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名家:他被周总理钦点为历史人物画像,“明目张胆”地造假

2021-03-29 10:22:21·百墨艺术

他家境贫寒,却自学成才,开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先河,成为一代宗师,陈丹青称他为“中国最伟大的人道主义画家”。他同情弱者,控诉战争,创作的巨制《流民图》震惊天下,却险些被毁!他被周总理钦点为历史人物画像,“明目张胆”地造假!

《流民图》(局部2)1943

他就是蒋兆和,卓越的人物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西画之长,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技巧,也就是说,他用中国人的方式,画出了中国人的样子。

他食不果腹,却自学成才

《蒋兆和自画像》

1904年,蒋兆和出生在四川泸县的一个普通读书人家。16岁时,因母逝父病、家境窘迫流浪到“十里洋场”的上海,靠做服装、广告设计为生,空闲时自修素描、油画和雕塑。他像阿Q一样没有固定职业,“舂米便舂米,割麦便割麦,撑船便撑船”,有时还得忍饥挨饿、露宿街头。

《与阿Q像》

在刻苦自修、摸索于艺海时,蒋兆和无意中结识了出国留学中途返沪的徐悲鸿。徐悲鸿以西画的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的主张,给他的艺术探索路途以影响和促进。

《卖子图》

1925年“五卅”惨案之后,蒋兆和处女作油画《黄包车夫的家庭》(已失)问世,表达了对底层民众生活命运的深切的关怀。后来,蒋兆和先后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私立京华美专、中央美术学院任教。

《蔡廷锴将军》

《蒋光鼐将军》

“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时,他又参加了临时青年爱国宣传队,日夜赶制抗日宣传画,并为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分别作写生油画肖像。据说,这两幅抗日将领的肖像印刷品,打破了当时中国的画片销路最广的记录。

他为民写真,感人至深

《朱门酒肉臭》

蒋兆和青年时期四处漂泊、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遭遇,使得他对下层人民的生活有着切身的体会。所以,他一生的创作都和贫苦大众的命运息息相通。

《老乞妇》

蒋兆和在而立之年流寓北平,自此为京城老百姓写照,成为老百姓的画家,给他那些悲剧性作品做过模特儿的老人们还有不少健在。正如1942年他在北平出版的第一本画册的自序所言:“知我者不多,爱我者尤少,识吾画者皆天下之穷人,惟我所同情者,乃道旁之饿殍。”

《流浪小子》

他画黄浦江畔的黄包车夫,画北平城里捡破烂的老人和算命的盲人,画自己亲历、亲见的人间苦难……蒋兆和在《盲人》中题道:“莫当我无目,但凭这枝竹,人间黑暗地,有目岂吾如?”这说明他已不限于对人生之不幸的同情,还有对黑暗社会的抗争。

《迷途的羔羊》

最可贵之处在于,蒋兆和的作品摒弃任何概念,不虚拟些许希望,不鼓吹高亢的主张,惟忠实于满目灾像,而独以内心的意志与诚恳,直指生民涂炭而天地间无可哀告的绝境,这份用心令人感动。

巨制《流民图》, 命运多舛

《流民图》(局部)

如果说蒋兆和的早期作品是通过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悲剧,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关切和社会的思考,那么,完成于1943年的巨幅画卷《流民图》,则通过大江南北各个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上百个人物形象,表现了日本侵华战争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的历史性悲剧。

《流民图》(局部)

《流民图》于1942年开始动笔,历时一年完成。他那时流寓北京,独身一人,条件较艰难,筹措作画费用已是不易,为了瞒过敌人的眼睛,不得不一小幅一小幅分散着画,画了一年多,最后合成六尺高、八丈多长的巨幅。

《流民图》(局部)

在画面中,蒋兆和塑造了一百多个无家可归的、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形象,与真人等大。构图多为半身特写,重个性刻画,使形象有呼之欲出之感。笔墨侧重悲怆氛围,烘染愤慨情绪的宣泄,缩短了艺术形象与观众间的距离,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流民图》(局部)

陈丹青评论说:“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人物画,是蒋兆和先生的《流民图》。”“《流民图》一出手便是完满的、成熟的,自足自洽,无可商量,具备一份经典所能站稳的重量。”“唯《流民图》中的人物,才是真人物,同在大难濒死之际,个个是人物自己,不为“沦陷”、“苦难”、“挣扎”种种概念所吞没,而以不折不扣的“人脸”与“姿态”,转成绘画的经典感。”

《流民图》(局部)

1943年,《流民图》在北平太庙首次展出几小时之后,便遭到日本宪兵队禁展。他在日本侵略者的眼皮子底下,把人生被毁灭的惨状如实地呈现出来,发出了对罪恶战争的批判,那“贼”怎能不心虚?

