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猫妈”救助流浪猫,自费给猫绝育,不接受捐款,已持续20年

物理上有个概念,叫熵增定律,意思是任何事物都会朝着混乱的趋势变化。

比如,一件东西,弄脏很容易,洗干净很麻烦;一个物品损坏很容易,复原很困难。

其实在人身上也是如此,一个人做好事,被人误解质疑很容易,但是如果想要被认可和被尊重,就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烟台有一位“猫妈”,默默救助小区流浪猫二十多年,却从不接受别人金钱上的捐助。

当了20年“猫妈”

事情发生在山东烟台,一个很普通的小区里,这里有一位看上去很普通的大姐,却做着一件不普通的事情。

大姐在当地的名气不小,因为一直在照顾流浪猫,并且持续了20年,被人们称为“猫妈”,而她自己也十分喜欢这个称号,在社交平台上也开始叫这个名字。

猫妈每天的乐趣,就是去探望自己的毛孩子,给它们吃的,陪它们玩耍。

每次猫妈来的时候,猫咪们都会热情地跑出来迎接,还会用头蹭猫妈的额头,看起来无比熟络亲密。

猫妈给每一只猫都起了名字,除了没有养在自己家里,这些猫享受到的待遇,跟家猫并没有多少区别。

冬天太冷,猫妈给猫咪们搭建了不少猫窝,还专门把储藏室收拾出来,给猫咪们避寒。除此之外,无论猫咪是生病还是受伤,猫妈都会尽量救助它们,还会自费给猫咪做绝育。

猫妈有个人的社交账号,也有了数万粉丝,但是她却从来没让别人给自己捐助,只有一些好心人直接将猫粮猫罐头寄到家里,猫妈才会收下,并且向对方表达谢意。

善良不能被欺骗

之所以不接受钱财捐助,是因为现在不少人打着爱心的旗号,骗网友给自己捐钱,流浪动物反而成了一个敛财的工具。

而猫妈做这件事情这么久,本身也是因为爱好,养的猫咪不多,自己也算承担得起,一把年纪不愁吃穿,总不能因为这种事情晚节不保。

其实像猫妈这样的人,笔者也遇到过。

前两年一个人在杭州的时候,想着养只猫陪自己,于是就找到了一个流浪猫救助的阿姨,她也算是在当地的宠物救助圈子里小有名气。

当时找到阿姨表明来意,对方并没有轻易相信自己,要先把猫咪要用到的物品买齐了之后,才肯让人领养。

而且当笔者提出补偿的时候,她也只是说了一句:要是真的有心,买两包猫粮就可以了。

那位阿姨把猫养在自己的家,里除了一个自己休息的房间,客厅和另外一间卧室,全都成了猫咪们的地盘。

即便是已经送养出去的猫咪,阿姨也会每周询问猫咪的情况,持续一个多月才会放心。

其实我也明白,做这种事情,经常会得不到亲人的理解,很多人看来,敬佩是一回事,但真要有所付出,大部分人都会犹豫。

尤其是一些不把猫狗当生命的人,动不动就会说“人都顾不上了,还要管猫的死活?”

其实,这两者并不冲突。

这方面的矛盾,无非是一些利弊取舍上面的权衡,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不只需要基本的物质需求,还有一些看不见的东西可以取舍。

幸福感、满足感、成就感、……这些都能给我们的人生增添不少色彩,而有些情感层面上的事情,不是金钱可以替代。

救助动物的人越来越多,说明人们的道德优越感也在提升,变得越来越厚道仁爱。长此以往,辐射到人们的心灵,也会使得狭隘、刻薄越来越少。

这种现象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最后,养宠不是什么坏事,但最好还是领养代替购买。决定养了之后,也不要轻易抛弃毛孩子,毕竟它们不是玩具,而是你的伙伴和家人。

回到文章开头,这种行为也算得上一种反熵增的运动了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