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僧那僧涅(僧伽陇道)秘密解:先以欲勾芡,后令入佛智
《净名经》也就是《维摩诘经》云:……或化作淫女,引诸好色者。先以欲勾芡,后令入佛智……《维摩诘经》非常好,翻译的也很精妙,能够“剥落”一切尘见,彰显菩提妙力,演绎殊胜神通,舒展自性功德。所以大家一定要多看多读多善思《维摩诘经》真实义理,免得错解、妄解、诳解,邪解。误导信徒,冥灭人心。
人,都有欲望。欲望是苦的象征,犹如追梦人,永远在黑夜中颠倒行径以为光明。欲望是世间人得以正其性命的根本,故《圆觉经》云:众生爱命,当依于欲。爱命为因,爱欲为果。那么,什么是欲望?如同说什么是虚妄是一样的愚痴。譬如:我问问您:什么是水?你如何回答?难道一个字:喝??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已经处于受报中而再言受报终不识本,即使再明也是愚痴。这就像在梦境中如何做自己清醒起来的状态还是梦,哪怕是真正醒来依旧沉迷在梦境中的回味仍然是梦。所以,众生本觉,说的是本,不是你。这就好比你明明看见彩云在你头顶清晰显现,为什么一会“走念”的功夫咋就没有了呢?奇怪?不奇怪。因为不奇怪则更让你遐想纷飞的奇怪。所以,《楞严经》云:众生不知常住真性,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所以,凡是能够“激活”你贪求神秘好奇的境界玩意,不是外界某些所谓的神人神通神秘,恰恰是你一念欲动所至。鉴于此,我们才真正清楚原来真正的欲望正是让我们趋向觉醒的根本所在,而无有一个实体的“欲望”可供你认知。这就好比一根绷紧的绳子,绷得再紧还是绳子,即使断掉十份也还是绳子。但是,一旦让这根绷紧的绳子产生晃动,形成连续不断的“共振”状态时,无比美妙的所谓“妙音”和极其神奇的所谓“圣境”一并而出,此时,你注定进入这样的幻化境界,哪里还记得起是绳子的念头呢?我们把这样的状态用专业术语称之为:觉沉。方便说就是“大脑短路”了!
先以欲勾芡,这句经文最关键的字义在于“欲”!欲,不是某些人认为的那个和世俗凡夫一样“释放”的东西。而是净指善法的熏染。假如你认为某个所谓的“菩萨”在度化或想教化某些众生出离苦海前必须与他(她)进行某些所谓的“关系”方才度化么?换句话说就是度化众生程序里面就一定要有这样拿欲“勾芡”的排版模式么?你信么?因此,这里的“欲”泛指净法熏染或善法熏染。“勾芡”当然是善法熏染的状态或相应的状态,也就是次第(善法)的不同说教。先以欲勾芡的“先”当然直指善知因缘。假如你不善知众生的因缘(宿业)而去盲目度化(其实是愚痴说教),结局当然是可想而知的。这就好比一只羊,你若想把它驯化成为“羊界”唯一能够用蹄子演奏小提琴的玩意并信誓旦旦地向所有人发愿一定做到。结果,羊还是羊,你反倒成了“羊驼”。所以,与其让羊成为琴手,不如让羊成为禽兽更踏实和自然。
后令入佛智,这句经文最关键的字义在于“后”!后,不是然后先后次第的意思,而是相应心。为什么说是相应心呢?因为心的明朗未必是你认为的明朗,而是要经受得住心识欲望的不断砺练和心识根业的长久打磨并从中彻底圆真显现无所挂碍,方才与性相应,故为相应心。只有心性毕竟无二,方才可以“入佛智”。什么是佛智?清净觉,觉无清净亦。入佛智的“入”泛指摄受性。什么意思呢?就是相应。后令的“令”义指尊行。什么是尊行?相应性亦。这就好比冰与水的关系是一不是二。是一,泛指同体。不二,泛指大悲。大悲就是无量性亦。假如冰是水遭遇不同因缘而幻化出来的不同体态,当冰同样遭遇不同因缘又幻化成水,当幻化成水的冰到底是水还是冰?正确答案是:别瞎琢磨了。都是你那一念吃饱撑的不!
佛经就是佛经,因为心行、也因为智行,更因为大心,还因为大行。而如今错解佛义、曲解佛理、扭曲佛法,邪说佛语的魔子魔孙比比皆是。他们(她们)善于伪装自己外表,善于用巫术、火供、放炎口、邪咒、迷信、诅咒、邪见、邪思,邪说来迷惑信徒,误导修人。而无知善良的信徒几乎如瞎子一样难辨真实。就这样一并往火坑里跳还以为很“温暖”很“激情”很“感动”很“神奇”。当然了,让谁吸食毒品,谁都会进入所谓的“佛国”。当然了,享受是享受了,可继续享受更加痛苦的漫长堕落更是一种极其“美妙”的享受旅途哦!
当你深陷在人生烦恼的囹圄之中时,善知识用心性的无私大智解救了你。你应该学会感恩和报答,这是做人最起码的良知。而不是变本加厉地诋毁曾经解救你的恩师——大僧那僧涅(僧伽陇道)
说真话的人未必就是好人。有智慧的真话不是说出来那么的简单——大
僧那僧涅(僧伽陇道)
《楞伽经》开示片段之如来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