔪
又是一次很久没开工的一周热点总结。上个月的时候我还在微博上抱怨,为什么每年有十二个月,唯独九月如此漫长、难捱。
如今,十月已过去三分之二,我才在略微有点凉意的初秋里缓过神来——这个由山火、疫情、洪灾、游行、知名人士的骤然离世,外加那颗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小行星所组成的具有极强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2020年竟然也快要过去了。
昨天我看到一本书,叫做《奥斯坦德的梦想家》,里面有一章写道:有些早晨,我们感觉有什么丰满、纯粹、独特的事情马上会发生,然后电话铃响了,一切结束。生活将我们剁碎、驱散,把我们变成粉末,拒绝把它的纯粹性给予我们。
生活是故事的杀手。
这个故事可能是一个家族团圆相聚的亲情故事;也有可能是一段充满慰藉的、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也有可能是一次追逐梦想成家立业的励志故事。
但所有的故事,这些看似被寄予期望的想象,到最后都只会变成水塘边顾影自怜的纳西瑟斯,落入一触就破的倒影里,继而被遗憾、悲痛和惋惜所填满。
2020就是这样无数渺小人类生活碎片的集合,它充满了古希腊悲剧中所蕴含的那种个人在变幻无常的命运之轮面前毫无还手之力的恐惧。
一家十二口人聚会,九人因食用变质的「酸汤子」在半个月之内相继离世;61岁的黄女士不仅声称自己正在和抖音上的「靳东」恋爱,还要独自一人离开家庭去长春寻找她的「爱人」;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的研究生在凌晨两点的微博上留下和这个世界最后的道别后选择结束这一次的人间旅行。
生活就是这样,前一天可能在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会瞬间分崩离析;活了大半辈子以为终于找到了爱的感觉,结果只是一场骗局;辛苦地考上研究生,最后却发现一纸学位证书也变成了一道过不去的坎儿。
生活是故事的杀手,而反过来念。
故事也是生活的杀手。
🔪
🔪
🔪
- 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 -
「别只把它当成一次心酸和哀叹」
在谷雨实验室写的那一篇关于「爱与孤独:“假靳东”骗局里的女人们」的深度报道中,女人们几乎很少会在十几年的人生里谈到「爱」这个字。结婚生子这些事情在她们那里不像是一种生活选择,更曝露出工业化的流水线作业的感觉,而在这条流水线上,爱与不爱早已经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里最打紧的事情了。
但是「靳东」的出现让很多的女人们生平第一次品尝到什么叫做杜拉斯所谈的「爱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因为现在我69岁,他才40多岁,根本不可能,我们就是把对方装到心里。”
🌫 媒介正在改变网络欺诈
在美国微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南希·拜厄姆所撰写的「交往在云端」中她提出了7个区分不同媒体的逻辑,分别是交互性、时间结构、社交线索、可复制性、存储、移动性和可及性。
对于社交媒体而言,其在交互性上不仅拥有社会交互性(媒体促进个人或群体之间社会互动的能力),还拥有技术交互性(媒体允许用户通过其界面操纵机器的能力)和文本交互性(用户和文本之间创造性和解释性的交互作用)。也就是在这样的媒体特征之下,「假靳东」可以与女人们互动,而女人们也可以和「假靳东」一起出现在同一屏幕上进行情歌互唱,甚至是认为「假靳东」创造出来的对所有账号关注者都可见的视频内容只是对她一个人所说。
同时,抖音这类的媒体平台还能够允许用户之间的能够进行异步传播,这种传播模式不要求信息传递的双方同时在场,像是论坛、微博或者是微信公众号都是这样的传播方式;以此,网络骗子可以利用靳东的视频加以重新配音和修改,最后让所有迷恋靳东的女人都能够接收到他的信息。这就是媒体的时间结构所带来的不同的传播方式。
