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莲居|何锦龙书法:宋元中国,海丝泉州
/ 行书立轴 185×50cm
宋元中国 海丝泉州
泉州以宋元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为主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一主题就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于刺桐港所作乃“东方第一大港”之判断给出最具史学意义之鲜活解读,诠释泉州作为 “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东亚文化之都”之古有特质、传承脉络和延展动因,彰显泉州于宋元时期海上通航通商之超卓成就、斐然贡献和精神价值,展示泉州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新时代之实践意义。
申遗涌动人们对泉州文明之深度关注。笔者翻读与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二十二处标志性史迹相关之古贤诗赋或史载记述,漫笔选录,以为申遗点赞。
岁次庚子 春月 温陵 何锦龙 并记
/ 宋元时期泉州海洋商贸示意图
行书立轴 180×50cm
九日山祁风石刻
淳熙元年,岁在甲午季冬朔,吴人虞美仲房帅幕属洪子用、朱彦钦、赵德季、赵致孚祁风延福寺通远王祠下,修岁祀也。与者许称叔、吴景温,闻人应之、赵子张。
九日山祁风石刻位九日山西峰,泉州于宋元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凡远行船舶起航,市舶司官员、商贾、船主必登位处泉州邑西故武荣州治丰州之九日山祁风。今尚存纪盛石刻十余方。一九九一年一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团登临视察,认定祁风崖刻为海上丝绸之路史迹,并勒石留记友谊与对话。
前录现存最早崖刻碑文,乃南宋淳熙元年祁风仪典纪盛。
九日山最早祁风崖刻
隶书立轴 180×50cm
市舶司遗址
云山百越路 市井十洲人
市舶司遗址位泉州老城区水关。司署无存,立有碑记。乃全国唯一古海关实物史迹。北宋元祐二年设市舶司,与广州、交州并称三关。泉州市舶司施行罢扣买、禁重征等策,促成“涨海声中万国商”。
前录唐起居舍人包何咏泉州海商诗句。
市舶司遗址
行书立轴 180×50cm
德济门遗址
船到城添外国人
德济门遗址系泉州古城南门。泉州城始建于唐,南宋绍定年间建翼城,元至正年间延扩。南门位聚宝街北端,名德济门。史载时“四海舶商诸蕃琛贡皆于斯乎麇集”。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现遗址,发掘整理。罗城、瓮城、护城河、城中桥等遗迹清晰,结构完整,气势恢宏。并出土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基督教等诸多石刻。
前录唐工部尚书薛能咏泉州城诗句。
德济门遗址
行书立轴 180×50cm
天后宫
泉州海神
天后宫位德济门内。初名顺济宫。始建宋庆元二年,至今历八百余春秋。宫观面对晋江出海渡口,旨在佑护船行渔路海运商航。奉祀妈祖,元封天妃,佑施琅东征收复台湾后加封天后。康熙帝称妈祖为“泉州海神”,敕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后”,礼制最高。顺济宫于元改称天妃宫,自康熙后改称天后宫。列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乃全国妈祖庙唯一。
天后宫
草书立轴 134×34cm
真武庙
放出山光接海光
真武庙位市区东海石头街。俗称上帝宫。始建于南宋,至今历千余年。有小武当之称,号北有武当南有泉州,誉玄武八闽第一宫。明万历《泉州府志》载,“玄武庙在郡城东南石头山,庙枕山嗽海,人烟辏集其下,宋时为郡守望祭海神之所”。南宋庆元二年顺济宫落成,祭海祁风移礼顺济。宋郡守王十朋诗诵:放出山光接海光。
真武庙
行书立轴 134×34cm
南外宗正司遗址
宋家南外刺桐新,凤凰台榭冢麒麟。至今十万编民满,犹有当时龙种人。
