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江淮玉文化版塊課題綱要

第一章:雙燉文化~距今7500~7000年;

第二章:薛家崗文化~距今6000~5000年;

第三章:凌家灘文化~距今5600~5300年。

  • 江淮地區可能是第三個玉器起源區。

  • 江淮地區的淮夷是東夷族的一支;東夷人崇龜。

第一章:雙燉文化~距今7500~7000年

  • 主要分佈在安徽中北部和豫東。

  • 向北分佈至泰沂山以南的魯西南乃至魯中南一帶。

第二章:薛家崗文化~距今6000~5000年。

  • 安徽省文物工作隊,〈潛山薛家崗新石器遺址〉,《考古學報》1982年第3期。

  • 薛家崗遺址是1978年潛山縣文化局在文物普查時發現的。

  • 遺址位於安徽省潛山縣河鎮公社永崗大隊,北距縣城約7.5公里,南距王河鎮4公里,東距潛水約200米。

  • 主要分佈在大別山以東、巢湖以西的江淮之間,擴及鄂東和贛北部分地區。

  • 薛家崗新石器時代遺址分為四期,第一期零星出現玉玦、石環,第二期出現石環、玉璜各一件,玉器大量出現在距今約5100年的第三期

  • 薛家崗三期與南京北陰陽營文化比較,兩者之有一定的共同因素。與上海崧澤中層墓葬為代表的崧澤文化,兩者的文化面貌也有許多相似之處。

  • 7~13孔的石刀,是潛山的薛家崗三期墓葬所獨有的。

  • 薛家崗的花果紋,母型應是仰韶文化廟底溝期的花葉紋。

  • 1985年秋發現安徽望江黃家堰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1996年冬征集玉器8件。1997年進行發掘,出土大量玉器,包括玉斧、鏟、錛等生產工具及玉璜、玦、環、管。

  • 望江黃家堰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的年代及內涵相當於薛家崗文化二三期。屬薛家崗文化範疇。

  • 薛家崗文化第四期屬龍山文化,一二期遺物較少,以三期為主,屬薛家崗文化的晚期。

  • 黃家堰遺址出土玉飾器的年代,至遲在5000年左右,這與太湖崧澤類型的年代相仿。而良渚文化又是在崧澤類型文化發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此黃家堰遺址出土的玉飾品比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年代還要稍早一點。

  • 薛家崗遺址面積大,文化層堆積較厚。

  • 目前在已發掘過的古文化遺址中,薛家崗遺址是一處典型而又重要的原始文化遺存。

  • 薛家崗第一期遺存從出土彩繪紋飾的風格上看,它和蘇北邳縣大墩子的彩陶圖案和技法頗為相似,這可能受到青蓮崗早期文化的影響。

  • 二期、三期的陶器形制有著密切的承襲發展關系。是薛家崗文化的基本因素。

  • 薛家崗三期與南京北陰陽營文化比較,兩者之有一定的共同因素,說明薛家崗與北陰陽營兩個不同地區的原始文化,有著一定的交往和影響。

  • 薛家崗三期文化與上海崧澤中層墓葬為代表的崧澤文化,兩者的文化面貌有許多相似之處,表明它們之前的關係是比較密切的。

  • T16第4層採集的草木灰標本,由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進行碳十四測定,薛家崗三期文化距今為5170±125年(樹輪校正值)。

風格:

  • 使用的玉料,良渚文化第二期以後才開始使用。

器型:

  • 出現拉絲工藝的玉璜與玉珮,這種工藝流傳到龍山文化時期。

  • 出現精美的有段石錛,這種有段石錛源於大汶口文化。

  • 薛家崗文化出土玉刀皆為平刃。

  • 出土很多雙孔玉鉞。~~出土良渚晚期琮形玉管。

  • 出土有段石錛。

  • 玉璜的器形與北陰陽營幾無二制,只是玉材不同;玉髓璜則很難區分。

第三章:凌家灘文化~距今5600~5300年。

  • 凌家攤遺址在安徽省含山縣銅閘鎮西南約10公里的裕溪河中段北岸一條長帶形的灘地上,裕溪河北連巢湖南通長江,巢湖通過南淝河與淮河相通,裕溪河在史前時期是安徽江淮地區貫通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 凌家灘遺址發現於1985年,1987年6月,省考古所對凌家灘遺址進行試掘,共發掘墓葬4座,編號為87M1~87M4。1987年11月正式對凌家灘遺址進行發掘,本次共發現墓葬13座,編號為87M5~87M17。1998年11月進行第三次發掘,本次發現墓葬29座,墓葬編號為98M3~98M32。第三次發掘重點仍為淩家灘墓地,同時也在居住址石頭圩和南半崁進行了小規模的試掘。2000年10月,安徽省考古所對淩家灘遺址進行第四次發掘,2007年5月10日至7月14日,進行了第五次考古發掘。

