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卷二 十二文 蔡邕倒屣 卫瓘披云
《龙文鞭影》卷二 十二文 蔡邕倒屣 卫瓘披云
蔡邕倒屣 卫瓘披云
cài yōng dào xǐ wèi guàn pī yún
【注释】
(1)蔡邕:字伯喈,东汉末年陈留(今属河南)人。博学多才,擅长辞章、数术、天文、音律、书法。汉献帝时官拜左中郎将,亦称“蔡中郎”。
(2)屣:鞋子。
(3)卫瓘:字伯玉,西晋安邑(今属山西)人。为政清简,官至太保。
(4)披:打开。
【语译】
蔡邕急着迎接王粲而穿倒了鞋,卫瓘见到乐广有如拨云见日。
【人物故事】
据《三国志.王粲传》,汉献帝西迁,王粲也迁徙至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到王粲而感到惊奇。当时蔡邕才学显著,在朝廷地位尊贵,常有成队的车马停满巷子,宾客满座。听到王粲在门外,蔡邕急忙出来迎接,鞋子都穿反了。王粲进了门,只见他年纪幼小,样貌矮小,满座的宾客都很惊讶。蔡邕说:“这位是王公(王畅,官至司空)的孙子,有杰出的才能,我不如他啊!我家的书籍文章,全都应该给他。”王粲曾经与人同行,读起路边碑文,那人问他:“你能背诵吗?”王粲说:“能。”王粲背诵出来,一字不差。看人下围棋,棋盘搅乱了,王粲帮忙还原。下棋的人不相信,用手帕盖住棋盘,请他改在其它棋盘上重新摆放。两相比较,一子也没错。他的记忆力就是如此超强。又生性善于计算,做算术大略都能逻辑完备。又善于作文,下笔即成,不必修改,当时人们常以为是预先构思好的;但是再专心深思,也不能比他更好了。
据《晋书.乐广传》,乐广贫寒无依,寄居异地山阳,寒苦朴素中专心学业,无人知晓。乐广生性淡泊俭约,有深远的见识,欲望很少,与世无争。尤其擅长论说,每次都能以简要的言论分析事理,让人充分领会,对于他所不知道的,就不发一语。裴楷曾邀乐广共同谈论,从晚上到天亮,对乐广极为佩服推重,感叹说:“这是我所不如的啊!”裴楷向贾充推荐乐广,征召为太尉属官,又转任太子舍人。尚书令卫瓘是朝廷中年高德劭的人,见到乐广而感到惊奇,说:“往昔诸位贤者既已殒没,常担忧精妙的言论即将断绝,如今居然又从你这儿听闻此言了。”卫瓘命众儿去拜访乐广,说:“这是人之水镜(指识见清明),见到他的光洁明亮,好似揭开云雾而见青天。”王衍自己就说:“我与人说话非常简练周到,直到看见乐广,便发觉自己的繁杂。”
【说明】
蔡邕当时颇具威望,却对年纪幼小的王粲推崇倍至,自叹不如。蔡邕有提拔后进的心胸,王粲的聪慧也着实了得,不论背诵、数理、文章都出类拔萃,《文心雕龙.才略》就称赞王粲的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冕”。王粲的代表作品〈七哀诗〉:“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真实呈现乱世的见闻,为东汉末年留下深刻的纪录。
卫瓘当年已德高望重,却赏识乐广如人中水镜,能洞悉事理,可见乐广必有其过人之处。《晋书》记载乐广:“每次离职,他遗留下来的德政总会被人们思念。凡是评论他人,一定先称赞别人的长处,那么那人的缺点就不言自明了。人有过失,先尽量宽恕,然后也就善恶自明了。”乐广清心寡欲,思想纯净,心在物外,跳脱出来看人间事物自然就一目了然,如拨开云雾得见光明。他没有复杂的私心,说出的话带有真理的力量,于是容易打动人心。他宽容大度,总是看别人好的地方,为人着想的心使人们经常思念他的德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