南外宗正司专事皇室事务。北宋设商丘,南宋移镇江、绍兴,建炎三年移泉州,司署设水陆寺,皇族住居位旧馆驿西。迁入皇室三百余人,后增过千。南宋景炎丁丑年端宗逃亡至泉州,市舶司提举蒲寿庚闭城阻拒,逼端宗继续南逃。蒲遂降元,“尽杀南外宗子及士大夫三千余人”,妇幼不能免,“备极惨毒”。睦宗院等毁于一炬。至此历百五十余年。
前录明户部右侍郎何乔远《泉趋诗》八首一。
南外宗正司遗址
隶书立轴 134×34cm
府文庙
金声玉振
府文庙位泮宫,面涂门街。始建于唐开元末年,北宋太平兴国初年移建现地,举为州学。学堂曾迁他地,大观三年迁回,南宋绍兴七年重建,规制宏大,布局严谨,显现中原渊源与闽南民俗契缘融合。泉州文庙乃东南地区最大文庙建筑群,经全方位整饬,古意悠远,构造增固。门柱仍保留抗战楹联:坚持抗日到底,争取最后胜利。两侧门额“金声”“玉振”。
府文庙
行书立轴 134×34cm
开元寺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开元寺位泉州西街。始创于唐垂拱二年,迄今一千三百余春秋。初名莲花道场,唐开元年间玄宗召诸州建寺,年号为名。元赐大开元万寿禅寺。寺藏有国宝五代金银研泥书大藏经存片、元血书法华经及泰米尔文贝叶经院内经塔阿育王练功石刻。月台须弥座及大殿后廊柱等印度教图案,显现泉州多元教种多元文化和合并兴,源远流长。门堂悬挂朱熹撰弘一书联:此处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开元寺
隶书立轴 134×34cm
老君岩造像
祗今万古三生石 谁是千年不老人
老君岩造像位清源山南麓。雕于宋代,乃世上最大天然道教岩雕。《泉州府志》载:“石像天成,好事者为略施雕琢。”老君端坐清源,天人合一,直抒大道至真。
前录明刑部右侍郎詹仰庇《清源山老君岩》诗句。
老君岩造像
行书立轴 134×34cm
清净寺
特授尔以敕谕,所在官员军民一应人等,毋得慢侮欺凌。有敢故违朕命慢侮欺凌者,以罪罪之。
清净寺亦称圣友寺,又称艾苏哈卜大清真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系我国现存最早之伊斯兰教寺院。与扬州仙鹤寺、广州怀圣寺、杭州凤凰寺同为我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明永乐年间朱棣特敕谕加护。
前节录永乐帝谕文。
清净寺
草书立轴 134×34cm
伊斯兰教圣墓
求知去吧 哪怕远在中国
伊斯兰教圣墓:位清源山东麓。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之伊斯兰教遗迹。明户部右侍郎何乔远著《闽书》载,唐武德年间,穆罕默德四贤徒来华,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沙仕谒、四贤我高仕传教泉州,卒葬灵山。葬后是山夜光显发,人异其灵圣,故名曰圣墓,山曰灵山。
前录伊斯兰先知默罕默德圣训。
伊斯兰教圣墓
行书立轴 134×34cm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清净光明 大力智慧 无上至真 摩尼光佛
草庵寺,世界仅存之摩尼教遗迹。位晋江罗山镇华表山。摩尼光佛造像。摩尼教于唐代自阿拉伯传入,后转称“明教”。寺内曾出土标有“明教会”字样黑釉碗。明户部右侍郎何乔远著《闽书》载:“山背之麓有草庵,元时物也。”祭祀摩尼佛。1987年国际摩尼教会议选定庵内摩尼光佛浮雕石像为会徽。一九九一年初联合国教科文考察团迪安团长称其为该考察行程“最伟大发现”。
前录华表山摩崖石刻。
草庵寺摩尼光佛
行书立轴 180×50cm
磁灶窑址
出磁灶乡 取地土开窑 少大小钵子 缸瓮之属 甚饶足 并出洋
磁灶窑址,位晋江磁灶梅溪两岸。已发现南朝至明清古窑址二十余处,金交椅山古窑尤为密集,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所出土瓷件与日本等东南亚地区所现泉州瓷器相同相近,展现磁灶乃宋元泉州出口陶瓷之重要产地。清乾隆《晋江县志》载,瓷品“出磁灶乡,取地土开窑,少大小钵子、缸瓮之属,甚饶足,并出洋。”联合国专家称磁灶窑址“值得精心保护”。
磁灶窑址
行书立轴 180×50cm
德化窑址
刺桐城近有一别城 名称迪云州 制造碗及瓷器 既多且美
德化窑址 德化获誉瓷都,已发现历代窑址近两百处。浔中屈斗宫窑为德化标志性古窑,出土有北宋白瓷、南宋青釉、元代白釉,瓷件阴印花押及蒙古八思巴文,显现与茶马古道相关。盖德辽田尖山现原始青瓷古窑,经考证为夏商周时期窑址,将我国原始青瓷烧制起始年代前推两个世纪。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游记载:“刺桐城近有一别城,名称迪云州,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迪云乃戴云之音译。
