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二十年代,一个华县人写给儿子的信被刊载在《共进》期刊上!

邮箱:3125136050@qq.com


《共进》半月刊编辑杜松寿与他的评论文章
作者 杜明科
 

《共进》半月刊是由陕西旅京学生杨钟健、刘天章、魏野畴、李子洲、刘含初、杨明轩、杨晓初等,在北京于1921年10月发起并创办的。1922年10月,陕西籍在京学生的共进社成立后,《共进》就成为该社的机关刊物。共进社与《共进》半月刊当年的地址就在北大附近。《共进》当年刊登了大量的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文章,宣传了马列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对陕西党组织教育青年学生,指导教育界进步人士,起到了积极作用。《共进》半月刊历时五年,共出刊105期。刊物一直受到陕西各界人民的欢迎,销售量最高达四五千份。刊物在西安、三原、华县、渭南、榆林、绥德、南郑等地设立了分社。《共进》半月刊是一份走向革命的期刊,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我的伯父杜松寿1924年春在北京参加了旅京陕籍学生进步组织“共进社”,此后,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1925年,他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他一面努力钻研学业,一面积极投身到大革命洪流中。他曾是《共进》半月刊的编辑,在李大钊主持的北方区党团员培训班学习革命理论。李大钊也曾在《共进》杂志上发表过文章。

伯父杜松寿编辑《共进》半月刊,也常常为该刊写一些文章。我爷爷杜春风当时很是关心时势政治,他给我伯父写信的内容,有时也被改写成文章,在《共进》半月刊上发表。伯父杜松寿在他的《回忆录》里这样记载:“我在北京上学时,父亲写给我地方上军阀混战、鱼肉百姓、民不聊生的情景,当时旅京陕西进步学生组织'共进社’(共产党领导下的组织),出版的《共进半月刊》,就曾不加修改地全文发表了父亲的来信。”

据有关资料记载:1926年1月7日,伯父曾在《共进》半月刊上以《华县民众力量之表现》为题,专门就华县军民剿匪一事发表了评论。评论文章说:“世间最可欺的是老百姓,而最不可欺的也是老百姓。俗话说,众人就是圣人,可知民众力量大无比。以前我们所以被压迫以至几乎殒命者,就因为我们未使无与伦比的民众力量,都是袖手旁观,束手待毙;现在我们所以'有路可走’,就是我们起手用民众力量的表现,所以我诚恳的希望我县亲爱同胞,继续团结,继续奋斗,达到最后的胜利,更希望驻华(华县---笔者注)的国民军觉悟起来,知道你们的任务是为国的,要与国民合作,要不扰民,真爱国,誓死救国,不要驻到华县装死狗,打土匪,勾了手,白把百姓蒸馍喂了狗,更希望全陕亲爱同胞,以华县民众的成功,作你们的先导,共同努力,进到光明大道。”

伯父在《共进》半月刊发的这则评论,当时背景是:上世纪的二十年代,陕西华县境内战乱四起,南山一带有大量土匪出没,进村绑架村民,沿途绑架商旅,鞭打绳拴,水浇火烤,惨不忍睹,不计其数。当时华县驻有国民党的第二军和第三军。这些国军对土匪危害百姓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老百姓就愤慨地编了顺口溜:“二三军,你不走,住到华县装死狗!打土匪,勾了手,白拿蒸馍喂了狗!”国民二军怕失体面,才决定剿匪。1926年1月2日,二军在前,百姓在后,数千人的剿匪大军,直捣匪巢。剿匪人员将土匪住房放火烧尽,以绝后患。从此,华县境内再少有土匪骚扰百姓。

拜读了伯父的那一篇慷慨激昂的评论文章,我的感受:一是从中可以看到人民的受苦,看到黑暗旧制度对民众的压迫。二是从中看到了人民团结奋斗的力量。三是伯父对人民的爱民之情和对敌人的憎恨之心。评论用了人民对旧军队憎恨的顺口溜,用了对陕西民众和华县民众的“亲爱的同胞”之称。四是给旧军队指出了要觉悟起来,与国民合作,不要扰民,真爱国,誓死救国之路。五是启发民众团结起来。《共进》的出刊是社会大变革年代,进步潮流和进步理论的产物。伯父的这篇评论即使在当今,也足能看出共产党初心为民的担当。我为《共进》这个红色刊物百期出刊,也为我伯父的这篇有动员和号召力的评论,点个赞!

图文来源:作者供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