  • 凌家灘遺存年代上晚於紅山文化早於良渚文化。相當於大汶口文化 <BP6100-5500>早期或略晚,崧澤文化<BP6000-5300>晚期至良渚文化<BP5800-5300>早期,薛家崗文化<BP5800-5300>早期偏晚。

  • 安徽含山凌家灘四號墓出土的長方形玉牌圖形最早發現在湖南安鄉湯家崗一號墓所出土白陶盤圈足外底的中心部位。年代至少距今7000年以前。這種八角星圖樣還分佈在上海崧澤、江蘇邳縣大墩子、山東大汶口直到東北境內的小河沿文化。八角星圖樣出現在這樣廣大地區的陶器上,可見在很早以前,至少在中國的東部地區存在著一種與這種八角星有聯繫的共同觀念。

  • 八角星紋在大汶口文化早期彩陶中已經出現,多集中分佈於海岱地區。

  • 祭壇一座是安徽境內首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大型祭祀遺存,祭壇表面有3處祭祀坑和4處積石圈,紅燒土遺跡一處,房屋遺跡一處,墓葬29座(總共44座)。

  • 87M1隨葬品共15件,其中玉器11件、石器1件、陶器3件。玉器有玉人3件、玦2件、扣形飾1件、綠松石片1件、璜2件、環1件、玉板1件,石器有璧1件,陶器有罐1件、器蓋1件、陶片1件。

  • 87M2共隨葬器物24件,其中玉器13件、石器6件、陶器5件。玉器有掮腕飾1件、箍形鐲4件、玉飾1件、環2件、玦2件、芯3件,石器有錛2件、鏟1件、鉞3件,陶器有鼎1件、罐3件、壺1件。

  • 87M3隨葬品3件,其中玉器2件,陶器1件,玉器有璜2件,陶器有罐1件。

  • 87M4隨葬品有玉器、石器、陶器,其中玉器103件(組),石器30件,陶器12,計145件(組)。玉器有版1件、龜1件(組)、璜19件、玦14件、斧5件、鉞3件、鐲4件、璧3件、勺1件、三角形飾1件、人頭冠形飾1件、簪1件、菌狀飾2件、柄形飾1件、玉飾1件、環3件、玉石9件、管9件、紐扣形飾5件、圓形飾11件、扁方圓形飾8件,石器有鉞18件、斧1件、錛6件、鑿5件,陶器有陶片7件、器蓋1件、罐1件、壺3件。

  • 87M6隨葬品編號70件,主要以石器為主,其中玉器11件,石器54件,陶器5件。 玉器有鐲2件、錛1件、環7件、璜1件,石器有鉞32件、錛22件,陶器有缽1件、豆3件、壺1件。

  • 87M7隨葬器物44件,其中玉器28件,石器11件,陶器5件。玉器有環19件、玦4件、璜1件、璧3件、瑗1件,石器有斧1件、鑿4件、錛6件,陶器有鼎2件、罐1件、豆2件。

  • 87M8隨葬品64件,其中玉器43件,石器18件,陶器3件。玉器有雙虎首璜2件、齒璜1件、玉料1件、玉飾2件、鐲17件、環11件、玦6件、鉞3件,石器有鉞9件、錛7件、鑿2件,陶器有罐形鼎1件、其余兩件無法修復。

  • 87M9隨葬品包括玉器、石器和陶器,其中玉器60件(組),包括殘碎和組合件,石器有1件,陶器21件,共計出土器物82件(組)。玉器有丫形器1件、龍鳳璜2件(1組)、璜2件、鐲7件、玦2件、蓋紐1件、紐扣形飾4件、墜飾7件、管34件,石器有石鉞1件,陶器有雞形壺1件、杯4件、器蓋1件、陶盆1件、紡輪1件 、豆2件、背水壺1件、罐9件、鬶1件。

