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心裁(44)当归生姜羊肉汤:痛经、经期过长、血虚

 当归生姜羊肉汤

【原文】

1.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2.产后腹中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二十一》

【组成与用法】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 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功效】温肝养血,散寒止痛。

【医案】

1.痛经

初诊:2006年1月20日。郑某,24岁,未婚。素有痛经病史,呈间断性发作。自2005年3月份至今,每来月经的第一天,小腹及腰部疼痛较极,须口服止痛片,小腹喜温喜按,伴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偶出冷汗。平时月经周期正常,经量中等,经色鲜红,无血块,5~6天净,经前无乳胀,带下不多,纳可。末次月经12月15日来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软。

治法:温经养血,活血止痛。

方剂:当归生姜羊肉汤加味。

当归9g  生姜20片  羊肉(煎汤代水)30g  益母草30g  延胡索10g  川芎9g  小茴香4g  吴茱萸4g  九香虫10g,4剂。

二诊:2006年1月24日。月经未潮,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加红糖(冲)30g,7剂。

三诊:2006年2月18日。月经1月25日来潮,无痛经。现为经前一周,腰痛,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加续断12g,7剂。

四诊:2006年3月3日。月经2月26日来潮,无痛经,今已净。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药守1月24日方续进7剂。

五诊:2006年3月22日。经期将近,舌脉如上。

中药守1月24日方续进7剂。

六诊:2006年4月24日。月经3月29日来潮,已经连续3个月经周期无痛经,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续进7剂。

2.经期过长

初诊:2006年2月23日。周某,41岁,月经于2月10日来潮,至今14天未净,经量先多后少,经色鲜红,伴腰背酸痛,乏力。平素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不多,5天净,经期小腹隐痛,常感疲乏,头晕头痛,腰腿酸痛软,流泪,纳便正常。生育史:2-0-2-2,已行输卵管结扎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法:温经益气止血。

方剂:当归生姜羊肉汤加味。

当归6g  炮姜6g  羊肉(煎汤代水)30g  仙鹤草30g  炙黄芪12g  党参15g  荆芥炭10g  阿胶(烊冲)10g,4剂。

二诊:2006年2月27日。进药2剂,阴道出血即净,精神转佳,舌脉如上。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轻炎,子宫后位,正常大小,质地中等,活动度可,无压痛,两侧附件无压痛。西医诊断:(1)功能性子宫出血。(2)慢性子宫颈炎。

治法:补益气血。

方剂:黑归脾丸(《饲鹤亭集方》)加减。

熟地12g  党参12g  炙黄芪12g  当归6g  白术12g  茯苓10g  炙甘草5g  桑椹12g,5剂。

3.血虚

初诊:2005年2月16日。沙某,28岁,患者因未避孕未孕半年前来就诊,就诊时面色苍白,毫无血色,2月5日曾在某医院发现不明原因贫血,血常规检查:红细胞2.19×1012/L(正常值3.5~5.0×1012/L),血红蛋白55g/L(正常值110~150 g/L),白细胞6.4×109/L,血小板299×109/L(均在正常范围)。稍一运动便心慌气短,纳便正常,平时月经提前3天左右,经量中等,无痛经。舌稍淡,苔薄白,脉细软。西医诊断:贫血原因待查。

治法:益气补血。

方剂:当归生姜羊肉汤合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加味。

当归12g  生姜10片  羊肉(煎汤代水)90g  炙黄芪20g  党参15g  淫羊藿12g  柏子仁12g  红糖(冲)30g,5剂。

二诊:2005年2月21日。服药之后精神明显好转,运动后心悸减少,今日经潮,经量不多。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益气补血调经。

方剂:归脾汤(《济生方》)加减。

炙黄芪15g  党参15g  当归5g  白术10g  茯苓10g  远志10g  桂圆肉10个  鹿角胶(烊冲)10g  炮姜5g  仙鹤草30g  炙甘草6g,5剂。

三诊:2005年4月13日。服药之后心悸已经消失,自我感觉尚好,面色与正常人无异。末次月经3月28日来潮。复查血常规:红细胞4.16×1012/L,血红蛋白81g/L,白细胞6.1×109/L,血小板363×109/L。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药守2月16日方加阿胶(烊冲)10g,7剂。

