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作家||【一双辘轳体似的棉花手】◆易琴琴

作者简介

易琴琴,笔名清和,88后,业余写作爱好者。河南省信阳人,信阳作家协会会员,诗词协会会员,文章发表于《中国诗歌网》《齐鲁文学》《济宁文学》《诗词美刊》《光山诗刊》。

 一双辘轳体似的棉花手

春深雨更甜,花稀绿叶新,燕剪柳叶紫烟絮。

布谷鸟咯咯惊窗静,点破尘寂,风起云卷,

渐远渐近,雨声又耕一季锦,谷雨不可弃,秋载满仓金。

雨后,一早母亲就搁家里拾掇一盆棉花种子,在那用柴灰和水搅拌匀沾灰烬。

从小就耳睹目染的我,听外婆这样说过;是为了可以防虫和鸟择食。

母亲授承了外婆的种棉技艺,种棉花已有二十多年的光景了,收成很好,每季几乎一次播种都能活苗,不用额外费时补种塌窝亡苗。

种棉的经验也日渐丰富,有了种棉专职的模样!

每当棉苗成长期旺盛时,母亲都要每天在棉地观察一番,默不作声地心理盘算着时间,总赶在花期前夕会把棉枝余枝进行修剪,这样尽可能保证棉花产桃质量高。

在这方面的经验,母亲每次都拿捏的死死地。她的种棉技术,在每年修剪棉枝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算得上技艺高超,附近的种棉人经常向母亲探讨经验和技术,凡是有问,母亲必答。

《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母亲能有这番种棉技艺得道于祖外婆,和外婆的指导和授教。

从我记事起,就经常看见祖外婆线针不离手。

最初是看见她把棉朵里的棉仔剔除出来,待到来年复种。再就是把翻新融合的棉团用手撮成线引,又用辘轳纺车拉成条条粗细颜色均匀的线条。

只见祖外婆手眼并用,左手捏着棉团纤引,右手摇着风车样的辘轳旋转,就这样外祖婆手上的一团团棉绒到车上顺间成了根根棉线。轻车熟路的不出一点差嗟!

我看的即好奇又惊讶,祖外婆对我说;“做事要有滴水穿石的耐性,手眼并用的运力”。

我很受教,也很佩服祖外婆从几岁就把线针,一拿直到九十来岁的人。针线从没离开过她的视线,在手上也在心上!就这样一位平凡的耄耋老人,用她这双纤小的棉花手织织缝缝温暖了堂下四代人。

小时候巷尾的小孩总唱一首名叫《新衣》的歌谣,歌词是:

针很小,线很细,织出的爱一匹又一匹,有布鞋,有千层底,也有棉袄和花衣,大人小孩有新衣,家里还有单被和布匹。

也叫《外婆歌》,在我看来,这就是所谓家里有一技之长,福之满堂,在技善技之好吧。

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讲“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也许是这样,外婆是独生女,祖外婆很疼她,对外婆从小也没有格外严格的要求针线宜家。

直到外婆出嫁后,外婆才真正的拿起针线踞织。

我也就大概在十来岁时见过外婆织布,没有见过外婆纺线,听外婆说;她是十几岁就开始纺线的,不过我是无从考证了,因为那时还没有我的存在。

我亲眼见过外婆用踞织机织布,那技术也很高超,在电视乃至今日,也许很难再看见人工织机了!

外婆用的踞织机大概高2米,长2米,宽1米多,人工雕木,使用程序自制完整,款式是坐立脚踏式的。

前端设有卷布轴子和轴筒,中间有一扛撵压板,在经过过筛后织出的布平整度要高些,后面则是两根纵线上下对空的纺线轴子和装轴轴简,再有就是整台织机最为灵活,也是最必不可少的小部件横线梭子,这就是织布踞机主要的硬件设施了。

很多人在观看织布过程看似很简单,其实上手也挺难,真应了那句古话“没有那个金刚钻,别揽那个瓷器活”。真是这样!

不上手是不知道,简值不能和纺线相提并论,纺线是手眼并用,而踞机织布真是要齐头并进才行。

首先在织布时,眼晴看向前方合线板,左右手要把梭子来回对拉横线,脚踏跟手力匀速踏放上下对空轴上的纺线,不多不少,一纵一横,不慌不张,一手一脚,这样织出的布才能经过出筛撵压板后整齐有制。很快只见外婆手上梭子线越来越少了,一匹布也就出来了。我在旁看得起劲,外婆织的也大汗淋漓。

谁曾想,就这样一朵小小的棉花,经过祖外婆,外婆之手,从最开始的一粒种子,到种植,拾桃,纺线,踞织,刺绣,再到服式物品,她们就这样用一双平凡的棉花手技给我们诠释了一棉之力,一技之长的作用。

每当雨季,和鼠季猖狂之时,母亲总要打开箱柜查看一番外祖婆和外婆织的布缎,仔细的查看,拆叠,然后手一遍又一遍温柔地抚摸着布面,可见思念之情难以言表,这大概就是赌物思人吧!

《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从古至今让我们感同身受的这份亲织爱意,还有亲人的思念是镶嵌在密密缝补地针线上。

在诗里古往今来,口口流吟的诗句不仅是芸芸众生报得三春晖,也映照了在古时线与针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们传诉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

千年前人们把男耕女织视为生活观念,把牛郎织女视为情侣佳话,把待阁闺中女子刺绣视为三红之一,可见纺棉手织在生活中的地位屈指可数!

