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培训感悟】我们都是追梦人 ——晋城名师培养工程“青蓝结伴研学”之问道海安研修活动感悟
我们都是追梦人
——晋城名师培养工程“青蓝结伴研学”之问道海安研修活动感悟
晋城爱物学校 时慧慧
沧海桑田、海不扬波的企盼,定格成海安这个美丽的名字,这里是江海文明的起源,是现代与人文、豪迈与细腻共融的城市,问道海安,收获满满,让追梦路上你我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初心不改,踏实前行
1.何谓“初心”?
“初心”即最初的心愿。“不忘初心”意思是不忘记最初的心愿。我的初心,是想要当教师的梦想。这份教师情结始于蒙童,是小学的语文老师唤起了我的教师梦,常见她用那标准的普通话口若悬河,眉飞色舞般的把文字变成了一个个动听的故事,让我沉醉其中,那一群顽童也被“收拾”得服服帖帖,内心着实羡艳:老师真厉害,能教人脱胎换骨。那时,更是不由得生出当老师的万丈豪情。总在想,如果有一天我也如她一样,立于三尺讲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多么美妙。“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美好的梦能成真,靠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追求。追忆曾经与长夜作伴,与清风对舞,习题册,备考书成了那段生命里特别的风采。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我用自己的努力换得美梦成真时,欢呼雀跃,内心坚定,目光如炬。
当我信心满满地走上三寸讲台,试图大展宏图描绘灿烂的教育画卷时,却一次次体会着生活的不易,教学的艰辛。忙碌紧张的班主任生活让你恨不能拥有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却总也分身乏术,压力山大的期中期末考,直到中考,没有一刻喘息,总也在思考着怎么提高成绩,怎么能有更大的希望。分分分,纠缠不休,考考考,痛苦疲惫。那时候的教师梦,仿佛一下子失掉了光泽,黯淡了色彩。我也无数次地抱怨这样的三点一线毫无生机可言的生活,也曾无数次地想要选择逃离。
但当我疲累中看到那一双双澄澈的双眼,心头便又默念起“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话语来勉励自己,我想,我们应该承认生活中有很多的磨难和挫折,但很多时候左右自己的其实是自己看待这份磨难的心态和眼光。无论是谁都无法避免地要经历很多,而当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时,内心就会释然很多。当我们的内心笃定且平和的时候,也许就可以安心地做好眼下的事情,也就遵从了这一份内心的热爱。
2.保持“初心”不易。
当我身处教育之乡海安,坐在报告厅里聆听着江苏省教育厅马斌厅长《成就他人,美好自己》的报告时,那大气磅礴铿锵有力的教育思想让我再一次内心激动澎湃。“能——说——会——道”的教师成长过程,是从骨干教师到卓越教师到教育家型教师,最终到教育家的一条修炼之路,而我,仅仅还停留在“能”的最基层。“脑瓜子能想,嘴巴子能讲,笔杆子能写,脚步子能实,腰杆子能硬。”一一对照着这些教师基本素养,心头踏实却又感觉到沉重,未来的道路上应该要在思想上深入,在眼界上拓宽,在行动上更有效。马厅长讲到:“崇一位大家想思想、画一张地图立思想、做一个项目见思想、填一份表格成思想、在一方天空亮思想”;“围绕一个思想的点子、探索一条特色的路子、提炼一个科学的模子、播下一批共鸣的种子、扬起一面鲜亮的旗子”;“做好教师一个角色、做亮教学一件大事、做响课堂一个地方、做久每天同一时间的一个研究、做得高人一群智慧”。可见,做教育,靠思想。有思想,踏实行。而我的教师生涯中缺乏的就是这样一种高屋建瓴的思想,这样一种扎根于课堂但又绝不仅仅囿于课堂的思想,应该更为博大宽广,应该更加深远绵长。应该是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的思考,而应该在整个教育发展的洪流中贡献出自我的力量。
二、认识自己,成为自己
苏格拉底说:“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认识你自己。”人这一生,从出生到成长要经历很多阶段,从无知到知道,从任性到稳重,从幼稚到成熟,都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认识自己就不会过高地期待自己,也不会过低地贬低自己,不会因一时的成功而得意忘形,也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自暴自弃。