  • 87M10隨葬品共29件,其中玉器7件,石器16件,陶器6件。玉器有兔飾1件、璜1件、環3件、鐲2件,石器有鉞8件、錛8件,陶器有缽形鼎1件、罐1件、壺1件、另外3件陶器無法復原。

  • 87M11隨葬器物30件,其中玉器有23件,石器有2件,陶器5件。玉器有鐲11件、鉞2件、璜2件、環8件,石器有鉞1件、錛1件,陶器有紡輪1件、鬶2件、其中1件罐、1件盆無法復原。

  • 87M12隨葬品共51件(組),其中玉器34件,石器9件,陶器8件。玉器有璧9件、環15件、鐲4件、鉞2件、璜4件,石器有鉞5件、錛4件,陶器有杯形器2件、缽形器1件、單耳杯1件、鬶1件、鼎1件。

  • 87M13隨葬玉器2件,其中1件玉環殘碎,無法復原。玉器有豕1件,石器有鉞2件,陶器有紡輪1件、壺1件、鬶1件。

  • 87M14隨葬品器物53件,其中玉器23件,石器7件,陶器23件,可辨器形有鼎、豆 、壺、盆、罐、尊等,復原7件,其餘大多數為碎陶片。玉器有璜3件、玉飾3件、管4件、鐲5件、塊3件、環1件、玉石料5件,石器有鉞4件、錛3件,陶器有鼎1件、豆4件(復原3件)、器蓋2件、尊1件。

  • 87M15隨葬器物128件(組),其中玉器94件(組),石器17件,陶器17件。玉器有冠飾3件、璜30件、玉飾4件、圓環柄形飾1件、耳璫1件、鉞1件、雙連環1件、玦1件、鐲2件、管49件、石器有鉞7件、錛8件、礪石2件,陶器有三足盤1件、紡輪1件、罐5件、壺2件、豆4件、豆壺4件(復原3件)。

  • 87M17墓中隨葬器物共56件,其中玉器35件,石器10件,陶器11件,僅復原2件陶壺。玉器有璜6件、鐲7件、珩22件,石器有鉞7件、錛3件,陶器有壺2件。

  • 98M3隨葬器物2件,玉器1件、罐形鼎1件。

  • 98M4墓內隨葬器物2件。罐底1件、鼎足1件。

  • 98M5隨葬器物6件,其中石器4件,陶器2件,不見玉器。隨葬的有3件殘,無法復原;1件完整 。石器有鑿1件、錛3件,陶器有2件,均殘碎,無法復原。

  • 98M6隨葬器物3件,其中1件玉器,1件石器,1件陶器。玉器有鉞1件、石器有錛1件、陶器有盆1件。

  • 98M7隨葬器物19件,其中玉器21件,石器6件,陶器22件,玉器有璜5件、玦4件、斧2件、環2件,鐲8件,石器有鑿2件、錛1件、鉞3件,陶器有圈足2件、壺5件、器把1件、器底4件、豆3件。

  • 98M8隨葬器物14件,其中玉器3件,石器5件,陶器6件。玉器有鐲3件,石器有鉞1件、鑿1件、錛3件,陶器有壺4件、豆1件,鼎足1件。

  • 98M9隨葬器物編號26件(組),主要以石器為主,共14件,陶器5件,破損嚴重,多無法修復;玉器有7件(組)。玉器有璜1件、玉飾1件、芯1件、璧2件、碎玉料1組(件)、環1件,石器有鉞13件、鑿1件,陶器有壺、鼎足和器把等無法復原。

  • 98M11隨葬器物12件,其中石器3件,陶器9件。石器有鉞2件、錛1件,陶器有豆6件、豆柄1件、器蓋1件、罐1件無法復原。

  • 98M12隨葬器物19件,其中1件玉環,1件石鉞,其餘均為陶器。玉器有環1件無法復原、鉞1件,陶器有豆8件、罐3件、無法復原、鼎足1件、壺3件無法復原、鼎1件、杯1件。

  • 98M13隨葬器物共7件,除1件石器外,餘均為陶器,能復原的有壺、罐和豆柄。其餘3件無法修復。石器有錛1件,陶器有壺2件復原1件、罐1件、豆柄1件。

  • 98M14隨葬器物24件(組)其中玉器11件(組),陶器13件。玉器有環4件無法修復、璜5件無法修復、鐲2件(組)無法修復,陶器有罐2件、盆1件、豆柄1件、陶壺4件、陶鼎足2件。

