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陌人间 下篇/群巷

本文来自原创散文集《平生爱好是天然》,作者蓝迤。

巷陌

XianDong Lane

便是人间好时

若无闲事挂心头

夏有凉风冬有雪

春有百花秋有月

对于巷子里长大的孩子来说总有一条小巷是我们的”,而城区内所有的巷子便都是我们的世界”。那时,巷子是一个孩子“闯世界”的自然向导,无论怎样“离家”“远行”,转变了多少方向,只要循着巷子走,便永远迷不了路,总能转回自己的家。
而对于我来说,因为亲人们分住在老城不同的巷子里,每一次的小巷之旅,便是从一个“家”到另一个“家”的行程,我在格外感得一份亲切的“情感归属”的同时,也借由如此的“便利”,多多的记取了一些巷陌“影像”。
那时,从“县东巷”我家出发,要去“芙蓉巷”的大姑家,一般是通过“青年路”,先到了“县西巷”。这“县西巷原才是刘鹗当时描述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正主”,在我小时候已然看不出什么痕迹来。印象里路十分的窄,可没有我们“县东巷”宽阔。
除了住户人家,模糊记着有几家店铺,记得最清楚的是一家小屋子里是个小小的“街道工厂”,成天轰隆轰隆的,不过在这儿可以捡到用来做毽子的圆环铁圈,还有便是从前的“县西巷小学”在这里。“街道工厂”是那时各个巷子都有的独特景观,“县东巷”南口有一家比较大的,有正规工厂大门和车间的,“后宰门”也有两家小工厂,都各自生产不同的东西,机器零件什么的,都是一时的时代痕迹,很快便都消失了。

▲ 我记得这里是从前由青年路去往县西巷的一段,依稀见得县西巷旧貌。好珍贵的影像

从“县西巷南段向西的一条巷子穿过巷子开始多且好玩起来,忘记了中间要拐几个弯便开始穿越宫墙一般的、那时“珍珠泉”“清巡抚”—从前的府衙所保留的一圈圈院墙组成的巷子了。我那时总觉得这三四圈院墙围成的特殊的巷子真像是“一大”卖的我爱吃的“果酱蛋糕卷”,椭圆形的甩着长长的尾巴的巷子蜿蜒曲折绕了一圈又一圈,从外墙绕到内墙,那红色的院墙和气派的飞檐叠瓦也从远影到清晰,可见从前的“巡抚衙门”的阵势和讲究。
忘记当时一圈圈的院墙是不都是红墙,反正至今这“人大”仅剩一圈的“内墙”还是红色。大概当时这建筑和院墙保留的清代特色明显,我记着那时的一天晚上,我和奶奶经过这里回家的路上曾经看到过拍“电视”的,就在这“院前”东侧黑漆漆的胡同口挂着一盏黄色小灯,并不明亮,一小群人在这里穿着长袍马褂的工作,并无人围观,我和奶奶也是匆匆经过,知道那是做什么的就好,觉得新奇却也不便打扰。

▲ 珍珠泉“省人大”大院保留着旧貌。网络图源

如今的“东更道代替了从前密密麻麻的横七竖八的一堆巷子,因此,我也不知道这“东更道”是从前的哪一条巷子,名字倒是保留下的。反正出了这如今的东更道”,过了珍珠泉”“院前”(即照片上的省人大)大门儿往南走走西边一条巷子便是芙蓉巷”了:
那曾经大水管儿哗啦哗啦流着泉水的巷子和南北向繁华多年的芙蓉街紧密相连的从前都是住户并无美食的巷子霞姐姐说从前他们经常在夏夜里顺着水胡同王府池子一带纳凉去的至今还赫赫有名的巷子
之前也是看一篇“剪报”,说是这一带周边,什么“布政司街,(现省府前街)”、“小布政司街(现省府东街)”、“芙蓉街”、“东花墙子街”、“辘轳把子街”、“曲水亭街”、“后宰门街”曾是济南“书肆密集地带,如今全都成了“吃货”密集地带了,想想也真有“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那时,出了现在的“东更道”,若是不去“大姑家”,而是改道去“大伯家”,是可以目不斜视,经过珍珠泉一直贴着红色院墙西行经过芙蓉街北段的城隍庙再往西穿过小布政司街”,到达省府前街”,这样的路线走法。
“小布政司街”和“芙蓉街交叉口从前也甚是热闹集市商铺还有一栋高大的西洋老建筑,不但风格独特,还颇有些“高耸巍峨”,很有气势,让我印象深刻。如今也是全无踪迹,仅存“美食”。想来现代城市格局有一种拆仿的招式名为古今融合实则把原本的城市特色抹杀殆尽真无趣的很