《流民图》(局部)

1944年,蒋兆和将《流民图》送到上海租界内进行义展,引发社会各界轰动,时称:“写尽人间之流离情景,博得观众同情。”正因反响太过热烈,在上海展览后,《流民图》便被日本储备银行“变相没收”,此后销声匿迹长达9年时间,其间蒋兆和一直寻找均无回音。

《流民图》(局部)

1953年,《流民图》在上海华东仓库被发现,已霉烂不堪,仅存半卷;1956年,编入日本版《世界美术全集》;1957年,在前苏联展出引发轰动。1967年,红卫兵们把《流民图》批判为“反共卖国的大毒草”,险些将之销毁!

《流民图》(局部)

1979年,中央美术学院领导小组做出结论,肯定《流民图》为“一幅现实主义的爱国主义的作品”。

穷苦秀才,结缘大家闺秀

蒋兆和与夫人萧琼

《流民图》不仅是蒋兆和反对侵略战争、对民族命运的忧患意识的集中体现,还成全了他的姻缘。画作展出的第一天,一名娟秀少女被那触目惊心的画面震慑住了,以至于她忘了时空,只好像是被吸入了那个悲惨世界当中……虽然痛苦,却绝不厌恶,相反有种异样感觉,被莫名其妙吸引、欲罢不能。这位少女叫萧琼,是京城四大名医之一萧龙友的掌上明珠,生性聪颖,喜欢绘画,对艺术有着敏锐独到的见解。

《流民图》(局部放大)

《流民图》给她带来的震撼,让他对这幅画的作者蒋兆和钦佩不已,几次交集后,二人便结为连理,从此相伴风雨人生路数十载,矢志不渝。蒋兆和去世后,萧琼将《流民图》原作捐献给了中国北京美术馆。“《流民图》从问世的第一天起,她就已经属于国家与人民了。”这是萧琼女士在《流民图》捐献书上的陈词:“《流民图》不仅仅是一幅杰作,同时也是历史的见证。”

总理钦点 , 为历史人物画像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建国以后,家国安定,苦难不再是绘画的主题。蒋兆和晚年的画作总是撕了一张又一张,最后也没有留下几幅作品。1952年,莫斯科大学发来一封函,希望中方能提供两名科学家画像,以完成大礼堂的世界各国科学家拼贴像。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在科学成就上有造诣的科学家大有人在,这是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机会。

时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认为,李时珍和祖冲之最为合适,但找遍国内资料,都没有找到这两位科学家的画像。周恩来总理思索片刻,当即指示:“画历史人物,找蒋兆和。”

蒋兆和画作

只是,这两个人实在太难画了,因为根本没人知道他们长什么样子。尤其是李时珍,只有《本草纲目》里的一句“予窥其人,晬然貌也,癯然身也”蒋兆和思踱了半天,忽然想到了自己的老丈人——京城名医萧龙友,于是就以他为原型画了李时珍。

萧龙友(左) 李时珍像(右)

沿用此法,他又用当时著名的地地理学家竺可桢的形象,画出了祖冲之。

竺可桢(左) 祖冲之像(右)

这是明目张胆的“造假”,可谁又能说蒋兆和画得假,他抓的是神韵,画下了医者眼中的慈悲,画下了学者眼中的睿智,没有任何人觉得假。自此以后,蒋兆和陆续画了很多历史人像,多幅被选入了中小学的教材中。

《屈原像》

《张仲景像》

陶渊明《悠然见南山》

近年来,蒋兆和因为一组图曾有过一段热度,网络上有人恶搞了他画的一张《杜甫》。调笑画作之余,有人突然发现了,这张杜甫的画像,竟是蒋兆和他按照自己的样子画的。不少人纷纷表示自己从小就被骗了,可回头再看这张杜甫,人们会发现:小时候的自己不觉得假,当年总理不觉得假,换作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会觉得他画得假。

《杜甫》

或许,在忧国忧民上,也只有蒋兆和自己能有几分当年杜甫的神韵。在作这幅画时,蒋兆和一直都念叨着杜甫的两句诗:“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后来,他自己再添了两句:“千载岂知逢新世,万民欢唱大同时。我与少陵情殊异,提笔如何画愁眉。”画作落成,蒋兆和心中一悦,他觉得,杜甫就该是这个样子。

后记

蒋兆和先生的一生,是忧国忧民的一生,他如实画出他所目击的真实,无声地表达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唯有真正信奉真、善、美的人,才敢于如此直面丑恶。他的人文情怀与光辉人格,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