  • 98M15墓內隨葬器物19件(組),其中玉器5件(組),石器10件,陶器4件。玉器有璜3件、玉料2件(組),石器有石料1件、鉞9件無法修復1件,陶器有豆柄1件無洗修復、豆盤1件無法復原、罐2件無法復原。

  • 98M16隨葬42件,其中玉器19件,石器1件,陶器22件(其中1件陶瓶已成碎片,無法復原)。玉器有璜1件、鐲2件、龍件、耳璫2件、墜飾3件(無法修復1件)、喇叭1件、玦2件、盲孔件1件、管5件、芯1件,石器有鉞1件,陶器有壺2件、缽3件、盆2件、單耳杯1件、豆柄8件、罐1件、鼎足4件、瓶1件。

  • 98M17隨葬器物5件,其中1件玉璜,2件石鉞,2件陶器。陶器均殘,無法復原。玉器有璜1件、石器有鉞2件,陶器有罐1件、鼎足1件。

  • 98M18出土21件器物,其中玉器12件,石器2件,陶器7件。玉器有芯9件、牙形飾1件、碎玉料1件(組)、璧1件,石器有鉞2件(無法修復),陶器有壺5件其中2件殘碎,無法復原、蓋紐1件、豆1件。

  • 98M19隨葬器物18件,其中玉器9件,陶器9件。玉器有鐲5件、璧1件、璜3件,陶器有紡輪2件、蓋紐1件、壺2件、豆3件、鼎足1件。

  • 98M20隨葬器物62件(組)計172件,其中玉器13件(組)計123件,石器45件,陶器4件。玉器有鉞6件、鐲1件、芯111件、璜4件、玉料1件,石器有鉞16件(8件無法修復)、錛24件、鑿1件、板4件,陶器有豆3件、鬶1件。

  • 98M21隨葬器物19件,其中玉器有6件,器形為璧、環和鉞,玉質較差,出土時成碎片。石器12件,器形有鉞、錛,部分石器殘損嚴重。1件陶器。玉器有璧2件、環1件、鉞3件,石器有鉞8件、錛4件、陶器有豆1件。

  • 98M22隨葬器物8件,其中石器有1件,陶器7件。石器有鉞1件,陶器有鬶1件、罐3件(無法復原)、盤1件(無法復原)。壺2件(無法復原)。

  • 98M23隨葬器物10件(組),其中玉器有1件,石器5件(組),陶器4件。玉器有環1件,石器有芯2件、鑽1件、礪石2件 ,陶器有鼎足1件、缽1件、罐1件(無法復原)、豆1件。

  • 98M24隨葬器物10件,其中玉器有4件,石器有4件,陶器有2件 、玉器有鐲1件、璜1件、璧1件、環1件,石器有鉞4件,陶器有罐1件、壺1件。

  • 98M25隨葬器物24件,其中玉器17件,石器5件,陶器2件。玉器有瑗2件、璧4件、鉞1件、鐲8件、環1件、璜1件,石器有鉞4件,1件無法修復、紡輪1件無法修復,陶器有鬶1件、豆1件。

  • 98M26僅隨葬1件陶缽,位於墓坑內西端靠北位置。

  • 98M27隨葬器物6件、其中玉器4件,玉質較差,部分無法復原;陶器2件,殘損,無法修復。玉器有環4件,陶器有豆2件。

  • 98M28隨葬器物28件,其中玉器10件,部分玉器因地質較差,在墓葬內已損壞,無法復原,石器12件。陶器6件因火候較低,胎質較薄,大部分無法復原,能識別器形有豆、罐、器蓋和盤。玉器有璜2件、鐲1件、璧2件、環2件、鉞3件、石器有鉞7件、鏟2件、錛3件,陶器有盤1件、豆3件、器蓋1件、罐1件。

  • 98M29隨葬器物86件,其中玉器52件,石器18件,陶器16件。玉器有玉人3件、鷹1件、璜5件、玦4件、玉料2件、環6件(4件無法復原)、鐲6件(1件無法復原)、璧4件、圭形器1件、蟬1件、管5件、芯2件、珠11件、板1件(無法復原),石器有鉞12件、環1件、戈2件、錛2件、石玦1件,陶器有豆8件、鼎有2件、陶片1件、三足底1件、罐4件(無法復原)。