这一带保留的大院儿还有些古风古韵。网络图源

调转方向表回县东巷”。话说,从“县东巷青年路向北过了路东的县后街”,便是前边多次提到的后宰门街”了,这里是我们小时候去大明湖”“最矮围墙”的最佳路径,现在也还可以从这里去往“大明湖”。这里除了是我之前讲过的“大明湖畔下雨成河”的落难之地以外,也是从前的小巷中风景种类较多的一条:
当年这里有宅门痕迹完好的陈家大院”,有当时远近闻名的海鲜市场”,有古色古香的老字号茶社有我们喜欢的卖调色盘”、“七色彩笔”、和“香味儿圆珠笔”的文具店,还有一家最是西洋范儿十足的“天主教堂”,是那时我们孩子们十分“稀罕”,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古迹”。
小时候我和家族信基督教的发小静静”和“丽丽正式去过一次教堂做礼拜”。这里是天主教堂但建筑里面装饰简朴只有十字架成排的座椅门口的募捐箱一架唱诗伴奏风琴作为明显的教堂标识,其余的就没有什么特别的。
我记得那时我们三个孩子是正正经经的进入,认真的往募捐箱里放了纸币,安静肃穆的在教堂里坐了一会的,并没有参与唱诗什么的,但那经历我记忆清晰,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一种“信仰”的经历,虽然并不懂什么,但那教堂的味道我熟悉,跟“静静”家“小信教室”的味道一样,有点淡淡的、令人心灵沉静的香气。
依然以县东巷”我家为中心向南十几米再往东,这里的巷子叫做“东西仓巷”:这巷子最是安详素净全是住户人家没有其他。我很喜欢有时一个人在这里待一待走一走,就看那柔和静谧的氛围里少许人平和的进进出出一点没有忙忙叨叨的热乎劲儿却又使得巷子是灵动的而并不死板我才发现原来自小我便喜欢生活是这个样子的
巷子东口有一家黑乎乎的小店支一口大黑锅炸油条卖早点,我记着他们家的“油炸糖糕”最好吃,明明都是面糊,为什么可以是外面一层红红的焦酥的皮儿,里边又是白白的软乎乎的糖饼呢?这是怎么做出来的,至今我也未解开这谜团。
出了东西仓巷”,南北的这条巷子便是按察司街”了,老残游记里提到的老残大破一家十三口命案那一回为了解救魏老儿”,差使捕快许亮在济南府设局诱捕吴二浪子的地儿便是在这条巷子。小时候对这巷子最大的好奇便是这名字,似乎与它看起来的相貌平平大相径庭,但人们习惯于把它当做去往“运署街”的必经之路,至于这名字背后的“显赫”故事,多年来无人问津。
其实,“运署街”也是如此,没有几个人知道曾经在这里的“衙门”们究竟有些什么“说道”,但是这条街却比“按察司街”更有些人气,因为这里有“济南一中”,(据说便是“盐运署衙门原址)是巷子里的很多大孩子和“老孩子”们的母校。只我们家里,便有大爷、两位姑姑还有堂姐,都是在这里上过学的。除此之外,这里是紧接护城河新东门桥的巷子从巷子西头一眼便能瞧见那一带水灵灵的绿色,每每走到这里,这眼界敞开了,心也便跟着敞亮起来,只想加快步伐,奔着那长河小桥而去。
这条街因为学校的缘故,开了不少文具店、快餐店、零食小铺子,估摸着很多孩子关于小袋儿无花果”、“小浣熊卡片、各种花式棒棒糖和“辣条”们的童年记忆在这一带十分清晰。我在这里依然有一条“走亲戚”的记忆,是多次穿过这条街右拐31路公交车去“山师”小姑家。

