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讲庄子』诡辩大法
可能同学会觉得:别人讲得不对,我出言纠正他、和不出言纠正他,这么小的一件事,真的有差吗?
问题是,在我们的信念系统里面,有一个非常核心而重大的制约,我们人可能在信念系统里面,都已经被洗脑成『相信人是可以被别人救的』,所以人不必为自己的灵魂负责任。当你出言纠正他,这个行为本身是在支持一个信念:『我可以帮助他好起来』。但是『我可以帮助这个人好起来』这个想法,有可能是一个巨大的不实念波。
像我练《庄子》练得比较久的人,在我身上的事实是:我的心要好起来、我的感知力要提升,真实得靠自己苦练,别人说什么,都不是真的那么有用;即使人家点醒了我某件事情,让我当下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但那之后真正的进步,还是需要自己去努力,也没有办法因为借到别人一句话的能量就能怎么样。
(修田说:叔叔讲的这一段,就类似我要去爬山,不知道路要怎么走,结果旁边一个驴友告诉我,你走这边的路,爬到哪里,再往哪边走,到了什么亭子,然后再怎么走就到山顶了。我听了恍然大悟,明白了,但是山还是需要自己爬啊,不是说对方告诉你该怎么走,你就可以不用爬山,直接到山顶了。)
因此,当我慢慢承认:心要好起来,必须『靠自己』的时候,当有人诬赖我、我去解释一下,日子久了,我就会发现;其实他的心力是还不够精确的,难免会搞错一些事情,今天这件事情他诬赖我,我解释了;过两天他又搞错另外一件事来诬赖我,我还得花力气再解释……每一次解释都是很荒芜的,整件事情都是白花力气。
道家最讨厌的『浪费能量、浪费生命』这件事,我觉得在承认事实、跟不承认事实的paradigm,这个人心的理论地图里面,其实道家说不定更重视一件事情,就是:当你不承认事实,你是看着错误的地图在迷路,你就会多绕弯路、多走错路,浪费生命。在道家来讲,无论是老子还是庄子的道家,都会觉得这就叫做『杀自己』,是十恶不赦的事情。你的心没有别人可以杀,只有自己可以杀。
比如我每一次讲:『诶,天威你那个字念错了。』即使我只纠正了他一个字、一句话,他如果不练《庄子》,他的心力还是好不了,他之后还是会因为不好的心力而去搞错别的事情。可是我就在这样小小的事情上,的的确确,浪费了自己的生命能。
『你有没有耗损,有没有浪费自己的生命能?』用这一点来看待自己的道家修炼。比如我们练完第三篇,到了第四篇、第五篇,你会发现你的生命能是浪费在面子上;花那么多力气得到面子,但你的人生并没有变得更幸福一点,那个面子其实是个谎言,专门讹诈你去为它浪费你的生命、骗你去杀自己的骗局。
又或者说,练到第三篇,我们可能会发现,如果我今天花了十分钟在生一个人的气、想找个人有多讨厌,那就等于把这十分钟动念的能量,都花在想一个我不喜欢的人上面,那这个生命能一样是浪费掉的。所以道家练来练去,其实练在一个『小气』,老子说的『俭』。
当我们把这么多心力,时时刻刻,都耗散在这些小地方,这个折损不可谓不大,尤其是这个折损,根本就是建立在一个可能是错误的假设『我可以帮助什么人好起来』之类之类的。这真的是看着错误的地图去撞电线杆;我执就是存心想让你一头撞死。
这些最基本的道家元素确立起来,在日常生活的基本功部分,你只要把稳这一点,很认真、很仔细地做到,就有希望得到进步,不需要再去搞更复杂的东西了。
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类与不类,相与为类,则与彼无以异矣。虽然,请尝言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则已有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
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这段文字,说起来是比较不讨喜、不优美的,如果同学不那么爱读也没关系。但是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东西:
很多我们站在辩论的对立两方,比如说甲方跟乙方,你看不到的东西,当你学会了《庄子》的某一种诡辩的技法以后,你会稍稍能够看到对方,而成形『环中』。这段文字大概可以帮到我们修炼上的一点小忙。
我上次举《灰姑娘》舞台剧中仙婆跟灰姑娘对话的那个的例子,直接制造桥梁信念来搭桥,融合两方对立的信念系统,但那个难度是非常高的。这是第六篇的功夫,初学者要玩那个,其实心力还不太够。
所谓心力不太够就是,如果你还没有办法进入《庄子》的门槛,还在代偿反应的世界,我可以告诉你:『你的『自卑的自我』跟你的『自大的自我』是一体的两面,你如果能搭个桥让它们互相融合,事情就结束了。』但事实上,在这个状况的人,没可能说融合就融合。一个人要克服代偿反应这些行为,不知道得花多少年的痛苦挣扎,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那些大招,随便讲讲,今天练不到也没有关系。
