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卒中溶栓病例分析

(一)溶栓治疗

患者肢体无力症状呈一过性,入院后症状缓解,NIHSS评分0分,完善头颅CT排除出血,结合病史考虑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查头颅MRI结果提示急性脑梗死,考虑患者轻型卒中。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范》指出,对发病 3 小时内轻型卒中,伴有致残性症状的患者,推荐静脉溶栓治疗。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予以静脉溶栓治疗。

(二)脑梗死发病机制分析

该患者为青年女性,既往体健,对于青年卒中患者而言,危险因素的筛查显得尤为重要。大样本研究显示,心源性栓塞约占全部青年缺血性卒中的5.1%~18.2%,病因主要包括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心脏肿瘤、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手术后、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 PFO)/房间隔缺损等。而研究发现成人中卵圆孔未闭(PFO)的发生率非常高, <55 岁的隐源性卒中患者,PFO 的检出率高达 40%~50%。PFO可通过反常栓塞、PFO处原位血栓以及相关心律失常等机制引起卒中。该患者心脏发泡试验提示存在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位于房间隔的中下部,是由第二房间隔下缘与第一房间隔形成的一个“片阀样”结构,是胎儿时期血液循环重要的一处生理通道。大多数人卵圆孔在出生后3个月关闭,但部分成年人当两房间的压力梯度变化时,卵圆孔仍可能再开放形成右向左的分流。

25%~34%的成年人卵圆窝部两层隔膜未完全融合,在卵圆孔顶端遗留的月牙形裂隙即成为卵圆孔未闭。PFO引起缺血性卒中的机制可能为:右心房压力升高,卵圆孔重新开放,为反常栓塞提供了通道。所谓反常栓塞,是指来源于静脉系统或右心房的栓子通过右向左分流通道进入动脉系统引起的栓塞。

(三)病因治疗及预后

研究显示,在年龄≤50岁的缺血性卒中人群中,反常栓塞风险评分(RoPE)可预测缺血性卒中相关PFO的概率。目前认为,在60岁以下伴有PFO的卒中患者中,与单纯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PFO封堵术的患者卒中复发风险较低。

该患者RoPE评分9分,住院期间行PFO封堵术,出院后随访1年余未再出现脑血管病事件发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