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别!“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吴孟超同志
因病医治无效
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2分在上海逝世
享年99岁
吴孟超这个名字,
或许你并不熟悉。
但在医学领域,
尤其是肝脏外科领域,
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是我国肝脏外科的
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
师从著名医学家、“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
从医70余年,
救治1.6万患者,
退休前每周至少3台手术。
“为祖国健康工作70年”,
在他身上有了双重含义。
1
因为家贫,
吴孟超很小的时候
一家人就前往马来西亚谋生计。
游子恋故土,
志士爱祖国。
1939年,
吴孟超从马来西亚独自回国,
经努力考入同济医学院。
在战火轰鸣的年代,
他选择步入行医的行列,
希望能够凭自己的努力,
去医治那些受伤的同胞们。
也是在同济医学院,
吴孟超得以认识裘法祖。
裘曾有曰: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
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
这份信念,
同样深深贯穿了吴孟超的一生。
“一天,裘教授对我说,我国是个肝病大国,但肝胆外科比较薄弱,你应该朝这个方向发展。也正是听了裘教授的话,我才决定向肝胆外科进军,一直干到今天。”
中国是肝癌高发国家,
但那个年代的中国,
肝脏手术被视为生命禁区,
成功率几乎为零,
一个患者被确诊得了肝癌,
几乎就等同于死亡。
几乎是从零起步,
吴孟超进入了这样一个未知的荒原。
辛苦和磨难可想而知。
1960年,
吴孟超主刀,
成功完成中国第一例肝脏肿瘤切除手术,
实现了中国外科这一领域零突破。
此后他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
成功完成世界上第一台人体中肝叶切除术。
仅用7年时间,
就将中国的肝脏外科提升至世界水平。
他带领同伴克服了
一个又一个肝脏外科界的难题,
拯救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
据媒体报道,
他曾在手术台上站了整整12个小时,
为一个男子切除了巨大肿瘤,
将一个患了不治之症的患者
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他曾用了5个小时的时间,
为一个4个月大的女婴摘除了肝母细胞瘤,
婴儿的器官稚嫩,
手术途中根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直面风险,
吴孟超毅然拿起手术刀,
要为这个孩子奋力与死神一搏。
图:当年那个4个月大的婴儿,如今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
吴孟超终其一生,
行走在肝脏外科的风口浪尖。
他曾说,
“我看重的不是创造奇迹,
而是救治生命。
医生要用自己的责任心,
帮助一个个病人度过难关。”
2005年,
吴孟超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在获得这一奖项后,
早就有人劝吴孟超“功成身退”。
但吴孟超深知,
目前我国还是肝炎和肝癌发病大国,
在肝炎肝癌防治方面的费用惊人。
吴孟超说:
“要在我有生之年,
在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率、
降低手术复发率上下功夫,
早日找到解决肝癌问题的最佳办法,
以造福更多的肝胆疾病患者。”
此前吴孟超就联合六位院士,
提出集成式肝病诊疗研究报告,
由吴孟超牵头负责的
国家肝癌诊疗科学中心也已落户上海。
2
“只要病人需要,
我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直到96岁高龄,
吴孟超依然站在手术台上。
“如果有一天我要倒下去,
就让我倒在手术室吧,
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2018年,吴孟超这样直陈心志。
有人记录过他和护士之间,
这样一段对话:
吴孟超:明天有什么手术?有没有我的?
吴孟超:没有排,没有人排我。
护士:休息休息吧。
吴孟超:排吧!怎么搞的一个都没排。你去找一个。
经年累月,
因为长时间手术,
吴老的脚趾已经不能正常并拢,
右手食指已经严重变形。
平时签字手会微微颤抖,
但一拿起手术刀却稳得仿佛换了一个人一样。
“要说一点都不抖,
那不符合科学规律。
但可能是因为
拿笔和拿手术刀的姿势不一样的关系,
力度不一样,心情不一样吧。
我拿起手术刀来,
自己也觉不出抖来。”
直至2019年1月14日,
已经97岁高龄的吴孟超才退休。
吴孟超在2012年被评为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颁奖词上这样写道:
60年前,吴孟超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
到今天也没有离开
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
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
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游刃于肝胆之间,
也与患者肝胆相照,
他诠释了何为医者仁心,
何为仁者寿!
如今,
一批院士、脱颖而出,
组成学术人才梯队,
他培养的26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
已成为我国肝脏外科的中坚力量。
缅怀,致敬!
文章综合来源:海上柳叶刀、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