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还没看过这本书?那就太可惜了!
众所周知
临帖是学书第一要旨
否则坠入野狐禅
数十年的故纸堆里
终究找寻不到念兹在兹的“书法梦”
对于书法来说
古代的东西都是宝!
临古,是任何一位学书者都无法绕开的课题
无论是学书伊始,还是学书有成
临古无疑是支撑书艺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与养料来源。
学书法,一定要取法先人、不师现代,要取法乎上、溯本寻源。
▲ 展览展出的赵孟頫《杜甫秋兴八首》
比如我们学魏碑书法,要到北朝的碑刻墓志中去找
学楷书,到唐楷中去寻找
学行书,我们要到晋代翰札中去找
这些都是“源”,后来的发展都是“流”。
选帖溯本寻源,也就是取法乎上
现存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等,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要取法乎上,必须溯本寻源
这是书法艺术的特性决定的
在诗词中有类似的情况
你要学格律诗,先得背几百首李白、杜甫、王维。
中国的诗歌与书法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
自古以来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就一直紧密结合在一起,互相映衬
诗歌注重色彩缤纷的语言线条和神似、气韵;
书法讲究线条,追求神韵,
或婉转柔美,或挺拔刚强,
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
人们历来有诗书结合的习惯,
喜欢将自己或他人吟咏的诗篇用书法的形式记载下来。
在品诗、赏字,享受双重美感的同时,
感知诗与书的线条、均衡、对称、和谐、节奏的美学形式,
体悟景状、物态、内蕴等相谐的境界,
品味他们各自独立,
又融合相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唐代历来被视为是中国十个水平的黄金时期,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以简练的语句表达着无穷无尽的意味,
给人带来极大的心灵震撼和无限的想象空间。
这套丛书展现的是中国文化精髓当中的一部分,
可使人们在感受唐诗魅力的同事领略书法艺术的独特风采,
这对于诗书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使您畅游在艺术的长河当中,感悟更多的意蕴。
《行书唐诗三百首》中包含了多位名家的字迹,
有王羲之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有欧阳询的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有颜真卿的匀衡瘦硬,骨力遒劲;
有苏轼的丰腴墨色,结字扁平;
有米芾的险而不怪,爽朗痛快,而又清新自然;
有赵孟頫字体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
本书共有542页
从恣情纵性、盛世歌音的李白,
读到国破家亡、滴血沉吟的杜甫;
从诗情画意、烟雨江南的安然美好,
读到金戈铁马、大漠黄沙的原始粗犷;
再从“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感伤思念,
读到“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旷达宽广;
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闲禅意,
读到“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慷慨悲吟。
还有那“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眷怀相思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万丈
……
谁没在这三百首中体会过
那生生不息的诗意灵魂。
而这诗意的灵魂与书法家的笔法笔意完美的结合。
并且不止行书。
以同样的精彩
《楷书唐诗三百首》集结楷书名家的字迹
再加上超大的画作版面,
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
字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唯美意境。
还未开始阅读,便已然陷入诗意美学中。
每一帖书页都用线紧紧编锁,
经久耐翻不脱页,
而且每页都能180度展开,
临摹阅读时非常方便。
《行书唐诗三百首》与《楷书唐诗三百首》,
这两本书无疑是学书法的临摹的最佳选择
取古意、赏古诗、品插画。
书中字可为师,文亦可为师。
一切都是恰恰好,
读一首属于自己的诗或词,
写一页纸,练一笔好字儿,
领略汉字之美,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