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527】“谢谢你”,谢什么?——2019年11月七年级期中考试作文题写作指导

教学思路:



主要通过教师综合分析作文题目的要求和特点,以及对照分析教师下水作文的侧重点,拓宽思路,引发思考,结合学生的考场自主写作,综合分析总结,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创造力。

(一)审题立意:

谢谢你,        ”主要是对“你”的定位。

题干部分给出的补充材料已经给了很多的提示也有很大的空间。

1. “你”,可以是人、事、物:

(1)“人”主要围绕身边之人,感动之人,印象深刻之人等;

(2)“事”主要围绕感动之事,难忘之事,可以是“谢谢你,挫折”、“谢谢你,语文(活动)”等,其实在这个点上是可以和紧张的初中生活,可以和语文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作文的;

(3)“物”可以围绕身边的小物件,或者考虑书籍等,这些层次很好做出选择。

2. 需要注意的是“谢谢你”,文章主体内容理应围绕这个“你”来展开,因为这样的“你”,我有了怎样的感受,作文内容应该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进而达到感谢“你”的主题。这一点必须要明确,才能在作文中定好一切行文皆以“你”为主要描写对象,才不致于跑偏。

3. 思考:对比今年的中考题“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则可以发现,这里的主要就在于“你”让“我”发生了变化,而且是“更好”的变化,如此看来,断然不可以草率的认为两者是同一类题型。

审题至关重要,准确审题才能不偏题,才能让作文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文体选择

这类文章个人觉得写成散文或记叙文都是可以的。

可以选择的是一个人如:父亲、母亲、某某老师等具体的人;或是一类人如老师可以写多位老师,可以是一个事物如小闹钟、具体的一本书等,或是一类事物几本书等,可以是“挫折”、“苦痛”、“初中生活”、“语文活动”等一类事件,均可以考虑记叙文或散文。

1.散文

定位为散文文体,一类事物、一类人、一个人的几件事、与一个事物相关的几件事、几个片段等,考虑居多,需要注重语言的生动优美,注意可以考虑通过整齐的段落结构来让文章“形式”更为整齐,同时可以从节奏角度提炼出“整散结合,错落有致”的写作方法,在遣词造句时,既要重视工整短句的运用,又要注意严密长句的配合,以便让它们有机结合彼此关照,形成错落有致、音韵和谐,节奏明快的表达效果。与此同时可以考虑加入丰富生动而且形象的修辞,增加文字的变现力、感染力和生动性。

而在内容选择上则需要储备大量的内容相似的可以构成文章的素材,才能够撑得起整个一篇文章,还需要注意抒情部分,所有的选材都应该是朝向着自己想要抒发的情感内容的。

但是个人认为这一类文体好写,却并不好出彩,因为既要考虑语言又要考虑内容,对于日常积累并不算多的孩子们甚至是我而言,都还感觉到有点困难的。当然孩子们也可以尝试着写一写,或许会有好的文章出现也未可知。

2.记叙文

相比较散文文体,记叙文要简单轻松的多,但是选择什么内容展开文章,如何选择材料让自己的文章在众多文字里出彩,或者说更具特色,是需要仔细思考一番的。

我们把文体定位为记叙文,一个人、一个事物、一本书等,均可以围绕这样的“一个”有关的一件事具体展开描写,就需要在“选材”和细节描写上下点功夫了。

(三)如何选材?

1.聚材需宽,选材应严。

我们需要从大脑里筛选出自己曾经经历过的,让自己能够一回忆就自然而然的能想起来的事情。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如果一回忆就能想到,说明印象深刻,也就可以让自己有话可说,文章的篇幅就可以展开,而且情感体验就会顺其自然的产生。我想能回忆起来的事情一定不是一件那么简单。这就要提到“聚材”了。

选材的前提需要聚材。

根据题目把一件或者几件能想到的、能找到的材料尽可能多地罗列出来,符合“谢谢你”即“你对我的帮助”或“你让我感动”的这一主题便是挑选材料的首要标准,对自己想到的材料进行审查,如何审查呢?个人认为需要往更广泛的意义上去探究一下,我选择的这个材料能够衍生出什么思想感情,哪一种对我想要表现的“感谢”更加能够具有张力,是需要选择的。