到老师,认识自己是通过一节节真实的课堂,通过一次次痛并快乐着的磨炼。
还记得2019年3月28日第一次导师入站,一篇《老王》让我绞尽脑汁、费心费力,那一次同课异构的“惨败”让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与“名师”之间的差距,这差距中所包含的有个人阅历与经验的不足,更有观念上对于教学的把握的失衡。那时候我开始对自我教学方式及观念的反省,明白作为教师,我们的角色是引导者,想要做好向导的首要前提就是必须要充分明确自己想教什么,并充分把握学生最想学什么,在教学设计中不断地思考我们可能能够落实清楚的是什么,学生实际能够学到的又是什么。如此这样备课,才能够真的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次讲《纪念白求恩》开始有意识地结合生活中的材料引申升华主题内容,完成了第一次偶然所得的质的飞跃;第三次《如何突出中心》尝试着使用从培训学习中积累的资料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正,收到了不错的成效;第四次《学写传记》,备课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定义文本类型并且将教学重难点的设定充分地与学情结合起来,在环节推进的过程中努力寻求抓手支架展开教学,环节流程设置清晰流畅,学生能够学有所获。
直到今天一篇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一首荡气回肠的生命赞歌,在江苏海安,让我再一次燃起了生命的希望,同时对自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让我兴奋是来自于我愈加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在课堂上的自信和沉稳。备课之初有过纠结课堂内容的取舍的无数个不眠之夜,有过两天之内将教学设计和课件一应准备好然后在课堂上推翻自己重新再来的三稿四稿的反复锤炼,有出发前甚至在讲课前始终放不下《壶口瀑布》的纠结,有提前一天面对陌生学生的时候紧张到手心冒汗舌头打结,有课堂上发现孩子们似乎并没有很好地预习到位,可能会推进困难的时候心头的惊呼拍案。
我努力着从所学内容中归纳出自己的框架和思路,结合自我的实际情况开展反思,并争取能够将导师的精彩点评与自我的教学结合起来,不厌其烦地给自己“设障碍”“找麻烦”。那一篇《老王》在准备期间讲过两遍,改过两遍之后,听了付华导师的点评之后,做了第三次修改并重新讲授,完成教学反思3篇;在听过付老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讲评技法之后趁热打铁在班级里开展《魔镜魔镜告诉我》的综合性学习,在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彼此,认识自我;听完《暖流》的续写训练片段后将其内容与《如何突出中心》作文设计结合,在评课之后再次修改,将《如何突出中心》与《思路要清晰》两篇作文教学训练整合,扎实有效的开展作文教学;《学写传记》的作文教学设计得益于学校开展的公开课教学活动,在评课之后结合课堂中反馈出的问题重新设计,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预设推演,并尝试用更为丰富有效的方式达到目标。
这一路走来,在学习和反思中我仿佛以最近真的从从前那种眉毛胡子一把抓,教材全解样样上的迷茫状态,过渡到了自己能够通过素读,不借助资料认真安静的阅读,借助资料充实内容的阅读,挑选重点内容主次分明的阅读等多种方式的备课,有意识的,有自我的认知理解的开展备课,完成了角色的转换,读出了自己的独特性,完成了属于自己的教学设计。它应该是拥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的设计,是有自己的预期达到的目的的设计。是自我角色转变后的一次自我的成长。
第一次站内公开课的差距让我内心失落,却也告诫自己,有差距才有更多晋升的空间,有问题才能让自己产生更多的思考,也才能够不断的修炼自我。在这艰难、磨人的过程里,需要的不是胆怯放弃回避,而是勇往直前,想尽办法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自我的坚定的心!这样一次次的磨炼背后,练就的是一颗愈渐坚强的心。每一次站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想要通过自己的教学表达着自我对于文本的理解时,总能够感受到学生的认真学习过程中更是对自我的不断修正。
