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妇科经验探讨

王孟英,晚清海宁人,以温病大家驰名遐迩。对妇产科学亦颇潜心,入于奥堂而自有一番心得,将温病、内科病和妇产科治法贯通。他在《潜斋简效方》、《四科简效方》及《王氏医案》中保存了数量非常可观的妇产科简验良方与验案,在对沈尧封的《女科辑要》及《古今医案按选》的评注中体现了他丰富的妇产科经验。

知常达变  多有发明

王氏对妇女的生理病理变化,知常达变,诊断明确,治疗精当。他称:“于女科阅历多年,见闻不少,始知古人之论不可尽泥,无妄之药不可妄施也。”[1]

在论月经时,他说:“有未及二七之年而经水已行者,有年逾花甲而月事不绝者,有无病而偶停数月者,有壮年而汎即断者,有带下过甚而经不行者,有数年而一行者,有产后自乳而仍按月行经者,有一产而停经一二年者,秉赋不齐,不可以常理概也。”[1]他用青蒿、白薇、黄柏、鳖甲、龟版等治愈病寒热而经色淡者,并解释说:“色淡竟有属热者,古人从未道及,须以脉证互勘自得,但不可作实热论而泻以苦寒也。”[1]他以养阴清热法治经少、崩漏,颇见心裁。

王氏对带下认识透彻,说:“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但过多则为病,湿热下注者为实,精液不守者为虚,苟体强气旺之人,虽多亦不为害,惟干燥全无者,则为干血劳之候矣。汇而观之,精也,液也,痰也,湿也,血也,皆可由任脉下行而为带,然有虚寒有虚热有实热三者之分……而虚寒证较少,故天士治带,必以黄柏为佐也。”[1]他还以鱼鳔、海蛸为丸淡菜汤下,以腥臊补敛法治疗任脉虚的带下,立法精巧,足以启迪后人。

王氏说,妇人“有终身月汎不齐而善于生育者,有经期极准而竟不受孕者”,[1]还说:“子不可以强求也,求子之心愈切,而得之愈难,……惟有病而碍于孕育之人,始可用药以治病,凡无病之人,切勿妄药以求子,弄巧反成拙……”,[1]强迫的精神状态与盲目地服药求孕,成为不孕的原因,这是王氏的创见。

黄芩自古奉为安胎圣药,“但宜于血热之体,若血虚有火者,余以竹茹、桑叶、丝瓜络为君,随证而辅以他药,极有效,盖三物皆养血清热而息风也……肝虚而胎系不牢者,胜于四物阿胶多矣,惜未有发明之者。”[1] 他还说:“人无一定之病,病非一法可治,药无一定之用,随机应变,贵乎用得其当也。”[1]那些以死法限生人,都因是阅历太浅之故。

决难释疑  用药轻灵

在王氏医案中,有许多因误诊谬治致病情复杂的医案,阴阳疑似,虚实难判。他每遇此况,总能决难释疑,抓住本质,使棘手之症,迎刃而解。以调经验案为例:

一妇汎愆,施保胎而腹胀气逆,不食跗肿。他诊为血虚气滞,误补成胀。先行气消积,渐入滋阴养血则经调。[2]又张女汎愆,施通经而恶谷,他断为安逸少劳,痰气凝滞,经豁痰流气法治愈。[2]再如褚妇汎愆寒热,误经温补,腹胀不饥,带淋便闭,溲涩痛,脉弦劲数。他称其热伏厥阴,肺气壅塞,投清肃开上之剂吞当归龙荟丸而康。[2]

王氏说:“所谓药贵多证,而重病有轻取之法。”[3]他主张一药多能,用药轻灵,精简处方。其医案中,顽疴常起于平凡之药而出奇制胜。如吴氏姊情郁,汎愆寝废,肌瘦吞酸,势极可畏。他从心脾入手,以高丽参、甘草、小麦、红枣、百合、茯苓充养心脾;黄连、白芍清肝抑木;旋覆花、新绛辛润通降,诸恙得已。[2]又一妇汎愆肋痛,口苦吞酸,不饥不寐,溲热便难,时时欲哭,脉左甚弦数。他只用雪羹汤吞龙荟丸,经行如墨而痊。[4]再一妇娩后自乳,月事如常,后汎愆,迭治无功,王氏谓其痰血轇輵,曰:“自乳而姅不爽期者,血本有馀也,因阳阴经气为痰所阻而不能流通输布致经断乳少”,“予苇茎汤加茜根、海螵蛸、旋覆、滑石、竹茹、海蜇为剂和藕汁童溺服……复杯即愈,旬余汎至。”[4]用苇茎汤治痰瘀经闭,主意新颖,全方遣药轻巧。纵观闭经案,通篇绝少红花、乳没,貌似轻描淡写,实是丝丝入扣,故有开山之力。“不但药贵精而不贵多,并不贵贵也”,[5]诚哉是言。

经产顾阴  慎施温伐

王氏说:“药之治病,犹兵之戡乱也,所谓用药如用兵,无病而药是黩武也。”[4]他是温病学家,特别重视顾护阴津,擅长甘凉,反对滥施温燥。对妇科病,同样能融会贯通,并有力地批驳当时的滥施温热之害。

