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佳作:《传递温暖的手》范文3篇 精彩点评

一双温暖的手

中考同题佳作巡展

朱德的母亲虽出身贫寒,却用一双手幸福了家庭,成就了儿子;植树的牧羊人虽失子丧妻,却用一双手战胜了孤独,美丽了荒漠;朱丽华虽双目失明,却靠一双手璀璨了人生,感动了中国;疫情防控者虽身处险境,却用一双双手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疫长城……

这一双双奋斗的手,改变命运,成就自己,造福社会,美丽世界。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一双手,给过你温暖与触动。就此,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01

一双粗糙却温暖的手

我见过春日夏风,秋叶冬雪,见过山顶,见过陡崖,看过繁花似锦,也经历过长夜漫漫,但我从没真正怕过。因为我知道,我的背后永远有一双粗糙却温暖的手,在帮助我,支持我。

夏天像一个怪脾气的老头,说生气就生气。忽然之间就从月朗星稀到电闪雷鸣,那闪电将积蓄已久的能量,一股脑地释放出来,划破了墨泼似的天空。雨和风也不甘示弱,像两个顽童,争先恐后地弄出噪音,想引起人们注意。风声和雨声渐渐盖过了蛙叫蝉鸣,也成功吵醒了熟睡中的我。

半梦半醒的我被无孔不入的热气扰得心烦意乱。因雷雨导致的停电,让我置身于炎热且黑暗的环境。看向窗外,闪电发出奇异的光,像世界末日即将到来。雨和风狠狠地击打在窗上,发出“砰砰砰”的声音,就像有人在敲窗户。恐惧在黑暗中滋生。不安,像藤蔓一样疯狂生长,蚕食我的意识。

“叩——叩——叩——”在幽深的环境中,敲门声被数倍放大,显得格外瘆人。各种妖魔鬼怪,仿佛都在我身边,紧紧地盯着我。我一言不发,不敢出声,汗毛竖立。门,打开了!是母亲。她仿佛携着一把神剑,将所有的妖魔鬼怪都驱走了。

她轻轻地坐到我床前:“被热醒了吧?没事儿,我替你扇扇,快睡吧!”温柔的话语,含着无穷的力量,驱走了黑暗,赶走了不安。她轮换着双手,不急不缓地扇着,送来阵阵凉风,让热气无所遁藏。而我呢?就像小时候一样,抓着她粗糙却温暖的手,渐渐陷入了梦乡……在睡前模糊的记忆中,那双手一直存在,一直不知疲倦地替我送来凉意,一直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有一个美梦。

在梦中,我看到了母亲。一个勤劳的母亲,用那双熟悉的手操持着家务,给我一个舒适的家。一个热爱生活的母亲,用那双灵巧的手,编织着我童年的美梦。一个爱我的母亲,用粗糙却温暖的手,赋予我无穷的力量,让我越过一座又一座高山。

风雨过去,第二天是一个大好的晴天,阳光灿烂,繁花似锦。关于昨夜却记忆犹新,那种温暖,从不曾消失,那双粗糙却温暖的手,也从不曾离去,永远地留在记忆的长河中。

趁着风华,赶着日茂,可能长路漫漫,也可能永夜无昼,但我从未害怕过。因为总有一双粗糙却温暖的手,一直在我身后,默默保护着我。

【模拟阅卷】

细节逼真,题旨鲜明。作者把自己置身于一个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的夏夜,母亲用她那双粗糙却温暖的手,给“我”扇凉风,为“我”“驱走了黑暗,赶走了不安”,“ 让热气无所遁藏”,让“我”夜里有一个美梦。在景物描写和事件叙述中,一个慈爱、勤劳的母亲形象呼之欲出。作者满怀深情地讴歌了母亲对孩子的真切关爱、默默奉献和精心呵护。母亲的手,永远在帮助“我”,支持“我”,保护“我”,为“我”编织人生的美梦。