德化窑址
行书立轴 134×34cm
安溪青阳下草铺冶铁遗址
清源郡铁炉庙在城西宣明坊直南 传留鄂公造兵器之地
安溪青阳下草铺冶铁遗址位尚卿青洋村。遗址面积超万平米,含冶炼、矿洞、炭窑及冶铁坊主余氏祖屋遗迹。工艺为小高炉熔炼块铁,尔后运往他地锻造铁器。其活性年代为十至十一世纪前后。《安溪县志》载:“青洋为北宋冶铁官窑。”永乐年间泉州铁炉庙碑记曰:“清源郡铁炉庙在城西宣明坊直南,传留鄂公造兵器之地。”留鄂公即鄂国公留从效。
安溪青阳下草铺冶铁遗址
隶书立轴 134×34cm
洛阳桥
雄如建业虎城峙 势若常山蛇阵横
洛阳桥,别称万安桥。至今已历近千年,与赵州桥、卢沟桥、广济桥并称我国四大古桥。宋皇祐年间泉州太守蔡襄主修,历时七年建成,传衍群蚁书旨、下海问时、招亲募银等典故。宋兴化军刘子翚诗诵:“雄如建业虎城峙,势若常山蛇阵横。”
洛阳江出海口为宋元对外通商口岸,曾出土宋代古船,勘正海外认为中华民族不是航海民族之荒谬判断。
洛阳桥
行书立轴 134×34cm
安平桥
月照新耕地 山牧不断云
宋赵令衿《五律 咏安平五里桥》:
为问安平道,驱车夜已分。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熏。
月照新耕地,山牧不断云。梅花迎我笑,为报小东君。
赵令衿,南宋宗室,绍兴二十一年任泉州知府。
安平桥位晋江安海与南安水头间海湾,绍兴年间赵令衿主持修造。
安平桥
行书立轴 134×34cm
顺济桥遗址
下通两粤 上达江浙 实海国之冲衢 江城之险要
顺济桥遗址,位处“下通两粤,上达江浙,实海国之冲衢,江城之险要。”
清道光《晋江县志》载:“顺济桥在德济门外,笋江下流,旧以舟渡。南宋嘉定四年郡守邹应龙造石桥,长一百五十丈余,翼以扶栏。以近顺济宫,因名顺济。以其造于石笋桥后,俗呼新桥。”明代顾珀、何乔远均撰文记其事。
石笋桥即笋江桥,建于宋皇祐年间,初造舟为梁,俗称浮桥。
顺济桥遗址
隶书立轴 180×50cm
江口码头
州南有海浩无穷 每岁造舟通异域
江口码头为刺桐古港内港。码头集群中,文兴渡美山渡尚存,皆建于宋。志书载,元至正年间,见港中有大船百余,小船则不可胜数矣。港区发现宋代古船、宋元造船遗址及伊斯兰教石墓。所在渔村为泉州三大渔港之一。村民多为古阿拉伯后裔。村姑盘髻插箸簪花之俗据考证源于中亚,村居蚝壳厝砌墙之海蛎壳亦产于中亚,作远航返程压舱重物运抵泉州,蕴为奇特风貌。
前录兴化军谢履咏泉州海商诗句。
江口码头
草书立轴 180×50cm
石湖码头
涨海声中万国商
石湖码头位石狮蚶江。清代史学家蔡永蒹著《西山杂志》载:“林銮字安东,先祖林尚书号西山,因五胡乱华,避兵祸自洛阳沿水路南下,东石卜居。林氏自东晋至唐乾符以海上商贸为业。”唐开元年间,林銮商船达南洋诸邦,因造大型码头,名林銮渡。石构栈桥名通济桥,乃宋时重造,于今尚存,形貌恢弘,气质遒劲。郑和下西洋船队曾靠泊于石湖。
前录宋诗人李邴咏泉州海外交通贸易诗句。
石湖码头
行书立轴 180×50cm
六胜塔
舶由岱屿门挂四帆 乘风破浪 海上若飞
六胜塔位石狮蚶江金钗山,俗称石湖塔。北宋政和年间僧人筹建,以修行意念取名六胜塔。南宋景炎二年元兵毁坍,元至元年间蚶江海商捐资重建,取名万寿塔。规制超越姑嫂塔,精致不亚东西塔。直视泉州港出海航道岱屿门。史载“若有出洋,即从泉州港口至岱屿门,便可放洋过海,泛往外国也。”系船舶进出泉州港最直观航标。元航海家汪大渊著《岛夷志略》载:“舶由岱屿门挂四帆,乘风破浪,海上若飞。”
六胜塔
隶书立轴 180×50cm
万寿塔
千杯迎海市 万里借扶摇
万寿塔位石狮宝盖山。亦称关锁塔,寓意镇南疆而控东溟。俗称姑嫂塔,明户部右侍郎何乔远著《闽书》载:“姑嫂垒石山巅,登高望断归舟。” 万寿塔建造于南宋绍兴年间建造,主旨与海洋商贸息息相关。《八闽志》载:“永宁里有石塔甚宏丽,商舶自海迁者指为抵岸之期。”《泉州府志》载:“泉城关锁水口之镇塔也,高出云表,登之可望商舶来往。”
前录明广西参政苏濬咏万寿塔诗句。
万寿塔
INTRODUCE
何锦龙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NEXT
《海丝泉州感赋》
编辑说明
图文提供:何锦龙
图文编辑:西岛、赵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