一中旧貌,估计得有人能看哭了。网络珍贵照片

关于巷子的记忆,还有一些只有“我们”巷子里长大的孩子才知道的独家影像,现在已是全无实地证据可考了。比如说,从前穿过巷子去往解放阁的一条路上临近黑西路”的地方有一处雅致的“满月园门”,周边遗留的巴掌大的庭院芳草令人猜想这里曾是什么宅门园林或者胜景古迹,当年从这里经过的人想必都能从这零星的“标致芳径”体会到老泉城无处不在的古雅气息
我总觉得这些哪怕零星的雅致也应该被永久的留存在老城里”的,它们皆是老城的古风韵脚”,是老城水墨风景长卷大片留白之中盖上的一方规整印记”,标记着一处浓缩的人文情怀如果没有了这些零散的灵动出现在不起眼的角落里的小小风雅”,成日里只看那大片大片齐整规矩的风景名胜便会失了好些野趣”。
【这里周边是至今还遗存的“金家大院”和“浙闽会馆”原址,我推测这个“月门”可能是之前这两处地方其中一处的偏门。由这一点可看出这一带之前便是济南老城的“风雅之地”。】

金家大院小景。网络图源

搜照片时发现,宽厚所街旧貌及介绍,以上保留了作者来源,感谢这些老济南学者。

在一些散淡的日子里我喜欢一个人在冷清的巷子里闲逛那时候我可以更加细致的打量到一些隐秘的犄角旮旯儿也可以一点哲学的思考愈加相信真理往往发现于窄门”、“窄道”。

比如,当你从一连串巷子里走来走过明朝的衙门”、清朝的院墙”、民国的遗迹”,或者就从一个巷子的开头走到结尾便可走过你的祖辈父辈你的儿时你会发现一条巷子就是最清晰显现的时间长廊”,那些斑驳的围墙剥蚀的路面残缺的石板都是鲜活的时间印记”,没有任何地方有如巷子这般可以把时间的脚步记述的丰富立体连贯深长

网络图源,感谢艺术家的珍贵影像

老城小巷分布图,网络图源


巷陌之美就在于此在可停留的时间的壁画之中你可以更加安然宁静的给寻常的日子点花上色”,且日日更新永不厌倦。我想,这便是巷陌人间更加令人体会诗意栖居”的源泉所在,何况,“老城里”的巷陌在如此深厚底蕴的时光之美里,还有着天赐福祉一般的水的滋养水给予这一方田园更多的纯净生机灵秀天然也浸染着这里人们的性情使他们更加懂得安住于时光,拥有“修篱种菊”的超脱
人可以安住当下深知自己拥有什么而不觉任何匮乏的时候日子自然都是美丽静好的我在儿时的巷陌生活里体会最深的便是如此。“老城里从前的日子便是在这样丰足无缺”的氛围里细水长流。想来,一座”的风情面貌显现的便是这里的之心态格局,“有着相同的吸引力法则”,懂得自己来自时间的哪里懂得自己独有的人文信仰艺术气质懂得对上天的赐予格外珍惜在慢下来的日子里耐心去守护修养便能在自己独特的城市个性之中自然的转变扎实的生长随时随地的享受云水时光。那时所有的丰富美好都会朝向这里根本不必去别处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将自己原本的样貌抹杀重塑。
泉水人家,诗意的栖居,我真切的深深祈愿:我的“老城里”在多年之后依然拥有如此完美的巷陌人间”,愿这里依然有许许多多的人家,依旧可以“修篱种菊”,安住于素朴宁静的云水时光”。

蓝迤于2019年7月

本文作者 蓝迤 ,一个用写字的方式画画的人。因对故乡济南浓烈的情感,将之写成一本书。
(0)

相关推荐

  • 初春之晨(原)

    今天是雨水节气,清晨还是寒意浓浓,一大早,俺满怀着激动和心情经济南老城区的后宰门街.百花洲到大明湖游玩,这是位于后宰门街的基督教堂,因过春节及疫情期间,教堂的各种宗教活动统统暂停. 这是教堂后面. 喜 ...