结构精巧,笔法灵活。开篇点题,运用烘云托月手法引出写作对象。主体部分重点叙写那个恐怖的夏夜,母亲用她粗糙的手给“我”扇走了黑暗、不安和热气,“我”抓着她温暖的手陷入美梦之中。结尾和开头遥相呼应,达到结构完整、主题突出的效果。运用拟人手法写景,将夏夜、闪电、雨和风等景物写得生动形象,成功营造了恐怖的氛围。比喻手法逼真地表现了“我”内心的不安。景物描写为事件叙述作铺垫,心理描写十分细腻,彼此融合,天衣无缝,富含诗意而耐人回味。

02

暖手暖心

医者的手,救死扶伤;军人的手,保家卫国。有一位老人的手,长年辛勤劳作,虽然苍老,却很温暖。

初夏的一个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坐公交车去学校,两只手都拎着袋子,上车后连站稳都是一个大麻烦。幸好,我努力挪到了一个座位旁,用手臂支撑在座位的靠背上,这才站稳了脚。坐在座位上的是一个老奶奶,她的脚边放着两个菜篮子,我猜她大概是刚卖完菜蔬吧。由于是返校日,所以车上的乘客大多是学生,奶奶就时不时地询问我们的学校、年级。她看见我手上提着的两个袋子,就热情地对我说:“小姑娘,我来帮你拿着吧。”我很有礼貌地谢绝了她的好意。一是想着公交车上的座位也不宽敞,而且奶奶自己的菜篮子还放在一旁,二是再有十来分钟就到了,所以再站一会儿也没有什么。

过了一会儿,我正一个人无聊地发呆,突然感觉有一双热热的手在拉我的手臂,低头一看,是那个老奶奶。那是一双很枯瘦很粗糙的手,就像树皮失去了水分,布满了弯弯曲曲的褶皱,手背上还凝结着黑灰色的斑纹。或许是因为长期的劳作,那双手没有什么血色,还有些枯黄。她挪了挪菜篮子,然后起身将我往她那个座位上拉,我的手臂再次被热乎了一下。看我一直没有坐下去,老奶奶急了:“我就要下车了,你来坐这个位置,提这么多东西站着多累啊。”我没有再推让,对她说了“谢谢”便坐下了。“不用谢,你站着提东西不方便嘛。”老奶奶笑着说,然后提着菜篮子下了车。

坐在座位上,望着车窗外她渐渐离去的背影,我开始回想,她的那双手碰着我手臂的时候,怎么有点儿疼?想必是她的手掌长满了老茧吧。但就是这么一双手,却两次让我在开着空调的公交车上感到暖意,从我的手臂到我的心里。辛苦的老奶奶已经很不容易,可她在外出行的时候,还能替有困难的人分忧,多么可敬的老奶奶啊!

疫情期间,一双手能救死扶伤,能守护平安,能创造奇迹!老奶奶的手虽没有救死扶伤,但那是一双劳动者的平凡的手,同时也是一双给人带来温暖的手。

【模拟阅卷】

选材新颖,主题明朗。这篇佳作选择的材料与众不同,作者一次返校途中,在公交车上遇见一位热心的老奶奶,她用枯瘦粗糙的手拉“我”坐座位,温暖了有点儿小困难的“我”。作者的视角从校园生活扩展到了社会生活。全文礼赞了老奶奶待人的热情、真诚,能够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关心。这正是需要大力弘扬的美好品质。

首尾圆合,语言畅达。开头从医者和军人引出老人,突出老人的精神品质。行文过程中,详细叙写“我”行动不便,老奶奶两次伸出援手的动人故事。结尾自然回应开头,点明主题,结构完整。文章语言质朴无华,却如行云般流畅,读者能随着作者的心理变化,对老奶奶油然而生敬意。语言描写简练而富有个性,对老奶奶的手的特写能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03