在我心底里更加清晰地明白,这一份处变不惊的沉稳,自己的这种好的变化,除却岁月的沉淀之外,更有长期以来坚持写作的积淀。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教学中的反思和成长,与学生交流中的情感体验,我的所有的生活都被滚烫的动情的文字串联,我的勇气来自于自己对于生活本质和真相的认识,对于教学课堂艺术的探究和思考,这一路走来,很愚笨,很缓慢,很辛苦,但却给了我源源不断的勇气和力量,让我能够在生活中发觉美好,能够不断修炼自己的心变得欢愉而纯粹。
此刻,我那么喜欢这个敢于站在讲台上的真诚的自己,我那么热爱这一个清澈宁静的课堂。尼采说要“成为你自己。”我想,要努力成为我自己。
三、课堂改革,观念先行
1.跨界整合
“跨界整合”“语文+”这样的新鲜名词让人震撼,这份震撼从踏进百年老校江苏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就已经开始延展。语文与艺术,数学与科技,音乐与美术,体育与英语,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融会贯通……跨界整合,贴近生活,着眼发展,关注人文,一堂《诸葛亮》旁征博引,生动有趣的课堂形式下展示出的是孩子们极高的语文素养。同时在坚持“跨界整合”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丰富“大成教育”内涵,尝试用完整的视角培育完整的人。所谓“大成教育”就是成为自己、成就他人。概括起来就是:“跨界学习,主题整合,奠基大成。”这十二个字彰显了教育的魂灵,回到了教育的原点——育人,育完整之人,育大成之人。这里处处能看出包容古今,吸纳中外的胸怀和气度,看到朱爱华校长目标高、眼界大、观念新、恒心韧,看到如皋人的“守正出新”。
与此同时,师本课程打破以教材为中心,超越教材进行课程的研发,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把学习的过程变成师本研发的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这里的教育理念充分展现了如师附小的文化自信、自觉、自为,具有前瞻性、领先性、未来性。
2.躬实课堂
如皋初级中学的《打造躬实课堂,享受语文教学的幸福》报告中,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是先进的理念及课堂知识扎实地推进。“主备人精备——个人初备——评价教研课——研讨练习——布置工作——个人二备”六个环节的集体备课过程中,从教学目标的共同研讨,到个人思路的初步形成及教研评课的问题指出,从课堂到练习,从题型答题规范及周练习的共同商讨,确保题量适当,题目典型。如此一来,就从宏观上形成统一思想,中观推进个人教学的创新,再到微观上课堂反馈对于教学的指导与反思进而形成二度备课,在这样紧密有序的课堂活动推进中教师的功底定会飞速成长。
第二大亮点是活动单导学的推行。类似于导学案的活动单,却并不一般。其中最值得让人思考之处就在于强调“从学生本位着想,关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性’和'单’的作用。”学生本位的提法并不新鲜,但真正能够在教学重点中把“研究教材教法”过渡到“研究学生学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学的三重境界是“教知识——教方法——教思想”,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能够实现教师指导辅助作用的转换,却依旧在关注学情方面做得不够深入。这一次教授《壶口瀑布》也曾遇到同样的窘境:为什么学生没有做第3自然段的小诗创作?这里应该就是学生的难点和课堂应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停下脚步带领学生共同探究解决方法能够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给他们方法,举一反三,而不仅仅是拘泥于自我的教学设计的顺利推进而忽略了个体存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的转变,更是应该在未来的教学中格外注意的问题。只有当我们能够认识到学生占据主体地位同时我们教学的目标一定是甚至只能是推进学生的思维进步的时候,教学的意义也便真正的落到了实处。
人文素养的自然渗透,是语文教师的自觉责任。课堂目标的达成,定然取决与教师敏感的文本解读,取决于教师拥有独立自主的课堂意识,也取决于教师弘扬创新精神的语文品质。我想,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找意义的过程,我们努力追逐梦想,为的也是让这一生变得更有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