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一种重机枪,在日俄战争中作用巨大,抗日战争中还在使用

本文为伦敦上空的喷火原创,如有转载望与作者联系。原创不易,望大家互相尊重。各平台上ID非 伦敦上空的喷火的账号转载此文均为盗帖。

明治23年(1891年)日本曾经小规模进口过一批马克沁机枪,并称为马式机关炮(之所以叫炮是因为当时日军把一切可以全自动射击的武器都划入炮内,就像清军把加特林称为格林快炮一样),这批马克沁没有参加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但却在1896年被日军运往台湾用以镇压台湾的抗日武装。而这些先进的马克沁机枪在山高林密的台湾却水土不服了。水冷的马克沁在作战时需要大量淡水用以冷切枪膛,而台湾多是山地,日军部队无法携带大量淡水,在战斗时也较难为马克沁随时找到水源用以补充冷却水。导致日军对这些马克沁颇有微词,将这些马克沁机枪不再用于野战,而仅用于要塞防卫。

马氏机关炮

1897年跨时代的哈奇开司气冷式重机枪问世了,对于这款全枪仅有37个零件而且无需使用冷却水的重机枪日军可以说是毫无抵抗力,。在当年便向法国进口了四挺哈奇开司M1897用以实验检测。日军对其性能非常满意,并在1901年购买了该枪的生产许可权,开始生产发射日本6.5mm口径步枪弹(三十年式步枪弹)的版本,命名为“保式机关炮”。从此也奠定了此后日式重机枪坚持气冷和金属保弹板供弹的发展方向。

法制哈奇开司重机枪

保式机关炮与原版哈奇开司设计一致,外形上仅有散热片数量的区别。原版哈奇开司的散热片数量为五个,而保式则为七个。日军装备的保式机关炮为轮式型和三脚架式型,轮式为骑兵部队使用,三脚架式为步兵部队使用。

日俄战争中的保式机关炮

保式机关炮是日俄战争中日军的主力机枪,在东北的日军最多的时候拥有90余挺保式机关枪。这些机枪为日军获得战争胜利奠定了极大基础。

轮式保式机关炮

日俄战争中的保式机关炮按六挺为一队的编制配属给各步兵师团和骑兵旅团。现在网上说起日俄战争往往提到旅顺要塞攻坚战中俄军的马克沁机枪给日军造成了极大伤亡,事实上日军的保式也同样在各战场上给俄军造成了巨大伤亡。在1904年10月沙河战役中日军第二骑兵旅团的下属的第二机关炮队的6门保式机关炮逐次射击,在三分钟就击垮了俄军步兵的大规模进攻,俄军步兵在战场上就留下了300具以上的尸体。

国内博物馆馆藏的三八式重机枪,但错误的标识为了勃朗宁机枪

日俄战争结束后当年日本根据战场经验对保式机关炮进行改进,取消了轮式枪架统一为三脚架;加强了部分零件的结构强度;在拱弹口处增加了一个油壶。改进后的版本按照明治天皇的年号命名为三十八年式机关炮,每个步兵联队装备16挺。1907年日本以11mm口径为标准区分枪炮,三八式机关炮也随之改名为三八式机关枪。

三八式机关枪不但装备日本陆军,也曾出口到中国。1917年北洋政府便向日本泰平公司以每挺单价2131日元的价格进口了120挺三八式重机枪,而同期一起进口的三八式步枪全枪也只需54日元,从中可以看出三八式机关枪的昂贵。太原兵工厂和奉天兵工厂也均有仿制过该种机枪。

1914年日军开始装备三年式重机枪后,三八式重机枪逐渐退出现役。1937年因为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日军陷入武器装备不足的困境,继而又启用了部分三八式重机枪用以装备二线部队,关东军就曾经向所辖的各后备步兵大队各增加四挺三八式重机枪。一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都仍然还有部分日军部队装备三八式重机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