  • 98M30隨葬器物46件、以石器為主,共41件,又以石錛為主,石器的石質較差;玉器5件。玉器有鐲1件、璜3件、鉞1件,石器有錛39件、鉞2件。

  • 98M31隨葬器物9件,其中玉器2件,石器1件,陶器6件。玉器有璜2件,石器有鉞1件,陶器有豆盤3件、鼎足2件、手1件。

  • 98M32隨葬品9件。陶器有壺5件、豆2件、豆壺1件,紡輪1件。

  • 其時間關係為M8,M11,M12,M16,M29(打破生土)早於M19,M21,M23,M28早於M3,M30。

  • M4,M15層位關係在棗紅土下,暫定為早期,M1,M9在棗紅土上,暫定為晚期

  • 玉器數量最多的M4一墓達100件,數量最少的M3和M13僅2件。

  • M29出土隨葬品80件,玉器51件,石器17件,陶器9件。

  • M20出土玉蕊111個和一些碎玉料。

背景:

  • 出土玉人共6件,87年3件是站姿,98年3件是坐姿。

  • 璜和玦是玉器組合的基本中心,每座墓都有,且璜的數量較多。主要集中於頭部及胸部。

  • 中國文物研究所對墓地的兩件標本進行了C14測年、其中紅燒土層下草本灰標本,C14測定結果為距今4960±180年,樹輪校正年代為距今5560±195年。

  • 墓地探訪地層出土木炭標本,C14測定結果為距今4725±160年,樹輪校正年代為距今5290±185年。依據這兩個碳樣試數據,凌家灘遺址年代約為距今5600~5300年左右。

  • 凌家灘遺址文化與南巢古國當有一定的關係。

  • 江淮地區低山丘陵的安徽肥東,全椒,鳳陽,滁縣,霍山一帶都有玉料,瑪瑙,水晶等礦藏。

  • 在溧陽小梅嶺,安基山,象山等地已發現與軟玉,蛇紋石相似的礦床。

  • 大汶口文化是隨葬龜甲習俗的發達中心,龜甲多數置於腰間。

  • 八角星紋在大汶口文化早期彩陶中已經出現,多集中分佈於海岱地區。

  • 剖面三角形的玉環和大汶口文化早期常見的石環基本一致。

  • 玉人像在山東滕縣崗上,江蘇高淳墩頭,四川巫山大溪等遺存都有出土。

  • 凌家灘遺址從1987年到2007年總共進行了五次發掘。

  • 凌家灘遺址出土的玉鐲斷面與紅山文化玉鐲、大汶口文化玉鐲基本相同,唯玉材各異。

  • 凌家灘文化玉器使用的玉材與良渚文化中期使用的玉材基本一樣,應來自同一礦區。

  • 使用很多瑪瑙、玉髓、東菱石材料。

玉人:

  • 介字平冠;三線梭形眼;凸鼻;橫線凸嘴;耳垂打孔;雙手各帶手鐲6個;腰束帶;背打隧孔。

  • 98M29:15蹲姿玉人背後牛鼻隧孔有管鑽乳突,直徑0.5mm。

  • 87M4:40帶羽冠側面玉人飾。 

工藝:

  • 玉斧有鑽孔,有兩側打凹槽者。

  • 孔多兩面對鑽,個別經過旋磨。

  • 87M6:27石鉞表面遺留琢製痕跡。

  • 很多玉器表面殘留線切割工藝痕跡。

  • 玉玦缺口多數是側面拉絲而成,缺口端肉厚。

  • 玉璜多直穿孔,玉髓璜流行打牛鼻隧孔。

器型:

  • 07M23:127玉龜狀器隨出兩根玉籤。

  • 07M23石豬長72公分,寬32公分,重88公斤。

  • 98M16:2玉龍。

  • 璜有條形璜,扁平橋形璜,U形璜,半環形璜,複合璜,雙虎首璜,龍鳳首璜,齒緣璜,凸飾璜,玉璜,玉髓璜;未見半璧形璜。

  • 出現動物造型玉梳背,喇叭型玉飾,鈕形玉飾,勺形玉飾。

  • 出現最早的石戈。

  • 玉斧、玉鉞多上窄下寬;或窄長或寬短,皆為薄體,打單孔或無孔,個別雙孔。

  • 玉鐲斷面有D字形,內厚外弧薄形。

  • 本地風格的環型玉器斷面為四方形或長方形。

  • 玉玦缺口處肉偏厚。

紋飾:

  • 07HLM23:226石錛滿佈平行直線。

  • 流行束腰或弦紋玉珠或玉髓珠。

(0)

相关推荐

  • 网络上关于三星堆文化来源的错误言论都有哪些,实事求是才是真理

    三星堆上新以来,网络上出现一股热潮,各种言论扑面而来,其中不乏真正客观进行科普的文章,但同样夹杂着各类漫无边际的胡言乱语.好一幅群魔乱舞的网络奇观.本文做下简单梳理,并尽可能做下释读,限于学识有限,错 ...

