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村庄「品名」,能「品」出哪些名堂?

村名的由来,你能说出几种?

答主小石潭记

——以皖北平原上的村庄为例。

我手头有一部《颍上地名志(稿)》。那上边这样说:

颍上县,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丰富的水资源,构成了县域地名的语词特征:县域地名大多因聚族而居,以姓氏命名的占40%;以所在地势、水系特征及其景物命名的占30%;与历史遗存、宗教、建筑物、传说有关或其他原因而命名的占30%。大量地名因雅化或随住户姓氏变动而变动。大量地名语词中保留古汉语的语义和用法且具有方言特色。

作为地名一部分的村名,其命名特征,大概也就是这么几类。

翻开《颍上地名志(稿)》,县域内的村庄名称,以姓氏打头的,着实不少。平常的姓氏,几乎都能找到对应的村名。有的姓氏,还有重名重复的村庄。该部书稿中,以各个姓氏得名的村庄,随处可见。

图源网络

一般而言,村庄名称具有相对稳定性。一经约定俗成叫开了,就会祖祖辈辈叫起来,少有更改。

比如颍河岸边的池家岗。当地人传说,是有一个池姓的大将军在这里落户建宅,且因此处地势为岗地,村庄就叫池家岗。但此说是否可靠,存疑。因为很多年以来的池家岗人中,早就没有池姓的人家了。

但我从微信上得到一个信息:从池家岗出去的池姓人还在。池家岗西庄子谁谁家的女儿,嫁的夫家,就是池家岗池姓人的后代。又据说,现今上海商界中,叱咤风云的大老板中,就有不少是池家岗池姓人的后裔。

我曾经在网上查了一下。还真是。沪上的商界中,确有一些姓池的大老板。有关这个信息,我在《池家岗年鉴2020》中,专门做了记述。

《颍上地名志(稿)》中,关于村名,有不少宗教的折射。有「寺」,有「庙」。我在颍上县的建颍乡工作很长时间。那里就有大庙、范庙、祁家庙、顾家庙等村名。颍上县最为著名的,就是夏桥镇的「龙王庙」村。

——那里说的「张龙王」,在苏东坡、欧阳修的笔下有故事。而且唐代的「张龙王」,还受到有宋一代朝廷的封赏。这在欧苏的诗文中,有详细的记载。

图源网络

人常说,「新社会,新国家,个人挣钱个人花」。新中国以来,有一些村庄名称也发生了变化。在皖北大地上,这个变化,多以「新庄」称之。很多地方,改来改去,最后就俗称「新庄」了。再比如我曾经工作过的建颍乡,驻地在祁家庙村。「建颍」之名,是新的地名。旧版的《颍上地名录》中解释说,取其「建设社会主义颍上」之意。

我记得,建颍乡最南边的地方,有个新的村庄,名为「五家人」。其大致来历是:20世纪80年代,姚海村有三户人家「另拔宅基」,组成了一个小村落。叫个什么名呢?开初据说就叫「三家人」。

没几年,又有两户人家搬来居住。「三家人」于是改称「五家人」。再后来,已有超过十户人家了,村名还是稳定在「五家人」。现今,它可能是姚海村的一个村民组。

颍上县东南,淮河颍河交汇之处的附近,也即今鲁口镇域内,有个「罧庄」。你道它的名字是咋来的?说的是大清朝乾隆皇帝出巡,见这里的人们在树上晒渔网。许是场面宏大,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注意。他一打听,这个地方的村落还没个名字。略一思忖,乾隆就造了一个字「罧」——上面是渔网,下面是树林,倒也形象,把这个村子命名为「罧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