上面也有提到,「假靳东们」是通过对靳东原本的一些电视剧、出席活动的视频进行二次创作,通过后期配音和相关的剪辑,让其看起来像是「在与某人对话」或者是「在向着某人传递爱意」。这其实是一种通过人为操作而赋予传播双方以更多社交线索的模式。通过这种用来识别传播意图和传播者身份的社交线索的建构,骗子们成功将靳东摇身一变成为了女人们眼里的「喜欢自己的弟弟」。
当然,这些骗子能够找到这样「精准的传播目标」,也是得益于移动媒体本身的可复制性和可及性。一则信息能够进行大量的传播和复制,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快递到达广泛的人群和阶层。
这就使得一群没有怎么接触过网络媒介的被认为是「互联网中的落伍者」的中老年女性成为网络诈骗的「下沉市场」,成为了社交媒体时代中的「网络受害者」。
所以要我说,这些搞网络诈骗的人真的是无形之中把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体逻辑摸得相当通透,把这种和当前媒介特点融合得几近完美的骗术运用得是淋漓尽致。
什么文本的再创作,什么类人际关系的互动,什么精准的目标受众,什么利用异步传播的特点搞起了各种一对多的传播。
但是百密终有一疏。
当骗子被发现后,他们在迅速删除其社交账号信息和视频的时候却怎么也不会想到,社交媒体本身所具有的存储作用也已经让他的欺骗行为无处可逃。
网络欺诈行为正逐步从婚恋网站交友、大学生兼职刷单、淘宝客服理赔、网络贷款、陌生APP下载、手机网址钓鱼、红包回馈、招聘短视频平台点赞员等各式各样的方式方法中进一步衍生。
其实,所有的网络欺诈行为都是来自于骗子深谙网络媒介的特性以及目标对象的心理需求。
比如大学生刷单、红包回馈、网络贷款是为了赚钱;婚恋网站交友是为了恋爱;手机网址钓鱼的时候时常会说被公检法机关传唤,这是对自身权益可能受到损害的惶恐…
而这些女人们呢?她们被骗的时候,缺失的、渴望的、惶恐的又是什么呢?
这里呢,我还有一个思考维度,是从现在大量的文章撰写这件事情的角度出发的。很多文章都在对这些女人作出叹息式的表达,然后说她们遇到了数字鸿沟或者是钟情妄想症。
英国作家吉丽·库柏《等级》一书中暗示有这么一副「一分为二」的社会景象:“有负疚感的人”和“被欺骗的人”。
///
一边是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尽管他们通常不一定比工人阶级挣得多,却总是心怀歉疚,满脑子都是社会关怀。另一边则是各种劳动阶级,他们已经被电视和报刊杂志中关于美好生活的种种想象彻底洗了脑,于是因为大蛋糕上自己的哪一块太小而觉得受了欺骗。
///
现在拿着笔可怜那些女人们的人,包括我,好像都在做着这样的事,即使前两个月,我才因为丢了手机上了骗子的当。
啧。
🔪
🔪
🔪
- 一次「酸汤子」中毒事件 -
「纷纷开始的健康传播」
昨晚我熬着夜把这次「酸汤子中毒」事件看完了。
*黑龙江鸡西市一家十二口聚会,九人因食用了变质的「酸汤子」(一种东北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而相继离世。
凌晨一点半,我摸着黑爬起来走向我们家冰箱,开始搜索我妈是不是在冷冻室里放着什么可能把我们一家子毒死的变质东西。
🌫 健康传播
健康传播是传播学的分支,主要是传播具有促进作用的健康信息,如a.公共卫生运动,b.健康教育,c.医患之间的交流。传播健康信息的目的是影响个人的健康选择或行为。健康传播研究旨在改进传播策略,使人们了解增进健康或避免特定健康风险的方法。从学术上讲,健康传播是传播学中的一门学科。
健康传播的目的大致分为以下四类:第一,个人行为的改变;第二,政策的变化;第三,改变个人对于问题和解决办法的认知;第四,识别或支持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等。
