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道几何题,被我讲成了大语文

作为有自知之明的人,一般情况下,我是不会主动去检查三宝同学的数学作业的。昨天晚上听见爷俩在讨论一道几何题,吴老板竟然也搞不出来,我只好撸起袖子,问他们爷俩:

需要我出手吗?

三宝用力点点头:需要需要!

多么简单的事情,我瞄了一眼题,手机拍照,上网一搜,哈哈,答案立刻出来了。我的领导对我说过:重要的不是你会,而是孩子会。所以,遇到不懂的题,一定要记得上网搜,别自己吭哧吭哧的搁那瞎耽误时间。

吴老板就没领会这个精神,非得自己拿个小本本,搁那死扣。一边画图一边大声警告我:你可千万别跟我说答案,我自己能做出来。

30秒后又问我:这个题没出错吧?

我可以很肯定的回答你:题是对的,你目前的思路是错的。

这道题长这个样子:

看过答案之后,文科妈妈对这道题心生敬佩,这真是一道浓缩了人生哲理精华的好题啊。

这是一个莎士比亚的经典问题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这是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的经典台词,一般将它翻译为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面对这道题的时候,由于是卷子上的最后一道题,通常是有些挑战难度的题,小朋友的心里状态通常是:做,还是不做,这是个问题啊。

三宝同学在随便思考了三秒钟便得出没有思路的情况下,轻描淡写的说:不做啦,明天上学老师会讲的,然后就准备收拾书包玩玩具去了。

结果被吴老板拦住。

作为当过高中数学家教的人,怎么会放过这等嘚瑟的机会呢?马上对儿子说:把卷子拿过来,让我看看。顺便又教育了一下儿子:遇到难题不能马上退缩,不然怎么进步呢?逮着难题的时候,要感到兴奋,把它打败了就是一次胜利。

结果,吴老板自己先陷入了毫无头绪的泥淖中,仿佛掉进了敌人的包围圈,苦苦挣扎。

这是深刻领会“链接”理论的好机会

《冰雪奇缘2》里,艾莎不断听到一个声音在呼唤她,循着声音,她和安娜一起来到被魔法笼罩的森林里。在北境女王的指引下,艾莎思考着风火水土这四种魔法如何破解,并最终找到答案。组合风火水土,需要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在电影里就是艾莎公主,以及她的冰雪魔法。

在已知的世界面前,引入一个全新的元素,便会得到无穷大的新力量。

在这道题面前,坚定了“去做”的信念,接下来要引入的,是一个什么元素呢?

认真看图,我们需要在已知图形的基础上,再添点新线索。

永远不要得意忘形

这是我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一位邻居家的姐姐告诉我的“几何学习秘诀”:

遇到几何体,一定要在草稿纸上,自己亲手再画一遍图。

画一遍也许并不能有什么新思路,但是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理解题干意思,或者,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

一条价值一万美元的线条的故事

这是个经典的老故事了。

我第一次听到,就再也没有忘记。虽然故事的主角有时候会变成不同国家的人,但是我相信类似的故事到处都存在着:看上去很简单的工作,其实需要一套强大的知识系统去支撑。

就像我们看齐白石的白菜和虾,简单几笔,便勾勒出传神的形态。可是这简单的几笔,却是积累了画家几十年的功力。

20世纪初,美国福特公司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有一天,公司厂房里一台电机出了毛病,几乎整个车间都不能运转了,老板很着急。

公司赶紧调来大批检修工人反复检修,又请了许多专家来察看,可怎么也找不到问题出在哪儿,更谈不上维修了。一筹莫展之际,老板听从建议,请来著名的物理学家、电机专家斯坦门茨。斯坦门茨仔细检查了电机,然后用粉笔在电机外壳画了一条线,对工作人员说:“打开电机,在记号处把里面的线圈减少16圈。”人们照办了,令人惊异的是,故障竟然排除了!生产立刻恢复了!

福特公司经理问斯坦门茨要多少酬金,斯坦门茨说:“不多,只需要1万美元。”斯坦门茨看大家迷惑不解,转身开了个清单: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儿画线,9999美元。

听了这个故事,你找到应该在哪里划线了么?

还没找到?不着急,我们再来听下一个故事。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0世纪60年代,耶鲁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兰姆设计了一个连锁信件实验。

他将一套连锁信件随机发送给居住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的160个人,信中放了一个波士顿股票经纪人的名字,信中要求每个收信人将这套信寄给自己认为是比较接近那个股票经纪人的朋友。朋友收信后照此办理。

最终,大部分信在经过五、六个步骤后都抵达了该股票经纪人。

六度分割的概念由此而来。

这个理论放在这里,和解题有什么关系呢?

嗯,没什么关系,为了凑字数而已,哈哈。

咬定青山不放松

我的领导说,当我们面对一项事业/挑战/问题的时候,如果想去做,就会竭尽全力找方法,如果不想去做,就会一门心思找借口。

这就是事在人为的核心要义。

有时候,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我们面对问题的态度,才是最大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