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报告文学连载)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七章 1) ||张学武(河北)

第七章 ( 1 )

说话间到了一九七二年初,正是上教育回潮的年代,上边的精神是普及小学,控制初中,压缩高中。原来三道川公社和青羊沟公社都有高中班,一下子全撤了,高中设在白草。白草、三道川、青羊沟三个公社二百多初中毕业生,只招收四十个高中生,而且不能推荐,全靠统一考试成绩。考试是地区出卷,县里集中统一监考,判卷是各县轮换判卷,那可是将军里边拔元帅,沙里淘金啊。
三道川中学有五十几个初中毕业生,只考上了八个,有苏斌、冯桂华、孟占华、张广玲、刘荣、王亮、杨勇、闫飞——不到六分之一,绝大部分学生都回村里生产队参加劳动去了。青羊沟更惨,三十几个学生只考上了俩,杨树国和冀文祥。白草中学考上了不少,一共三十个人。
这一天早晨,苏万贵赶着一两毛驴车,车上拉着两卷行李,送苏斌去白草上高中。
路上,苏万贵坐在车辕口上,一边用手拍打着驴屁股,一边对苏斌说:“这是你第一次去外地上学,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到了白草中学要好好学习,不要想别的。如今形势不同以前了,以前是抓革命,促生产,但主要是抓革命,生产是次要的。现在呢?革命虽然还在抓,但生产是主要的,你作为学生,主要任务是抓紧学习,取得好的成绩,知道不?”
“知道了!”苏斌正靠在行李卷上看一本小说,题目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得如痴如醉。
苏万贵说:“你别嫌我啰嗦,我说的是实情。另外到了白草要尊重老师,跟同学搞好关系,不要惹事——嗨,我跟你说正经事儿哩,你听清没有?”
“听清了!”
“到了白草主要是把功课弄好,像这些闲书以后就不要看了。听说以后考大学是推荐加考试,大学我不指望,只要考上个中专、师范,我和你妈也就念佛了,好歹脱离了生产队,你不知道,生产队苦啊,咱们三道川一个劳动日才分三毛钱。”
……
到了白草中学,苏万贵就赶着毛驴车回家了。
三道川的冯桂华担任班长,孟占华担任团委书记,苏斌担任体育班长,学习班长是白草的陈观忠,因为陈观忠在三个公社中他考了第一名 。
高一的时候,学习抓得很紧,几乎是一个月一次小考,苏斌和同学们整天钻在课本中,分数成了学生的命根。苏斌爱好外语,每次考试,他的外语都是班里第一名。
第二年形势就变了,张铁生的事件发生了,辽宁省下乡知识青年张铁生被推荐参加大学考试。他在数理化考试时解答不出试题,却在试卷背面给尊敬的领导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张铁生诉说了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的心理冲突,发泄他因不忍心放弃集体生产而没有时间复习功课,从而导致文化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不满情绪。
七月十九日,《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思的答卷》为题,刊登了张铁生的信。八月十日,《人民日报》转载了该信并加按语:这封信提出了教育战线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斗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确实发人深思。随后,全各地报刊纷纷转载,张铁生一夜之间成了名噪全国的勇于交白卷的反潮流英雄。
不久,又发生了马振扶公社中学事件,事件的导火索是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马振扶公社中学一名十五岁的女学生张玉勤受到老师批评后自杀。张玉琴外语考试卷上写下这么几句: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会ABC,也当接班人,接好革命班,埋葬帝修反。张玉勤写后自觉无趣,便把卷子揉成一团,没有交给老师,后由其同学将卷纸展平交给老师。河南省委接到中央文件后,派三十名干部在马振扶公社中学举办大型学习班,追认张玉勤为革命小将、优秀共青团员,并给她立了碑,碑文是胸怀朝阳战恶浪,敢把青春献给党。上级还拨款给张玉勤家盖了三间瓦房,房子里摆满了全国各地赠送的镜框。张玉勤的一个哥哥因为她的死被推荐上了大学,她老实巴交的父亲做了学校的贫农代表。
白草中学的领导差不多都是文化大革命中挨过整,受过批斗,刚复职不到两年的人,自然不敢落后。学校以前仅有两排教室,如今办高中了,房屋明显不够了,学校于是马上决定全校的初中生留在学校脱砖坯,自力更生,自己盖教室。全校的高中生立即开赴三道川黑龙山林场搞勤工俭学,给林场挖树坑,还美其名曰说是到黑龙山野营拉练。

 (未完待续)

作家简介:张学武,一九五七生,赤城县一中高级语文教师,现退休。爱好文学创作,曾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小说、散文、故事、通讯,2009,故事《村长》曾被《读者文摘  ,农村版》转载。

菊野文化传媒编辑部组员:

诗词: 大筱   罗学贵

北地梅香  钟华戟

诗歌: 钟金洲   槐花飘香

湘子 新新  五月雪

组稿:罗学贵   湘子   剧明水

石峰   明月心   秋实  李汉军  枫叶红

主播:深谷幽兰   柳音

钟金洲  宴平乐  伤木

主编:菊野芳香(落英小桥)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