四诊:2005年4月22日。无不适,血红蛋白87g/L,舌脉如上。

十全大补汤(《和剂局方》)加鹿角胶(烊冲)10g、炙黄芪20g、桑椹子20g,7剂。

并嘱注意平时膳食营养,增强体质。

【按语】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当归生姜羊肉汤便是这样一张既温又补的方剂。尤在泾称此方为“治寒多而血虚者之法。”方中仅有当归、生姜、羊肉三味,用药简单,其中的生姜、羊肉就是日常馔肴,因此,该方还是一张食疗方,具有温养补血的功效。原方治疗“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和“产后腹中痛”,以此方可以通过温养气血,从而达到和血止痛之效。

案1为痛经。痛经有寒热虚实之分,若患者下腹喜温喜按,其意则与《素问·举痛论》中的“得炅则痛立止”相同,经来无血块和脉细软,证属胞中虚寒,由于胞宫失养,寒易致凝,致虚中有实。故以当归生姜羊肉汤加益母草、延胡索、川芎、九香虫以温养活血畅流,加小茴香、吴茱萸以疏散肝经寒气。方中生姜味辛,性温,通常作为散寒解表,降逆止呕药,但民间常用该药治疗寒凝痛经,《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中医研究院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70年出版)中用鲜姜五钱、红糖一两煎服。九香虫味咸,性温,具有行气止痛,温肾壮阳的功效,通常用于“膈脘滞气”之疼痛(《本草纲目》),然用于痛经也有卓效;二诊加红糖一味入药,红糖其药用价值颇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除了具有补血、散瘀、暖肝、祛寒等功效外,还有甘缓止痛的作用,尤其适用于产妇,可祛风散寒,江南至今仍有产后服食红糖的风俗,亦可治疗失血过多的虚证。《素问·至真要大论》称:“佐以所利,资以所生,是谓得气。”正此之谓也。

案2属于冲任虚损引起的经期过长,就诊时腰背酸痛,乏力,平时也常出现肝肾不足,气血虚损之象。在《本草纲目主治第四卷》“崩中漏下”的“调营清热”条下,分别列出当归、生地黄、羊肉等药,可见此三味均被李时珍视为具有调营或清热可以治疗崩中漏下的药物。在“羊肉”之下有“崩中垂死,煮归、芐(即地黄)、干姜服”。此方与当归生姜羊肉汤十分近似,仅生姜易为干姜,多了一味地黄而已。故该案以当归生姜羊肉汤治疗经期过长,即本于此,加仙鹤草、炙黄芪、党参、荆芥炭、阿胶,以补气血、益肝肾,止血。仙鹤草味苦、涩,性平,通常用于收敛止血,也具补虚功效,民间有称之为“脱力草”者,用来治疗“脱力劳伤”,与猪瘦肉同炖服食。《滇南本草》称其能疗“腰痛”,《植物名实图考》谓“治风痰、腰痛。”故吾乡迳称其为“肾草”。

案3系血虚,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一派虚寒之象,犹《素问·汤液醪醴论》中的“形弊血尽”之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此语意为人体的功能属阳,饮食物属阴。饮食物可以滋养形体,形体的生成又依赖气化的功能,功能是由于精来产生的,就是精可以化生功能,而精又是由于气化而产生的,所以形体的滋养全靠食物,饮食物经过生化作用而产生精,再经过气化作用滋养形体。由此可知,要补养身体,还须从饮食入手。唐代昝殷的《经效产宝》中有一张治疗“产后大虚,心腹急痛,血气上抢,心气息乏”的“补益方”,也是由当归生姜羊肉汤合黄芪、白术、人参、炙甘草而成,可见该方确有较好的补益作用。该案使用气味具厚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合黄芪、党参、红糖、淫羊藿以温补气血,柏子仁养心安神。其中淫羊藿一味除了温补肾阳之外,还可以“暖子宫之寒”(《药性通考》)。经潮时改用归脾汤以益气摄血调经,以免亡羊补牢。改善体质是一项长期的事,当大虚之象扭转之后,还应遵《素问·五常政大论》之训:“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