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人悲歌|冯喆纪念馆纪行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本公众号。谢谢!)
2008年,汶川地震整整2个月之后,为响应振兴四川旅游业的号召,我加入了震后第一批赴四川的旅游团。7月12日下飞机匆匆用过中餐之后,我们的大巴就赶往成都郊区大邑县安仁镇。同行的朋友们兴奋地议论着将在建川博物馆看到地震中的动物幸运儿“猪坚强”,而我的思绪却早已飞到那个多少次牵挂不休的地方――冯喆纪念馆。
车开了一个多小时,路旁的景物告诉我:这块土地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也许是相对封闭的。尽管各种现代建筑拔地而起,但一想到大邑县安仁镇这个以“大地主刘文彩庄园泥塑收租院”闻名于全国的地方,就想到了牢房和黑暗的压迫。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一群“牛鬼蛇神”也被关押在这里,批斗、劳改、侮辱……每天都在这里上演。这群“牛鬼蛇神”中,就有冯喆。
(此图为网上搜索,因为根本没时间去)
建川博物馆的展馆有20多个。导游告诉我因地震许多博物馆都在整修,冯喆纪念馆是否开放他不得而知,具体方位也不太清楚。我听了心一紧,旅行团在此只停留半个小时,主要是参观最近新设立的地震纪念馆。如此短的时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只得忍痛放弃地震纪念馆。有人告诉我说冯喆纪念馆在那个刘氏庄园,离地震馆很远。顾不得许多,心想来一次不容易,说什么也不能留下遗憾。于是与导游约定参观完后,在旅游大巴上汇合。
就在准备赶赴刘氏庄园之时,突然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我:冯喆纪念馆就在地震纪念馆旁边“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陈列馆”的一个房间里,没有单独的馆。我争分夺秒抬脚就往里走,却被保安拦住说必须买票进入,售票处在大门口。此地离大门口有15分钟路程,如果去买票一个来回半个小时就过去了,这怎么行呢?于是央求保安通融,说自己时间有限可否先参观后买票,或者我给钱请保安代买。保安居然铁石心肠就是不允。万般无奈只好先去买票,心想就是让一车人等着,也得进去看看。走到门口,碰到一位买棒冰老太指点迷津:你可以让开电动车的司机代买,保安就会让你进去。我如遇救星,门票20元可皮夹子里只有50元零票,也顾不得许多,把钱往电动车司机手里一塞,就头也不回地闯了进去。保安闻听,居然也没再拦我。
跨进“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陈列馆”,仿佛时光倒流,满眼全是文革遗物,特殊的氛围扑面而来,诺大的展馆空无一人。
拍了些文革遗物后,一眼就看见远处一隅一个被隔出小房间的墙上,有幅画像的主人阳光般的笑容直扑眼帘。心不由一抖,那不就是此行的目的地吗?
又想看,又不敢看,举着相机的手也颤抖起来。本以为来此地最多看到些剧照、家庭照和遗物,谁知竟然有这么多揪斗他的照片。
照片中的他始终低着头、双目微合,周围是激动喧嚣的人群。难以猜测那时他在想什么,这一幕不过是那个特殊年代司空见惯的镜头罢了。我想说不定这是他在人世的最后一组照片,揪斗中仍然十分出挑的他,在两年多后的初夏之日悲惨地离去了。他为后人留下了解不开的迷团,也留下了影迷心中永远的痛。
在展室照片阳光和黑暗的巨大反差中,我举着相机拼命想记录一切,可相框中的玻璃、相框的高度、相机的因素都在影响着照片的清晰度。尽管努力调整、反复变换角度,可短暂的时间又在催促我离去。最后在拍了两小段录像后,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开。
走到门口,保安递给我一张票和找剩的30元钱,令我对这里的人生出一丝敬意。
完稿于2008年7月22日
20分钟里,面对如此画面心绪难平,匆匆而拍,一步三回头。
也许八年过去了,此馆已不似如此模样。
愿冯喆天堂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