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口的珍贵记忆
“菜市口”位于宣武门外大街南与广安门内大街和骡马市大街交汇处,呈丁字形。这里以前是蔬菜交易的场所繁华又热闹,但它的出名却是因为这里曾是清朝的刑场。按早先的四九城来划分,位于宣武门外,属外城;同时它又居于广安门内,属城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菜市口是旧京贵族文化和市井民俗文化的结合部。
这地儿过去有一鹤年堂药店至今让人印象深刻,因为在秋后问斩的时候它承载了一非常重要的任务,给犯人得准备最后一顿饭,过去老北京有这讲儿,不能让他饿着上路,这顿饭就由鹤年堂准备。
会馆,最早出现在明朝中叶,类似现在的“驻京办”,主要作用是为本地进京赶考的举人们提供免费吃住。那时外省人士进京,多从城西南经卢沟桥至广安门进城。于是,广安门内的菜市口地区就顺理成章变成了“会馆区”。
菜市口会馆区又被称为“大吉片儿”,东起粉房琉璃街,西至菜市口胡同(如今菜市口大街),南起南横东街,北至骡马市大街,最盛时会馆多达六七十家。
最风光的,保存最完整,要数湖广会馆了。看戏、听相声、吃饭、喝茶,宣南文化的精华在湖广会馆都能体验到,前几年,这里还被设为北京戏曲博物馆。
1911年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刑场被转移到天桥外。菜市口逐渐成为宣外大街最繁华的商业街和交通枢纽。米市胡同口的稻香村南味儿点心铺,隔壁的洪兴南纸店,福庆厚的干果铺,王麻子剪刀铺,正兴德的茶庄,大仁号糖房,还有数不清的饭馆和当铺......五行八作,无所不包。
1998年前后,市区政府将菜市口丁字街拓宽成菜市口大街。1999年8月正式建成菜市口大街,有800多年历史的菜市口丁字街,由此变成宽敞的十字路口。拓宽的菜市口大街合并或部分并入了菜市口胡同、北半截胡同、官菜园上街等10余条胡同。
菜市口在京城的名气从古至今都不小,过去像校场四条,丞相胡同里很多都是三间北房,三间东房,不少院儿里还有驴棚,印象最深的就是见天儿回家能看着给驴洗澡,洗之前让这驴打滚,为的就是解乏,很多人吃驴打滚的时候都能回忆起曾经的这一幕!
菜市口南边的菜市口胡同,其实曾是明朝严嵩住过的地方,过去叫丞相胡同,有老街坊说曾经严嵩住在胡同里,而他官至丞相所以这条胡同被老街坊称之为丞相胡同,现如今这片儿已经成了大马路,而当年这条胡同的模样还依然在老北京人的记忆深处,相信有不老宣武曾经都是在菜市口小学毕业的。
过去宣武门外还有一个地儿叫达智桥,达智桥就等于从宣武门河沿往南一溜达就是,过去那一溜全都是买卖家,甭提多热闹了,让老街坊印象最深的就是王致和,旁边还有一小菜站,过去没有国营副食店之前就是一溜摆摊儿的,但要说最热闹的地方还得说是菜市口东北角的百货商场
三合店的飞炉扒鸡,校场口的小碗拉面,一吃就上瘾,如今拉面馆开在回民学校门口了,一碗二细和一盘酱牛肉再加个鸡蛋,一贯是标配,味道没变。
南来顺的面茶和豆汁儿自然忘不了,铁门胡同的馄饨吃不够,浦江春面馆的鱼香包子一下能吃两屉,再喝碗冰霜解解暑。
鹤年堂的大粒山楂丸,当年咱都当糖豆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