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0LzIyMTYvMjIwNjEwNjA2XzFfMjAyMTA0MjIwNDAyMTMzNDc=.jpg)
耕耘不问收获,
自有一路花香。
只要初心不改,
脚下就是远方。
这是《教育时报》在2018年年末总结这一年来的班主任工作时,专门写下的诗。初读只觉得明白晓畅又意蕴深远,颇有味道。今天,我坐在工作室思考2019年工作计划,以及在第一次集体活动中给成员们说点儿什么时,觉得再没有这首诗更能表达我对工作室成员的寄语了!
2019年,工作室正式建立并开始运行,如何保证工作室有秩序的运行?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我不知道老师们是带着怎样的初心向我递交的申请书,工作室的运行也许是最好的炼金石,这里不是功利者的久留之地。因为我在校内没有任何行政职务,我没有权利也没有能力给大家任何名利方面的实惠。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分享和组织共享。我会像经营自己的公众号一样,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体会,并期待着能跟同样拥有教育理想的老师交流碰撞,我们分享成败,共享智慧!
我希望工作室是盛满故事的地方,这里有你的故事,有我的故事,有我们的班级故事,最终这都是工作室的故事。有故事的地方,就有趣味,有诗意,有蓬勃的朝气和富有生命力的成长。
讲故事,需要有热爱教育的初心,扎根专业的勤奋,不甘苟且的坚守,执著远方的向往。这样的成长之路,靠的不是速成,不是投机取巧,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我们不要外部的包装造假,只要实实在在的阅读、思考和实践,这当然是慢的艺术。这也注定是一条艰辛而曲折的道路。
我一直认为从内心深处觉醒和有成长期许的人,才能真正成长。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等待别人从外打破的人生,注定会失去自我与尊严。唯有自己从内打破,才能获得成长与新生!
长久地坚持做重要而非紧急的事,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这条路是寂寞的,甚至会遭遇一些世人所认为的“失败”。我们工作室的宗旨是,让我们在对的道路上风雨兼程,用同仇敌忾和相互温暖来迎接风雷霹雳和雾霭虹霓,守得云开见月明!
都娟校长说过,不是因为志同道合才上路,而是上路之后,才知道谁是真的志同道合。“耕耘不问收获”的赛道上,时间,是最好的裁判。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便把脚下走出了远方的风光旖旎!
以成长的名义经营工作室,我更不会用刚性手段和制度来约束成员对纪律严格遵守。
工作室是开放包容的,永远热情地敞开大门欢迎八方宾客。来的非客即友,不管是你带来你的思想,还是带走我们的思想,这对工作室来说,都是一次值得铭记的际遇。如果你想挥一挥衣袖轻轻地走,我们也微笑目送,人与人之间的缘分都是在彼此目送的背影中渐行渐远的,不必追,更不必遗憾和伤感。一切随缘,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