纵观史册,历历在目,古人对手织物穿戴服式也极其讲究,还分别按绣功,作称呼和等级;

例如我常听到的秀娘就是一种绣技规格称呼。例如刺绣的针法也是很讲究,今人大概归纳有25针法,根据不同的缎料,款式,丝线,需求可以自由的来回更替,回旋,游刃有余,可见当时的手织技艺高超和活跃。

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文明的丝绸之路,可见丝绸锦缎是如此地繁荣昌盛,回看民间各地锦缎数目大小数十种,岂止至今,霍霍有名的四大锦缎有:云锦,蜀锦,宋锦,壮锦。

相间而来的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也是赤刹榜首,人才备出,故作宫选绣魁,可见千年来人们对种棉,手工纺织的发展史造诣极高。

就这样一朵棉在手上,时空中辘轳似的旋转几千年,无论是沙漠赤壁上的丝绸之路,还是今天船泊铁道上的丝绸之路,都是从那双棉花手上放飞的五彩缤纷,美纶美焕,它织出了春天从一粒种子开始,温暖从一棉针线开辟至今的接力。

让我们看到;人世间地温度从一双木棉之手开始。送上我们美好的祝愿:《愿君年年新衣早》

春播棉田千迭盼,秋装白荚万枢掏。

风吹寒照余光耀,踞织声沉早衣袍。

(0)

相关推荐

  • 刘媛玲 | 母亲的针线

    母亲的针线 文/刘媛玲 母亲有一手好针线活.听母亲说小时候家里外婆妯娌们多,做饭的事轮不到她,母亲就专心的跟外婆学做针线活. 在外婆的指点下,母亲学会了裁剪缝纫,做鞋刺绣,母亲绣的枕套花鸟虫鱼活灵活现 ...

  • 老织机

    老织机之所以被称作"老",一则是因为它的存在已经有了好几千年,<三字经>里就有"子不学,断机杼"的说法,讲的是儒家的亚圣小珂还是少年儿童时,不好好学 ...

  • 河南作家文学作品《洗河》图书已由苏州图书馆馆藏

    2021年5月4日,据苏州图书馆官方网站查询,河南作家文学作品<洗河>已由苏州图书馆正式馆藏,目前该书对外提供借阅服务,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苏州市民的阅读选择.能够作为苏州图书馆文献的一份子, ...

  • 河南作家王晨百文学作品《洗河》的创作背景

    <洗河>创作于末法时期,礼崩乐坏,仅以律法约束行径,不以道德规范行止.诚信危机愈发分明,人伦道德备受考验.人类学识颇为长进,脱离文盲,高学资历,工业文明极度发达,物质文明空前绝后,超越数千 ...

  • 河南作家‖【阴谋与爱情】◆尤磊

    作者简介 尤磊,笔名归去来,驻马店市作协会员. 阴谋与爱情 在苍茫的黑森林里,高大威猛的老虎大王爱上了娇小玲珑的狐狸小姐. 他指使手下干将棕熊.野猪将狐狸小姐爱吃的山鸡.榛鸡.长尾鸡等猎物,一日三餐不 ...

  • 贾佑全/秋寒/沈青峰/李建人||【君在千山外/七律辘轳体*诗词欣赏】(江惠文学)

    #江南惠山文学社#(一社) <伟人赋>辘轳体   文/贾佑全(后赋) 七律<援朝抗美>   壮怀激烈写春秋,卫国保家宏愿求.   血溅龙山洋鬼泣,肉飞甘岭勇兵稠.   继光胸碎 ...

  • 四季回文 十字辘轳体

    四季回文 十字辘轳体 水月清华 春 风和伴日惹花丰,日惹花丰唤雁鸿. 鸿雁唤丰花惹日,丰花惹日伴和风. 夏 和风绿水映红荷,水映红荷惹舞鹅. 鹅舞惹荷红映水,荷红映水绿风和. 秋 黄花傲世入秋霜,世入 ...

  • 河南作家‖【我和弟弟】◆洲子

    作者简介: 洲子,本名彭金华,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生人,就读于安阳学院,青年作家,在某互联网公司创业. 我和弟弟 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总是很想我的弟弟. 12岁之前我基本没咋离开我弟弟, ...

  • 贾佑全||【辘轳体*墨海书山博彩虹】(江惠文学)

                             #江南惠山文学#(一社)                           <墨海书山博彩虹>十首                   ...

  • 辘轳体七绝 ·一片伤心画不成(新韵)

        一片伤心画不成(新韵) 标题 1 一片伤心画不成,倚窗读月向君倾 闲言尤怕书文浅,愿借春风寄炽情 拭痕冷酒忆君浓,一片伤心画不成 瘦月当空添寂寞,雁飞人去旧楼空 柳丝微荡晓风中,谁把相思映月明 ...

  • 七律·初心永葆度华年(辘轳体)

    七律·初心永葆度华年(辘轳体) --写在党建一百周年的日子里 初心永葆度华年,火样人生尽力燃. 逆境扬帆争破浪,坦途举步戒狂颠. 勤同志士多研讨,懒与庸夫作纠缠. 岁月光阴飞逝过,自知路远快加鞭! 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