2.小事入笔,以小见大

其实刚刚说到能够自己第一时间想到的事件,会发现都是身边发生的真实存在的人或事,而好的文章之所以感动人就是因为好像故事的发生就在身边,甚至好像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阅读的人一样,所有的故事都是“小事”,而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之间发生的事也都是“小事”,从身边的小事写起,就会有话可说,就会以小见大,小处生情,感情也会有了高度。

这样来看,我们身边的父母亲朋,我们学习生活里的朋友同学,还有自己无意间看到的一幕场景,或感人或惊心,都可以成为我们的选材内容。

(四)如何去写?

1.人物描写,精雕细琢

在你挑选的感人的故事里,一定少不了人物的出现。这就需要在人物刻画这一边做点文章。

(1)多角度刻画人物

人物描写的方法大致分为: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等,未必面面俱到,但需要细致入微的刻画,这就是所谓的对人物的“特写”,只有细致的描写才能看到丰盈立体的人物形象,而且你对人物的情感也会在字里行间表露无遗。正所谓你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需要特别注意一点,如果在人物语言描写上切忌长篇大论的是人物对话,这样会在内容上冲淡了紧凑的感觉,而让文章的灵魂变得不能够聚焦。

(2)强烈对比中凸显人物性格

a.景物的对比,行文之中切记任何景物都是人物情感的体现(下一点细谈);

b.节奏的对比,前后段故事描写的节奏对比凸显人物特点;

c.同类人物不同语言、态度、性格对比;

d.同一个人物前后神态、动作的对比,前后受到的不同待遇的对比;

e.不同人物间的对比,凸显不同类人物的个性特点

(3)正面、侧面描写,简笔勾画,工笔细描。

2.环境描写,渲染氛围

在很多好的文章里环境描写都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任何时候请记得你笔下的一草一木都想要跟你所想要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明确这一点,环境描写就可以在你的文笔里大放异彩。

3.妙用修辞,余音悠扬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修辞的灵活运用,能使描写之物更为生动形象,使文采突出,而且使文章更富有吸引力。运用修辞实现语言优美,最佳的方式是:某一种修辞手法,在一个语段中连续运用;或是多种修辞手法,在整篇文章中综合运用,来增强文章的语言表现力、感染力和生动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个语段中,连续运用同一种修辞手法,要避免语意的简单重复;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是要彼此关照,相互映衬,防止各种修辞手法简单堆砌。

4.整散结合,错落有致。

这种方法主要是从节奏角度提出的,就是遣词造句时,既要重视工整短句的运用,又要注意严密长句的配合,以便让它们有机结合,彼此关照,形成错落有致,音韵和谐,节奏明快的表达效果。

要注意的是:整句与整句,整句与散句之间要有适当的过渡,用好衔接词语,防止堆砌词藻现象的发生,避免内容和表意的重复累赘。

5.主题思想,适当留白

小学生的作文里,结束段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文字:“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然后大段的主题生化部分就硬生生的加在结尾处,这样的文章会显得很低龄化,有些刻意化。作为初三的孩子,应该是要学一学“含蓄”表达和“留白”艺术的,之所有有了“留白”,有了思考的余地,我们就可以表达出更多想要表达的东西,而且可以让阅读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你看,我们学了那么多的经典文本背后,有很多都是需要深挖文字背后的东西去解读才能够让文本丰盈起来,让人物丰满起来,让故事记忆深刻起来的,不需要句句都说,文字背后故事背后就是你想要的思想。

当然这一点做好并不容易,教师的下水文里也并没有很好的表现出这样的方法,只是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有这样的意识,慢慢地让自己的感情如行云流水一般融会贯通在文字里,在故事里,而且常常能够让阅读的人能够在小人物小故事的背后读到道理,甚至感同身受的读出自己的特别体验,这才是最为重要的吧。

孩子们,期待着你们能够经过这样的一番思考,让自己的每一篇文字都不被辜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