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地耳草
一、典籍摘要
1、《岭南采药录》:“去硝黄火毒,敷虾箝疮,理跌打、蛇伤。”
2、《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散瘀止痛。用于肝炎,早期肝硬化,阑尾炎,眼结膜炎,扁桃体炎;外用治疮疖肿毒,带状疱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3、《质问本草》:“涂火毒,消阳症结疽。”
4、《分类草药性》:“解一切蛇虫毒,清火,止泄泻,刀伤用良。”
5、《中药大辞典》:“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治传染性肝炎,泻痢,小儿惊风,疳积,喉蛾,肠痈,疖肿,蛇咬伤。”
6、《福建民间草药》:“活血,破瘀,消肿,解毒。”
7、《中药学》:“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可用于湿热黄疸,疮疡肿痛,毒蛇咬伤跌仆伤痛等症。”
8、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渗湿利水,消肿止痛。治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区疼痛,阑尾炎,疔肿痈疽,毒蛇咬伤,跌打扭伤。”
9、《南宁市药物志》:“清内热,治眼疾。”
10、《新华本草纲要》:“用于胃脘痛、咳嗽、月经不调。”
11、《中国药植图鉴》:“煎服治风湿性神经痛,头晕。”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槲皮苷、异槲皮苷、田基黄苷,还含香豆素、蒽醌等。
2、作用:本品有抗肝损伤、调节免疫、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3、临床:用于治疗急、慢性传染性肝炎、伤寒及副伤寒、防治感冒、痈、疖及其他皮下化脓性感染。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