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行》清朝吴阁老---吴琠墓与祖坟

来到沁县,不能不提吴琠。

沁县有民谣曰:“沁县三件宝,鸡蛋、瓜子、吴阁老”。前两宝是当地有名的土特产,而“吴阁老”指的就是吴琠。吴琠,字伯美,号铜川,是康熙成就大业倍感得力的、以事功与操守直接参政并付诸实施的朝廷重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大学士就是清朝宰相,被尊称为“相国”。入阁拜相,因此,当地人们尊称吴琠为吴阁老。将吴阁老与当地的特产概括为宝贝,足见沁县人对这位清朝贤相的爱戴。

吴琠生于明崇桢十年(1637丁丑年),卒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乙酉年),自幼随父读书,因避战乱,借栖僧舍,苦读不辍。吴琠10岁能做诗、15岁应童子试县试第一名、顺治十一年(1654甲午年)中举人,23岁顺治十六年(1660)己亥科中进士,康熙六年(1667)任河南汝宁府确山县知县,康熙十三年(1674)以“廉公贤能,举止卓异”调京任吏部稽勋司主事,康熙十八年(1679)补光禄寺少卿,二十年升通政司右通政(正四品),二十一年任太仆寺卿,不久升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侍郎,二十九年出任湖北巡抚,三十四年升任湖广总督,三十六年改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三十五年授保和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康熙四十二年(1703癸未年)晋升为首席大学士,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6月3日病逝于北京,享年69岁。

吴琠从知县到宰相,仕途通达,累迁20多任,有时一年提升多达4次,但在每一个职位都能尽心尽责。深得康熙器重。《中国宰相大全吴琠传》记载很多他的为政故事,在任县令时,“买草根”,劝开垦;在吏部六年,革除旧弊,拓宽仕途,广揽人才;在湖北巡抚、湖广总督任上果断平定地方治安,招徕流民;在长期担任总宪要职期间,公正持平,反对皂隶滥用生杀大权;在任御史时,敢于直言进谏,面折廷争。他入阁九年,担任首席大学士两年,在康熙两次南巡中主持朝廷事务,最后倒在上书房的公案上。

康熙四十二年(1703)吴琠成为首席大学士。同年四月,陈廷敬以吏部尚书授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是山西阳城人,与吴琠的家乡沁州相距不过百里有余,俩人同在朝中为官多年,彼此相交甚厚。据说,当年吴琠到湖北任巡抚,就是陈廷敬回山西宣诏的。顺治十五年,俩人曾一同赴京参加会试,吴琠因病未能入场,陈廷敬就是这一年考中进士的,算起来比吴琠要早一年。但吴琠进入内阁比陈廷敬要早出五年。陈廷敬因为编纂《康熙字典》,所以知道他的人比知道吴琠的人要多一些。其实,吴琠也曾受命充任《三朝国史政治典训》、《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大清一统志》等书的总裁,也曾负责监修《明史》,但他只是负着组织领导的责任,至于具体的编纂工作,那是由文人学士们做的。

康熙在书赠吴琠《千字文》题跋中写道:“朕临米芾千字文数卷,此卷赐大学士吴琠。吴琠为人宽厚和平,持己清洁。先任封疆,文武军民受其实惠者至今颂之。朝中之事,面折廷争,必得其正,朕甚重之,故书其后以纪其大臣之体。”一个臣子得到如此之高的评价,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情。然而,在《康熙大帝》这部50集的电视剧里,我们看到过得势朝臣明珠、索额图的明争暗斗;看到过康熙执政初年到鼎盛时期安邦定国、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征服噶尔丹的过程,而当时,这位沁县“产”的吴阁老,就是与明珠、索额图鼎足的又一大佐政力量之中坚人物。吴琠在有生之年就被康熙帝盖棺定论“有守有才”,赠他“风度端凝”匾额。在风云霎时即可突变的朝廷中他稳坐8年宰相直至卧病,康熙帝屡屡称赞他“吏服民怀”不允告老,并数十次予以感念、体恤。在他逝后康熙帝派内臣祭奠,御制墓碑文,谥号文端,陈述他为“洁己奉公、正身率属”的“一代贤相”。只是这样的“一代贤相”不仅在结构宏大的历史剧中没有出现,就是在其故乡也传颂不多。这不能不让人心生遗憾!