  • 顾吧:仰望薛家岗

    仰望薛家岗 安徽安庆 顾吧 岁月的风尘湮没了多少远古人类曾生活过的遗址,但文明的星火不可能永远尘封,随着现代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的展开,已发现皖西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星罗棋布地分布着新石器时期的古皖人类 ...

  • 掌管玉器生产的“酋长”陪葬很壕!“最早中国”或现“里坊制”雏形!五项“考古中国”重大考古新成果,河南...

    ▲嵌绿松石铜牌饰 距今3800~3500年     二里头文化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二里头遗址出土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藏 考古中国  重大项目 11月25日 国家文物局在北京举行 "考古中国 ...

  • 崧泽文化遗址介绍

    遗址名称:崧泽文化遗址 发掘地点:上海市青浦城区东4公里处 发现及发掘时间:1957年发现,并陆续进行了小规模发掘.第一次大规模发掘是在1961年,此后崧泽文化遗址的发掘一直有序进行. 距今历史:49 ...

  • 第八講:長江中游玉文化版塊課題綱要

    第一章:彭頭山文化:距今約7500年:湖南 第二章:皂市文化:距今約7000年: 第三章:城背溪文化:距今約6600年: 第四章:大溪文化:距今約6400-5300年: 第五章:屈家嶺文化:距今約50 ...

  • 第九講:長江下游玉文化版塊課題綱要(一)

    第一章:上山文化:距今約10000~8500年: 第二章:跨湖橋文化:距今約8000~7000年: 第三章:河姆渡文化:距今約7000~5300年: 第四章:馬家浜文化:距今約7000~6000年: ...

  • 第九講:長江下游玉文化版塊課題綱要(二)

    第七章:良渚文化:距今約5300~4300年. 良渚文化得名於1936~1937年杭州良渚遺址的首次發掘.良渚文化主要分布於長江下游太湖地區,往南大體以錢塘江為界,西北可達江蘇寧鎮地區以東的常州一帶, ...

  • 第六講:中原玉文化板塊課題綱要(一)

    第一章:黃河上游: 第一節:仰韶文化:距今6800~5000年: 第二節:馬家窯文化:距今約5300~4100年: 第三節:齊家文化:距今約4000~3500年: 第四節:四壩文化:距今3950~35 ...

  • 第六講:中原玉文化板塊課題綱要(二)

    第三節:齊家文化:距今約4000~3500年. 齊家文化是1924年在甘肅省廣河縣(舊稱寧定縣)齊家坪遺址首先發現而得名.分布範圍在黃河上游及其支流渭河.洮河.大夏河.湟水和西漢水等流域,並以渭河上游 ...

  • 第六講:中原玉文化板塊課題綱要(三)

    第三節:廟底溝二期文化:約距今4900~4800年 廟底溝時期,中原文化表現出了強烈的擴張性,強盛時西到甘東,南抵宛襄,北達河套.它的影響面更大,西到甘青,東抵沿海,南到長江南北,北達長城內外,幾乎遍 ...

  • 第十講:南島與其他玉文化板塊課題綱要(一)

    第一章:南島玉文化圈:         第一節:廣東石峽文化~距今3800~3100年.         第二節:台灣地區玉文化:                 1.大坌坑文化~5500~4500年 ...

  • 第十講:南島與其他玉文化板塊課題綱要(三)

    第三節:朝鮮半島: 史前時期(A.D.350以前)已開始使用碧玉.水晶.玻璃等材質的勾玉(曲玉).管狀和球狀珠飾. 朝鮮半島的西北和東北部與遼寧.遼東和西伯利亞沿海地區具有諸多文化共性. 三國時代(A ...

  • 第一講:玉文化概論課題綱要(一)

    第一章:從文獻看玉文化內涵: --四夷(四方諸侯)對中央王朝貢玉起源甚早.<竹書紀年>載:帝舜「四十二年,玄都氏來朝,貢寶玉. --<殷墟書契後編>上二六.一五:癸酉貞,帝王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