他说:“气为血帅,故调经必先理气,然理气不可徒以香燥也,盖郁怒为情志之火,频服香燥,则营阴愈耗矣。”血得热则瘀,故他也反对用温补疗血枯经闭。他尤其强调说:“胎前产后,非确有虚寒脉证者,皆勿妄投热剂,暑月尤宜慎之。”[1]

在《回春新录诠》中,误施温补者,达九例之多,都经王氏寒凉挽生,其中产后者尤多。他说:“世俗泥于产后宜温之谬说,……即使温补而死,病家不怨,医者无憾也。”[2]一妇妊娠三月血崩,脉弦洪而数,他予大剂寒凉止血,……胎堕复崩,后投生地、银花、茅根、柏叶、青蒿、白薇、犀角等,“或谓胎前宜凉,产后则否,乃招专科萧山竹林寺僧治之。咸用温药,且执暴崩宜补,服药数剂,虚象日著,时时汗出昏晕……崩仍不止,……(孟英)曰:'……夫血因热而崩,胎因崩而堕。岂胎堕之后,热即化为寒乎?参、术、姜、桂、棕灰、五味这类,温补酸涩,既助其热,血亦奔流。又窒其气,津液潜消。至现以上诸证,脉或不知,而苔黄黑燥,岂不见乎?’因与:犀角、石膏、元参、知母、花粉、竹沥、麦冬、银花、栀子、石斛、旋覆、青蒿、白薇等,大剂投之,神气渐清,旬日后,各恙始平”。若阴虚发热、经淡紫不恒,虽西洋参、生地、生白芍、石膏,亦不过寒,产后痹痛,阴虚血少,虽大剂凉润壮水,犹起沉疴;产后热痢,白头翁汤不为害;产于暑令,即生化汤赤砂糖,亦能偾事。当然,王氏并非重寒凉而废温补,他用当归补血汤与小建中治愈张氏室半产后发热,即是例证。[2]

明末,傅青主化裁活用生化汤于产后病,多有神灵。以后医儒相效,市肆兜售,以致形成了产后必服生化汤的恶习,《产宝新书》就称之为“能生又能化”的“万全之剂”。

王氏对滥用生化汤提出批评,责其不可一概以通,不可一概以温。生化汤于产后瘀而“体寒者固为妙法”,故他所攻者并非生化汤,乃滥施生化汤者。他说:“凡产后,世俗多尚生化汤,是以一定之死方,疗万人之活病”,“人之阴受其害者数百年矣。从无一人能议其非,今特为此长夜之灯,翼后人不致永远冥行……”[2]

王氏说:“产后诸证,首必通瘀,然有不可以常理测者。……虽无恶露,胸腹皆舒,岂可误作瘀冲,而妄投破血之药耶?”[2]若恶露少而不属病者,“听之可也”。[1]若“素禀阴亏,血已随胎而去,虽恶露甚少,但无胀痛之苦者”,养阴可也。如一妇产后恶露不多,误攻致热汗渴晕,彻夜不眠,投西洋参、生黄芪、龙骨、牡蛎、玉竹、百合、甘草、麦冬、生苡仁、生扁豆、石斛、木瓜、桑叶、甘蔗浆一剂即安。即使产后恶露乳汁全无,以其腹不胀者,当以大虚补之,翁氏室患上疾,遣黄芪、当归、甘草、生地、杜仲、大枣、糯米、脂麻、藕(肉)浓煎羊肉汤煮药,服后而康。[2]

王氏认为,生化汤性偏温热,“若血热之人或兼感温热之气者,而一概投之,骤则变证蜂起,缓则蓐损渐成,人但知产后之常有,而不知半由生化汤之历阶”。除血热、感温者外,即是“暑令,产妇服生化汤、砂糖、酒,死者甚多”。“血去阴更伤”,“阴虚内热”者,生化汤亦当禁用。在他的医案中,因误用或经他力挽而未用生化汤者,达六例之多,均经他救治回生。为纠流弊,他提出,产后“如有疼胀者,只宜丹参、丹皮、元胡、滑石、益母草、山楂、泽兰、桃仁、归尾、通草之类为治,慎毋妄施峻剂,生化汤最勿擅用”。当然,这是他为矫枉而设。