  • 这条西安未来的网红街,富了200年!

    主编乱弹妞:两枚少女心爆棚的"女汉子",爱吃会耍又可爱,卖得了萌,犯得了二,自诩追得上陈伟霆,嫁得了...当然,和你一起吃遍.玩遍.看遍西安,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西安总给人严肃稳 ...

  • 汇聚历史印记之景点济南百花洲1

    在山东省济南市有一个地方街连着水,水连着桥.后宰门街和百花洲一桥之隔,旧时这个街道的名字就是百花桥街.当你来到这里就会感到豁然开朗,这一片区不仅景色怡人,若是追溯历史,这里更是有不少名人在这里留下了深 ...

  • 巷陌人间 中篇/县东巷

    本文来自原创散文集<平生爱好是天然>,作者蓝迤.版权所有! 巷陌 XianDong Lane 人 间 便是人间好时节 若无闲事挂心头 夏有凉风冬有雪 春有百花秋有月 如果说"剪子 ...

  • 《凄凉犯》二十一首:绿杨巷陌秋风起,衰草寒烟江浪阔

    我爱诗词曲2021-03-24 09:09:49 王军和 王军和 王军和 任重 任重 吴湖帆 <凄凉犯>词牌名.琴有<凄凉调>,以为名.

  • 唐伯虎诗牍《唐六如平康巷陌帖》

    明代唐伯虎书法诗牍<唐六如平康巷陌帖>,六如书学李北海能神似,此帖当在四十岁左右书题画七律二首.吴湖帆珍藏.来源:上海博物馆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

  • 世界美食之都 | 扬州好,巷陌可小餐

    丨从细节出发,寻找扬州美食背后的故事丨 ▼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扬州,中国运河第一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四季分明,晴雨相宜,得天时有地利. ▲ 陈建新 摄 人也和,杜郎 ...

  • 散文||遥远的巷陌

    遥远的巷陌 这一秒,是永恒的沉默与永恒的静寂,街边古老的木门掩藏起历史,隐去了浮华,与竹节一般的石板路默默铺开,许久的无语.早晨五六点钟的老街,就连最勤快的作坊也是大门紧闭的. 温情款款的巷陌,轻柔一 ...

  • 巷陌深处闻书声

    第351期 编者按:汕头朗读者那场"盛开的紫薇"诗歌朗诵会,我们在南砂乡里见证了一场紫薇花与诗歌的相遇.今天,让我们随汕头朗读者朱庆洪诵读的<巷陌深处闻书声>,在声音里 ...

  • 中国诗歌报爱(抒)情诗创作室《巷陌》《你还好吗》《我的春天在你的笑容里》《味蕾》《樱花树下的约定》《心是孤独的猎手》创作集锦

    关注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温暖人生! 中国诗歌报★有温暖有情怀 中国诗歌报情诗创作室编辑部 总    编:   海底月 副总编:杨优 主    编:   禹  昼 副 主 编 :  蓑笠翁 星儿 ...

  • 浪漫一生:巷陌青衣(外一首)

    作者简介:洪国霞,网名:浪漫一生,微信号:lmys656445778.现居山西长治,热爱诗歌的文友,喜欢旅游逛街,静时看书写字.作品偶有发表几家微刊,享受写诗的过程,陶冶情操,快乐生活. 纸质期刊&l ...

  • 【中秋特刊】山城巷陌总芬馥—— 长阳桂花史话

    [中秋特刊]照片内外的人啊,您们在哪里? [中秋特刊续集]每个故事都该有个结局,或悲或喜 200多年前,也是"桂花遍地开"的时节,彭淑(号秋潭)的好友王世铭给他送来了一束桂花.桂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