牵起你的手,慢点,走慢点

“慢点,走慢点。”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我回想起了这句话,依稀间我又看见了那双手。

“滴答滴答”,外面下着小雨,那年我正好6岁。“快一点,我先出去了,不等你了。”说完,我已经冲进了雨幕当中。“慢点,走慢点。”正在准备雨具的爷爷大声叫着。我刚想回答,不料“啪”的一声,我摔在了泥坑里。“哇——”我号啕大哭起来。爷爷闻声赶忙飞奔过来,用他那双粗大的手臂,将我抱起来,心疼地说:“都叫你走慢一点,你怎么不听呢?来,让爷爷看看,有没有什么摔着的地方?”爷爷那双粗糙的手,轻轻地擦去我的泪水,“好了,孙儿不要哭了。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子汉怎么能因为小事哭成这样呢?”那双大手抚摸着我的脸庞,明明满是皱纹的一双手,可我感觉却是那么的舒适,那么的令人安心。小雨轻轻地落下,风缓缓地拂过。雨中的人儿有些惬意。

止住哭泣后,爷爷牵着我的手,漫步在小路上。“你能给爷爷背一下前几天学的古诗吗?”“嗯,好,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真棒,既然这样,爷爷奖你糖吃,好不好?”说罢,爷爷用他那双粗糙的手,轻轻地爱抚着我的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然后从口袋里拿出一颗糖,快速将糖纸剥掉,再慢慢送进我的嘴里。“爷爷,我想要举高高。”“好,好,举高高。”爷爷用他那双健硕的手臂将我举起,然后缓缓放在他的肩膀上,两手再扶住我的腰,生怕我一不小心摔了下去。“爷爷,走快一点。”“慢点,走慢点,我的宝贝孙子。只有走得慢,才能看见不一样的景。”走着走着,便到了一片林子。雨就那样,淅淅沥沥地下着,像是在谱写一曲悠扬的乐章。风沙沙吹过树梢。这一切,好美。

“滴滴答答”,“滴滴答答”,窗外又下起了雨。站在床头看着那一双苍白的大手,我不知所措。“爷爷说担心你的学习,所以他病得很重也没有叫你回来。”“呜呜呜……”我十分伤心地哭泣着,心里很乱。握住苍老而满是皱纹的手,早已没有了从前的温度,耳旁似乎又回响起了那一句“慢点,走慢点”。是啊!慢点,走慢点。可为什么这一次你却提前走了呢?雨下大了,哗啦啦,击打着房顶上的瓦片。风呼呼地刮着,窗棂呀呀作响。我感觉好冷。

此刻窗外仍然下着雨,风轻抚过我的脸庞。抬头,泪眼朦胧间,我又看见了那双手,他抚摸着我的头说,慢点,走慢一点……

【模拟阅卷】

镜头叠加,感人肺腑。作者写了爷爷那双粗糙、苍老、满是皱纹的手,以此展开,具体描述了四个镜头。6岁时“我”跌倒在泥坑里,爷爷用双手给“我”抚慰;“我”背古诗时,爷爷用双手爱抚“我”的头;爷爷满足“我”的要求,用双手将“我”小心翼翼地举高高;爷爷去世,“我”看见那双苍白的大手时的伤心难过和深情回忆。四组镜头重合,使文章材料十分丰富。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和爷爷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表现了爷爷对“我”的极力呵护、疼爱和鼓励,真切表达了“我”对爷爷的深深怀念和难以割舍之情。

布局完美,情景交融。以爷爷的那句话“慢点,走慢点”为叙事线索贯穿全文,将全文串连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而且这句话多次出现,却一点都不显得重复啰唆,意义和作用各有不同。开头、结尾和标题遥相呼应,行文过程中也注意了彼此照应,使得文章布局严谨完美。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尤其是凝练优美的景物描写,能随着人物的活动环境、心情起落而变化,达到了烘托气氛、情景交融、渲染主题的最佳效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