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类与不类乎?类与不类,相与为类,则与彼无以异矣。庄子说:现在我说了一句话,比如说,那边有一条狗,我说了『狗』这个东西。『狗』这个字所包含的信息,真的能够等同于由几十兆细胞所构成的一只生物吗?庄子说:所以我们说出来的话,我们表达出来的信息,其实并不能够等同于事件的本质,那么事件的本质,跟我们说出来的话,就不是同一类了。可是,这一类跟不同于它的另一类,不都是一『类』吗?既然它也是类,我也是类,就一样都是类,所以,我说的狗,跟真正的狗,也都一样是狗了啊。
这里庄子不是在讲道理,而是在教你什么叫『诡辩』。因为庄子说到这里,也发现他的听众傻掉了:『老师说这个屁话,到底是要教我们什么呢?』所以他紧接着说:『请尝言之』就是『不好意思……我再解释一下。』可是他再解释一下,听起来就更是屁话了。
简单来讲,庄子这里在表达的东西,是在告诉我们,什么叫做『超级辩论大法』:
假如人家说,我说的话跟真实的狗是不一样的,我也可以说对:我说的话这些信息不等于有那么多细胞构成一个会呼吸、会跑、会吃东西的狗,所以是不一样的。可是,如果你要说是一样的,那狗是一样东西,我说的话也是一样东西站在同是『一样东西』的立场,大家都一样。都可以诡辩。
就像我前天跟同学讲的,爸爸妈妈用罪恶感勒索你的时候,你可以说『我被你生出来,是我给你恩惠才对』。这是不是诡辩?当然是。但是,正因为我已经学会了这些诡辩,所以我不会跟人吵架了。
像我台湾这边的老同学常常说我:『谁吵得赢你啊?』就因为我一定吵得赢,所以我不玩:什么东西就是因为你没有走到尽头,你才放不下它。人的我执有一个很奇怪的调性,比如说,你画一个圈圈,画到一半不把它画完,即使一个猩猩、猴子经过,都会忍不住帮它画完。人心确实会有完成一个东西的倾向。
所以庄子就教你超级诡辩大法,而且让你练到很精通;因为你精通了之后,就会觉得它不好玩,然后就会放弃它了。现在很多人沉迷辩论,是因为他还没有精通超级辩论大法,还没有到达庄子说的那个停下来的点。就像庄子举过的例子,他说:鱼好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好快乐?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好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你不知道鱼好快乐?——这就是超级辩论大法。当你能够熟悉超级辩论大法的时候,你就懒得吵了。
好比说,我小时候曾经喜欢下圈圈叉叉的那个棋,一个九宫格,你这边画个圈圈,别人画个叉叉,看谁能先三个连成一线。后来,我在《读者文摘》上面看到一个方法,如果你先下,只要你照着方法,就一定能先画出一组三联机;如果你后下,你只要照着画,也一定不会输,那之前,我好像是小学五年级,好爱玩那个游戏,等到学会了必胜秘诀以后,我再也不想玩了。
因此,庄子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叫做超级辩论大法,它在修炼的意义,就是教我们;当你完全搞懂这个东西,你就会觉得不够好玩,不想玩了。
庄子讲完之后又说:请尝言之;有始也者,有未始也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请容许我再详细说明一下——这个说明的内容,同学直接看原文会觉得太复杂了;不如这样说好了:
现在我的手上有个茶杯,所以我们说茶杯存在;可是茶杯存在这个命题。是不是也可以说它是茶杯『不存在的不存在』?所以存在是不存在的不存在,存在其实是一种高倍数的不存在,如果你今天要说我手上没有这个茶杯的话,你也可以说,你今天既然会说没有一个茶杯,就代表你心里面其实有一个茶杯,茶杯的不存在也是一种存在。这里『存在』着一个茶杯的『不存在』,所以你会觉得茶杯不存在,所以终究来讲,茶杯是存在的。到底这个茶杯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庄子这段文字讲的是这个。
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所以到最后,一下好像它存在,以下好像它不存在,到底它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呢?今我则已有谓矣,而未知吾所为止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而且我现在跟你讲了这话了,可是我这话讲过以后它就消失了(古时候也没有录音设备);所以,讲过就消失的东西,到底是有讲呢,还是没有讲呢?