妇科顽疾  常从痰治

读王氏医案,可看到许多以治痰取胜的妇科医案,多具有于无痰处治痰的特点。

如一妇娩后痉厥,多治无效,孟英以痰证为治,或云:“肝风则良是,痰则从来未吐,(孟英)曰:“唯其不吐所以为患,沈尧封谓胎前病痰证居半,产时痰涎不下诸病丛生,医者未知此理,徒知产后为虚,痰处络中如何自吐,……岂可以不见痰而遂云无痰乎?爰授蠲饮六神汤(药有石菖蒲、胆星、旋覆花、茯苓、橘红、半夏)合雪羹加蒌仁、竹沥,服三十剂病果渐愈。”[4]又如一妇汎愆食减,于某予通经药,尤恶谷,脉缓滑,王氏诊为痰气凝滞,“于某闻而笑曰:其人从不吐痰,血有病而妄治其气,胀病可立待也。及服孟英药,果渐吐痰,而病遂愈”。[2]他说:“凡产后恶露行而昏谵者,多属痰饮,不可误投攻补,此汤(指蠲饮六神汤)最著神效。”并用上法治愈姚氏病妇。[2]他还用该方合小陷胸汤、竹沥,调服牛黄至宝丹,心下外涂苏合丸,使陆氏媳涌出痰涎而昏迷始苏,续以前方调万氏牛黄清心丸,下痰矢始愈。[4]此外,他还有以辨痰论治产后发热、产后呕吐、堕胎后经乱带多等诸多疾病的治疗验案。

妇科疾病,只要有的证,“不可以其向不吐痰而疑吾言之妄也”。[2]这是王氏得力于治痰一法而屡起沉疴痼疾的秘诀。

王氏诸上经验,至今仍是我们借鉴学习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沈尧封著,王士雄评:女科撮要,集古阁印行,民国七年。

[2]王士雄著、周振鸿按:回春录新诠(即《王氏医案》初编、续编),湖南科技出版社,1982。

[3]王士雄:王氏医案续编,集古阁印行,民国七年。

[4]王士雄:王氏医案三编,集古阁印行,民国七年。

[5]王士雄:归砚录,集古阁印行,民国七年。

刊于《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年第3期

(0)

相关推荐

  • 『名医经验』重视病人的自我感觉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昆文 四川自贡怡康中医诊所 病人自己的感觉是临床症状的一部分,有时甚至是主要的部分,作为一个临床医生应当引起充分重视.这里介绍清代名医王孟英一个与"感觉" ...

  • 热性的痛经你听说过吗?

    我喜读清代名医王孟英的医案.他的医案大多是追忆式,现场感强,善于启发读者心思.如下面这一则医案,对我后来认识热性痛经很有帮助. 里中张君雪沂令正(小编:'里中'怀疑是个地方,不影响理解,张雪沂的妻子) ...

  • 王孟英《温热经纬》之寒温融合治温病的学术思想探讨

    <温热经纬>为晚清著名温病大家王孟英编著,"以轩歧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而作,诠释了温病顺.逆传变理论:提出温病新感.伏气并存,在认识上不可偏废:指出暑多挟湿 ...

  • 王孟英妇科调经学术思想探讨 预览 被引量:478作者 谢秀超 彭卫东

    王孟英妇科调经学术思想探讨 预览 被引量:4 78 作者 谢秀超 彭卫东 <江苏中医药> CAS 2014年第2期6-8,共3页 王孟英为晚清江南名医,于中医理论.临床皆有较深造诣,对中医 ...

  • 【原创】抗击疫情 中国加油 作者:候书章 朗诵:王孟英

    NO:664 [原创] <抗击疫情 中国加油> 作者:侯书章 朗诵:王孟英 庚子岁首 ,荆楚大地, 一场冠毒疫情突袭而至. 万巷皆空,全民警备, 中华民族复兴面临一场巨大的天灾考验. 兵临 ...

  • 『古代医生』古代的医生之九--王孟英(3)

    在从鹜州回到杭州居住的这些日子里,王孟英的生活一直都没有富裕过,他连个自己的房子都没有买下(估计那时杭州的房价就开涨了),只是居住在父亲的老朋友金履思先生借给他的房子里,具体给没给租金文献没有记载,但 ...

  • 『古代医生』古代的医生之九--王孟英(2)

    在治疗了一些患者以后,王孟英开始获得了自己的一个无上的荣誉:外号.说起这个外号,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原来,王孟英诊病的时候,心里只是想着患者,于是不管多重的病,他都给看,尤其是那些被前面各位医生给治疗 ...

  • 王孟英治疗暑温病 金晓耕 , 发热两旬 ...

    王孟英治疗暑温病 金晓耕 , 发热两旬 , 医予表散 , 竞无汗泄 . 嗣投温补 , 而大解泄泻,小水不行 , 口干肌削 , 势濒于危 . 胡纫秋荐孟英诊之 . 右寸独见沉数 . 曰 : 暑热锢于肺经 ...

  • 王孟英医案——水肿案

    水肿一: 钟耀辉年逾花甲,在都患肿,起自肾囊,气逆便溏,诸治不效.孟英治之,切其脉微而弱,询其溺清且长,五苓.八正.肾气.五皮遍尝之矣,而病反日剧者何哉?孟英曰:此土虚不制水也.通利无功,滋阴亦谬.法 ...

  • 痰一升,百脉堵!王孟英的医案,教你除痰通脉,请细读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藏象生理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 ...

  • 王孟英 /回春录 . 淋证

    作者:王士维 朝代:清 年份:公元1824年-1857年 [清] 王士维(公元1824年-1857年)序 余友王君孟英,少年失怙,其尊人弥留之际,执孟英手而嘱曰∶人生天地之间,必期有用于世,汝识斯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