这一次「酸汤子事件」后,包括新华网、央视新闻等多家中央级媒体都发布了相应的报道,提醒久放食物容易引发致命霉菌;不仅如此,像是丁香医生这类本就属于健康知识传播的自媒体账号也纷纷出现科普在除了在「酸汤子」会容易产生米酵菌酸,还有酵米面发酵而成的汤圆、臭渣子、河粉等自然发酵而成的米面食品都容易产生这类致命的中毒风险。
当然,还有我一直和大家说的「干制黑木耳」也是在食用是非常需要注意的。黑木耳如果泡制的时间过长,也会产生毒性极大一些微生物毒素(大部分就是米酵菌酸,致死率60%-100%)。所以不管在哪,我几乎都已经把吃木耳这件事排除我的人生美食清单了。
由此可见,在当前的媒介传播环境下,健康信息很容易通过各种普及的社交媒体进行传播和沟通,不仅是专业的媒体机构能及时向公众科普和答疑解惑,还有一些诸如丁香医生这种垂直的具有公信力的自媒体也可以在相关信息的传递过程中成为重要的传播主体。除此之外,类似于国家卫健委的政府单位也可随时通过网络媒体向社会公众公开相关情况,督促其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自我保健意识。
再往深了说,现在的移动互联网还能提供些寻医问药的服务,比如我上回觉得自己可能出了什么大问题打电话给我一朋友,他上来就跟我说,我帮你百度问过了,人家医生说没事,结果还真的就是有事(淦);还有,在富媒体的网络传播媒介中,健康传播的内容和其他信息形式一样,也都会获得多元的呈现可能,比如可视化新闻、数据新闻、动新闻或者是一些短视频,甚至以后如果AR/VA/MR发展的不错,我们还真的就能进入人体组织器官中进行一番游历和探索了。
当然,5G的发展也不能忘记。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看起来特别厉害的例子:2019年6月27日,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在本院通过远程系统控制平台与嘉兴市第二医院和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同时连接,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骨科手术机器人多中心5G远程手术。
看吧,以后真的就是万物互联的时代了。
不过,传播门槛的降低和传播平合的日益开放性,健康传播也出现了如虚假信息、错误信息等大量负面问题。与此同时,专业化的媒体组织与内容也在不断的兴起和出现:①健康传播伪装下的商业广告;②知识科普伪装下的谣言流言;③旨在吸引眼球和耸人听闻的夸张报道;④违背科学规律和常识的健康知识。
比如我妈每天都给我发各种微信推文,上面写着:21岁妙龄女子突然死亡竟是因为…
最后给大家做个总结,目前,健康传播趋势主要是呈现出以下特点:
多端口: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手段助推健康信息传播的广度与深度,拓展了传播者的范围,也拓展了受众的覆盖面。
多样态:自16年起新形态的网络健康类直播节目持续升温,并正在形成规模化生产,从形态上,突破了以往主持人和专家坐着聊的方式,更多以主持人到医院探寻、调查发现的方式为主。
回归内容与人文情怀:纪录片《人间世》不仅突出了医疗工作者的辛苦和日常,也展示了生命的无常,是健康传播的新维度。
真的,大家都回家和爸妈叮嘱一下,泡久的木耳别处,发芽的土豆别吃,发黑的花生别吃,鸡蛋打出来是散的别吃,冰箱放久了别吃…
珍惜生命,远离食品中毒。
🔪
🔪
🔪
- 选择离开的研究生们 -
「直面人生的自行了断」
那个朋友写的备忘录我反反复复地看了五六遍,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有时候突然觉得人生真的特别没意思。
算了,不想写了,没意思,写那么多感想干嘛。
所有人都是自由的,其中就包括了,成熟而又理智地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的权力。
所以别再说他不想着父母了。
真没意思。
晚 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