夫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於殤子,儿彭祖为夭。庄子说,如果我们今天掌握的是超级辩论大法的话,我们就可以用诡辩的方法来证明:天底下最大的动物秋天长出来的毫毛尖端——在没有显微镜的时代,那时人类认为的最小了——如果我们可以把它辩论成它是最大的,那么,一个巨大的山就可以称之为小;如果我们辩论说一个夭折的小孩子是最长寿的,那我们也可以说,活得很久,或者八百岁的彭祖是短命鬼。这些话都是随我们讲的——这样的一种辩论啊。
当我读到这段以后,对我实践《庄子》上面,果然有帮助的点是:过去的我会觉得,想要说服别人、想要跟人家讲,是我自觉是有道理的一方。可是,真去跟人家讲而遭到挫败,自己的心难受了,才会发现,原来天底下最硬的道理,就是不讲理。你不管如何之有道理,人家来乱的,不跟你讲理,你也没办法。所以你有道理,反而是受伤的一方,这是生活中可以体验到的。
那你说为什么早夭是号的,活得很久的彭祖是不好的?或许因为庄子的想法基盘就是:不知道人死了以后比较快乐、还是比较痛苦?所以这可以随你讲。庄子就在一个篇章里问一个骷髅头说,要不要把他的人生、他的妻子、孩子、财产都还给他?那个骷髅头吓得要死,说:千万不要把我复活!我死了比较开心。
庄子没有告诉你『这是绝对的真相』,但,也有可能是这样。所以庄子的系统,在道德观上回让人觉得很可怕,因为庄子不一定会有『杀人是不好的』这种道德观。庄子的道德观是:你削弱你的心的生命能、你杀你自己的灵魂是不好的,这是《庄子》中很清楚的道德观;但是杀人是不是不好的?在道家就很难讲。
我就想到,我小时候看过一部漫画叫《攻壳机动队》,作者士郎正宗跟《攻壳机动队》同时期在另外一个漫画杂志连载的漫画叫做《仙术超攻壳》。《攻壳机动队》是红到今天还很红,我十九岁时着迷的《仙术超攻壳》,好像就只有我喜欢,后来没有红。
《仙术超攻壳》那个漫画讲到说:有一天,地球上有大灾难,他招天上的神下凡来。天神的立场是:比方说,遭遇到大洪水的难民中,有一个妈妈背着一个小婴儿,牵着一个大儿子,在那边哭哭啼啼。她说:『神啊!你下凡来怎么不来救我们呢?你们这个神是怎么当的啊?』结果神就啪地一声伸出一个指头,那个妈妈就爆炸了,灵魂长出一对翅膀,飞啊飞……她兴奋地大喊说:『哦!自由喽!自由喽!』好开心。然后,剩下的两个小孩在哭闹,大儿子哭喊说:『妈妈~妈妈!我妈死了!神看到了就说:『啊,没关系!』啪地一声,把两个儿子也打爆了。两个小孩的灵魂就跟着妈妈一起飞走了,还高兴地喊:『哦!自由了,自由了!』
所以到底活得久是好,还是活得短是好?你想想看,说不定有些人就觉得:哇,活一辈子,还要经历老年什么的,好累啊!还不如年纪轻轻就把我出车祸撞死算了,这样才叫做好命吧?所以在道家的世界会觉得,基于这种诡辩,其实任何一种世界观,都可以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