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丨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是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人生的意义
我们不能把生视之为对世界一定关系以外的部分。过去,我们把自己体内的生命就是这样看待,同时,对于他人的生命,也同样如此地视之。
可是,我们对于自己的生命,不能只把握自己现在对世界的关系,而应使动物性的自己更强力地服从理性,如此,才能产生更大的爱心,也才能够对世界产生新的关系,因此,我们的生命应具有这种活动。我们自己迟早会看得到肉体生存终有一日会消灭,因此,也得知我们现在对世界所具有的关系并非永久不变的,同时,暗示着我们必须确立新的关系。确立了这种新的关系,推行生命的活动时,死亡的观念就会消灭。对于世界的理性关系应先确立,然后,即扩大爱心,如此就会更了解自己人生的意义。倘若不这么做又不承认自己的人生意义,则仍停留于诞生之时对世界所具有的关系,停留于喜爱某些东西而不喜爱另一些东西之“小爱”的人就会有死亡的观念始终附于内心。生命是不停止的活动。如果始终停留于诞生时对世界所具有的关系也就始终停留于这种“小爱”的情况时,则这种人就会感觉生命的停止而无法摆脱死亡的观念。
这种人对死亡产生了恐怖感,其生存是时时刻刻有着死亡的阴影。这种人不但把死亡视之为未来必定会来临的东西,甚至目前的生存中也似乎经常产生恐怖感。一个人的动物性生命从幼年时代至老年之时就处在不断的衰弱中。从幼年至成人的这一段期间的生存活动,是令人感觉体力增强了许多,可是,本质上,仍无法脱离诞生至死亡这一段期间的“身体各器官的硬化”、“身体的柔软性和活动力的减退”。由于这一关系,这种人的眼前经常见到死亡,其实,任何东西都无法将这种人从死亡的恐怖中救出,这种人的境遇随着时间的经过而随之恶化,由于无任何东西能使其境遇转好。这种人也许会感觉到自己对世界所具有的特殊关系。也就是“喜爱某些东西而不喜爱另一些东西”的人之原本特性——才是自己生存的条件。当然,他们会感觉应对世界确立新的关系,这种人认为把“小爱”强化变成更大的爱等等的事是毫无意义的,又想避开身体各器官的硬化、生命力的减退所引起的衰弱、人的老迈和死亡等等必定会来临的现象。其实,这些现象原本就不可能避开。
可是,他们却将所有的力量用于这一方面,这也是这种人的人生。
可是,了解人生的真正意义的人就不相同。由于这种人明白,对世界的特殊关系,从自己未知的过去至现在已经具有的“喜爱某些东西而不喜爱另一些东西”的人的特性。而且这种人也明白,“喜爱某些东西不喜爱某些东西”乃是诞生于这个世界上时已具有的特性,是生命的本质,而非生命中的偶然的特质,且又具有生命的活动。因此,进行着生命的活动,必须把“小爱”改变为更大的爱,才会看清自己的人生。
这种人也会回顾自己人生上的过去状态,也会检查自己记忆中的一连串意识——自己对世界所具有的关系是不断地恶化、一切皆服从于理性法则、爱的强度与范围不断地增加、肉体的生存越来越衰弱,自己的幸福感却反而越来越大,也就会确认了这些事。
这种人当眼睛看不到的过去已接受了自己的生命之后,即不断地意识到生命的增大,同时,怀着安详以及喜悦的心情,而把自己的生命迁移于眼睛所看不到的未来世。
一般人认为“疾病、老龄、老衰、老耄等等的现象,是人的意识和生命的衰灭现象”,可是,这种说法对谁而言呢?此时,我想起了使徒约翰,他至年老时就有还童的情况,根据传说,他经常说“兄弟们必须彼此相爱!”身体无法轻易动弹的一百岁之年老者,眼泪汪汪的勉强说着“彼此必须相爱!”这种人的心里是无动物性生存的痕迹。由于这种人对世界建立了新关系,换言之,人的肉体生存范围已无法容纳新生命的产生,而由于这种新生命的关系,其动物性生存痕迹即被消灭了。
了解生命的真正姿态者纵使患有重病或到高龄,也不会说“我的生命所剩不多”,当然也不会深感悲哀。这正如在光明的环境中行走的人绝不会叹气着“越靠近光源,则自己的影子就越短小”。随着肉体的灭亡而相信着自己的生命也会随之灭亡的人,就很相似如下的状况,一个物体进入光亮的环境时,物体的影子就会消灭,而这个人见到影子消灭却感觉物体也消灭一般。产生这种情况,这种结论者乃是只看影子且看了太久的关系,终于把这个影子视之为物体本身。
无视于受到时间、空间束缚的肉体反应而把握住对世界更广阔更强化的爱的人,对影子的感觉,对时问、空间之条件,对于影子消灭的感觉,认为由于光亮过分充足才会有这种现象。诞生于这个社会时,自己已经具有对世界的特殊关系更扩大,把“小爱”改变为更大的爱。了解这种活动且明白自己生命意义的人,绝不会相信自己的灭亡;这种状况就可以用如下之比喻来说明。纵使母亲说“在包心菜的下方,拾到了自己的儿子”或“儿子的肉体突然飞至另一地方,而不留下任何痕迹”等等之时,我们也不会去相信。所以,对于能了解眼睛所看得到的外面世界的法则的人而言,就不会相信自己的灭亡。
(编辑:王怡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