这样一位位极人臣的相国却几乎没留下任何可供后人凭吊的实物,故居早已颓没在历史深处,只有与故乡隔湖相望的墓茔静静地躺在那里。

吴琠故里在今沁县故县镇徐村,听当地人告诉我说,其故里吴琠的故居早已荡然无存,只能依稀辨别一个大概方位。而吴琠和祖宗墓地就在徐村对面水库边的土坡上。下面先看远远观察穴星的图片:

01,远看大势.

02,拉镜头看墓地位置.

03,换角度再看墓地大势.

04,略拉镜头看墓地位置.

05,再拉近镜头看墓地位置.

05,此地来龙重重开帐,至玄武顶再分八字降脉,如九天飞帛,又如长绳抛线,真龙卸落平坡而结穴,乃“仙人撒网形”。

06,拉镜头看墓地示意图.

07,侧看来龙下脉至穴场.

07,我们驱车来到徐村对面的月岭山水库南岸,寻访这位备受康熙皇帝欣赏的吴阁老墓。那里有个村子叫“坟上”,出村不远的土岗上,坐南朝北耸立两座高大的碑楼,这就是吴琠墓了,他是附葬于祖宗墓地前的。

08,于案上看穴场.

09,于内明堂侧看墓地.

10,于内明堂正看墓地.

11,走近正看墓地.

11,走近吴琠墓地,两座高大的碑楼在秋日裸露的荒野中愈显孤寂。

12,左右两座碑楼.

12,吴琠墓地已经多次被损毁,现仅存三通碑:两座碑楼石碑和不远处的一通神道碑。三通碑碑高均在三米以上,驮碑的陛阋壮大而昂扬,颇有气势。如要计算重量,一通碑至少在五吨以上,碑身为青石质地,墓前碑楼内两通碑,一通为谕祭大学士谥文端吴琠文,一通为御赐大学士谥文端吴琠墓碑。距墓地百米以北立一通为神道碑,上书吴琠生平。据说在雍正十年十一月,皇帝还下旨祭奠这位故臣,亲撰《谕祭大学士谥文端吴琠文》并立石,可惜被损毁。

13,左右两座石碑.

13,左碑坐丙山158度,右碑坐丙159度。

14,于两座碑楼间正看穴场.

15,于两座碑楼间正看明堂.

16,于左碑楼看明堂.

17,于右碑楼看明堂.

18,近看墓地.

18,吴琠坟背南面北,场面开阔,坟地内植满松柏树,依稀可以辨出十多个坟丘,显然,这位位极人臣的宰相是按民间传统安葬在自家祖宗地之内的,印证了“布衣宰相”的说法。唯独不同的是,那两幢经历了三百多年风雨御制石碑和碑楼,昭显出他身前的显赫地位。

19,于墓地后方看明堂.

20,于墓地后看后山.

21,于墓地后看青龙方.

22,于墓地后看白虎方.

23,于白虎方侧看下脉.

24,再侧看下脉和墓地.

25,于下脉处俯看墓地和明堂.

26,拉近镜头看明堂朝山.

26,朝山有御台,但现在被挖得破形了,现用线条描出。

27,侧看下脉.

28,屈曲下脉.

在此可看到下脉屈曲细长,乃“仙人撒网形“之抛出长绳。

29,于玄武山上看左帐.

30,于玄武山上看右帐.

31,于玄武山顶看来龙棹桡.

32,再看来龙棹桡.

因此地落在平坡,拍摄不了来龙实景,现补上卫星图:

33

34

35

36

总结探讨:
来龙乃太行山分出一大枝,自高山降势,重重开帐而至,龙身贵重也。穴结平坡,不入俗眼,实际真脉隐现,入坡而卸尽煞气,左右薄砂微微抱穴,虽在平坡却不受风,外有大龙大虎数公里缠护,穴前余气兜起作踏脚案,隔湖荡有御台,蛾眉文星呼应,贵人峰作揖。故此地粗看若拙,细心研究却越看越见其精神。
吴阁老亡故,本是遵着随祖而葬之乡俗,但可惜按朝庭礼制做了两通碑楼于前面,挡住了墓地,对风水造成了些不良影响。所以吴阁老亡故后,四个儿子都没有做官,其中第四子只活47岁,玄孙吴沆亦短寿死于任上。但因龙穴未破,旺气仍在,还继续出了:孙子吴正,曾孙吴嘉炎,玄孙吴沆三个进士,不过为官都不大。

以下补一些吴琠家族的一些资料:

