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一对夫妇辞去教师职务到荒山种地,11年后欠下300万债务重归都市,一切都得重头再来,日子无比艰难!
有一对夫妻,两人都是北大的老师,职场上升遇挫时,双双辞职到郊区租了一座荒山,准备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11年后,他们又不得不结束“诗与远方”的“桃花源”生活,重返都市,但是一切都变得更加艰难,孩子也早已输在了起跑线上。
这对夫妇,男的叫王青松,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人。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18岁的时候“鱼跃龙门”考上北京大学国政系 ,成为全村人的骄傲。
王青松本科毕业的时候,学校将各方面十分优秀的王青松留校任教。这对于一无背景二无资源的农村孩子来说,可谓是非常不错的出路。王青松一边教书一边考研,又非常顺利地考上了北大法律系攻读硕士学位。
王青松因为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所以被家乡人称为“人中龙凤,前途不可限量!”取得硕士学位后。王青松可能是觉得可以“放松一下了”,他开始对修身养性产生兴趣,并且与校方商量后,开办了一个“养生班”,向前来学习的学员灌输鸡汤。
令人没想到的是,“养生班”还非常火爆,前来学习的学员络绎不绝。看来,任何时候“毒鸡汤”都非常有市场,古今中外,人类都希望自己能够过上“神仙”般的悠闲日子。
前来学习的学员中,有一名叫张梅,她是北大外国语大学的毕业生。因为时常去听王青松的“养生课”,两人一来二去,逐渐产生情愫,最终喜结连理。后来,张梅也被北大受聘,成为北大的一名教师。
王青松此时真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读书不仅给他带来了“黄金屋”,而且还得来了“颜如玉”。王青松成家后,决定不再“修身养性”,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但是世上事大多讲究一鼓作气,如果半途中断,很可能就会遇挫。王青松考博士的时候,笔试成绩虽然是第一名,但是导师从综合条件方面考虑,决定不录取他。
这让一向顺遂的王青松感到气馁,他变得烦躁不安,心中对“导师不录取他”一事耿耿于怀,觉得肯定有内幕,内心充满着懊恼。这种挫败感进而让他开始扪心自问:“我还能干什么?困兽犹斗吗?”
自尊心严重受挫的王青松决定换一种活法,逃离令他“厌恶”的“黑幕”。于是,他决定体验一段离群索居的生活。妻子张梅很支持他的想法,这让王青松狠下心来决定“单飞”。经过一番考量,1994年,王青松决定到燕郊租下一座荒山,种植瓜果蔬菜,过上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
张梅则忙于评职称,但没想到工作5年了,连讲师也评不上。心灰意冷的张梅干脆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打理荒山上。两人将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投入到荒山里,雇了10几个农民帮忙一起种植。
两人在学校和荒山之间来回奔波,疲于奔命。后来,两人干脆双双辞职,同事们对他们的选择充满了不理解和冷嘲热讽,亲戚朋友们都极力反对,父母亲更是“恨铁不成钢”,大骂他们是“疯子”。
2000年秋,两人筹措20多万元租下了燕山附近的2500亩荒山50年,开始了让大众“艳羡不已”的“隐居”生活。他们的事件当时轰动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被媒体大肆吹捧,赞誉他们敢于“冲破世俗禁锢,为自由而活的勇士。”
4年后,夫妇两人将那座荒山打造成了一座“花果山”,收获颇丰,但是却难以将收获的瓜果蔬菜等推销出去。
另外,儿子出生后的成长一直困扰着他们。儿子出生后跟着他们几乎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几乎与外界社会脱节。孩子慢慢长大,长大以后能像他们一样过“隐居”生活吗?
显然是不可能,况且,他们的理想也在逐渐破灭,租种荒山的成本逐日积累变高,他们甚至连雇佣农民的工钱都发不下来了。2011年,王青松夫妇在花掉300万巨款(相当一部分是借的)后,终于不堪重负,决定重返都市职场。
面对别人的质疑与“冷嘲热讽”,夫妇俩并不愿意承认“失败”:“体验了一把乌托邦式的生活,值了!”再度归来,一切都变得面目全非,重头再来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代价很大。至于是否值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我想起了许巍歌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中的一段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于是你短暂性的停止抱怨,继续坚持,好让自己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诗人一样,你故作轻松,但实际上却坐立难安,满心焦急,你已经度过了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苟且,却发现远方还是那么遥不可及。 ”
也许这就是生活吧!充满着美好,充满着无奈,一边努力地生活,一边憧憬着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