吴琠共有四子,长子吴时谦,字益臣,号诚斋。也就是在吴琠升任湖广总督这一年中了进士,他长期跟随父亲在衙署中生活,对官场的规矩和习惯较为熟悉,经常帮助父亲处理一些事务,秉承了吴琠清正廉洁的性情。在吴琠到湖北做总督期间,吴时谦在家主持家政,有个湖北的官员想得到吴琠的提拔,但又惧吴琠的清廉之风,便远道来到沁州,送给吴时谦珍宝万金,时谦坚辞不受,说:“家父一生廉洁,我岂能为了钱财而玷污了父亲的一世清名。”他一生中没有做官,但是在家乡却做了很多好事,乐善好施,赈灾恤贫,修桥铺路,名贯乡里;次子吴时讷,字敏臣,比起父兄来,他只读到秀才,最大的贡献是与郡守张兆麟修了一部《沁州志》;三子吴时谏,字信臣,贡生,以孝名乡里;四子吴时詠,字复臣,虽然也是一个廪生,但其学问渊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可惜只活了47岁。按说吴琠的这四个儿子,都是有机会做官的,尤其是长子吴时谦,进士出身,既有资格,也有才能,为什么终老乡里呢?这大概和吴琠的家训有关,吴琠曾对四个儿子说:“我不喜尔等人人做官,只愿多成上乘好秀才,便是快境。”

吴琠的亲朋子侄,没有一个人因他的关系而飞黄腾达和富甲乡里。他的胞弟吴王巽之子吴时宽,也就是他的亲侄子,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通过会试,但在殿试时,由于紧张过度,卷子上有一处字迹越过了规定线,被取消了进士的资格,而此时的吴琠为内阁首席大学士,正处于权力的顶峰时期,但他却没有动用手中的权力为侄子开脱。

(0)

相关推荐

  • 奥运森林公园古迹之----图海家族墓 

    奥运森林公园内现存几处古迹,图海家族墓就是其中之一.原来该墓地不在此处,后来开奥运会,从奥运村别的地方移至此地. 图海家族墓现在为朝阳区文物保护单位.  图海,字麟洲,马佳氏,满洲正黄旗人.自笔帖式历 ...

  • 山西行》大清相国陈廷敬墓和三代老祖坟

    陈廷敬墓地名曰'紫云阡',在皇城村北2公里处静坪山,静坪山又名龙凤山,占地16000平方米. 1 图1,墓地入口是一座豪华的石牌坊,中间刻有:皇恩宠赐,辅弼鼎臣. 2 图2,过了石牌坊,可看到穴星的侧 ...

  • 《沁县吴阁老》

    ​阁老徳厚百年沧, 曾辅康熙定三藩. 保和大殿首学士, 天子爱才不忍还. 老迈行书内阁中, 广为清国荐贤良. 身平最爱古人书, 带病勤政任上亡. 且问阁老祖何处? 沁州城中徐村山. 藏风纳水真福地, ...

  • 山西行)))大清相国陈廷敬墓和三代老祖坟

    陈廷敬墓地名曰'紫云阡',在皇城村北2公里处静坪山,静坪山又名龙凤山,占地16000平方米. 1 图1,墓地入口是一座豪华的石牌坊,中间刻有:皇恩宠赐,辅弼鼎臣. 2 图2,过了石牌坊,可看到穴星的侧 ...

  • 十二年前山西行,晋祠还在,难老泉竟老了

    这些日子,新置了一块固态移动硬盘,捣鼓整理一些旧照片,也翻出了几段当年出游的记忆. 十二年前的2008年,曾有过一次山西之行.那次的行程,在那个有着浓厚历史积淀的地方,始终有两个遗憾:一是没有准备好便 ...

  • 山西行(十三)

    鹳雀楼 (2021-05-08 23:31:45)作者: 山西行(十三)-鹳雀楼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 (本文配图中,部分图片 ...

  • 【小眼看院】顾村公园隔壁、4100元起、似家温馨的椿山万树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亮点 入住费用良心:椿山万树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综合收费4100元/人/月起(包含吃.住.护理费),价格在行业中都非常有优势,普通工薪家庭都能承受得起,定价区间比较合理. 项目背景可靠:项目公建民营,由龙 ...

  • [一日一签]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

    2 星期日 2021年5月 一日一签 首夏山中行吟 明代:祝允明 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 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 赏析 祝枝山(字允明)的<首夏山中行吟>所写苏州西郊一 ...

  • 《堪舆说原》明代方清泉撰写清初虞山毛氏汲古阁精钞本

    <堪舆说原>明代方清泉撰写清初虞山毛氏汲古阁精钞本,共61页.

  • 古风泊客一席谈:七言绝句·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韩愈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中唐·韩愈·七绝]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新破蔡州回.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此诗选自 <韩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