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和下西洋到明代大红宝石
“ 那是穿越时光的华贵之气,无可取代,毕竟,前世,它们也许远渡重洋,出入宫廷,见惯荣华,宠辱不惊。”
先发个美物镇楼照~~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玉文化史的国家,而且我们的玉文化源远流长从未间断过。然而说起宝石,大家想到的首先是当下全世界最盛行的红宝石和蓝宝石,按成分说,是刚玉类高硬度宝石,但是这类,在中国却使用非常晚,到了明清时期才开始盛行。
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而在这之前,我们的珠宝首饰又是用什么做装饰的呢?
01
—
琼瑰玉佩 宝钿金粟
隋代镶宝项链 李静训墓出
古人爱玉,由来已久。周代人认为“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诗经》中就有多章赞美玉的诗篇,“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与亡通假)”。君子行走时玉振之声清脆在耳,叫做佩玉将将。“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赠玉是非常隆重的礼节表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这里头的琼琚、琼瑶、琼玖全是美玉。
而自古以来,美玉除了礼器,也是贵族们的装饰之物,可以说,是最早的珠宝。
而古人装饰的“玉”,其实不仅仅是我们理解的白玉,更多的是“美丽的石头”,也算是我们当下的“宝石”。但是那时候的“宝石”,完全不像现在,说起宝石就是红宝蓝宝祖母绿钻石,这红蓝绿白四大世界公认的宝石,当时在中原大地,最流行的宝石,除了玉,便是玛瑙、绿松、水晶、螺钿、琥珀、琉璃……
虢国国君虢季的夫人梁姬配饰
虢国国君虢季的夫人梁姬配饰
可以看出,当时所谓的琼瑰玉佩,都是这样用玛瑙、水晶和玉佩组成的串饰,也是当时最高级的珠宝。
而当时的镶嵌,除了用于珠宝,其实在器物上的更为常见。
东周晚期镶松石错金银腰带挂钩
西汉镶松石琥珀琉璃镇纸一对
可见,当时这类硬度不是很高的宝石,才是当时的主流,当然,这和产地有关,这类宝石的产地大部分在中原,偶有西域,取材相对便利。
而到了南北朝至隋唐,由于当时正是民族大融合时期,首饰的造型又有了新的变化,对了很多少数民族特色,但是,镶嵌的宝石,从种类上说,并无太多改变。
比如以下这件金镶玛瑙头冠,上面的树叶造型,很像鲜卑贵族的装饰冠“步摇”上演变而来的,又融合的汉族的工艺特色,但是,其镶嵌物,依旧是玛瑙。(插播一句,其实大家觉得帅的屌炸天的姓“慕容”,其本意,就是鲜卑贵族带着的步摇头冠,直接的说,慕容的意思就是——长满树叶的会晃的大帽子……)
隋代最具代表性的首饰,便是李训静墓出土的宝石项链,李训静是一个九岁的贵族小女孩。
1957年,在陕西省西安市出土,还有个逸闻,便是当时椁盖由四块石板依次顺放,南边的一块上还刻有“开者即死”四个字。
隋代镶宝项链 李静训墓出
项链非常华丽,千年后色彩依旧夺目,可是可以看出,上面镶嵌的宝石,是青金、玛瑙、水晶和珍珠,依旧没有出现红蓝宝的影子。
包括一同出土的金手镯,也是以松石和珍珠作为主要宝石。
隋代镶宝手镯 李静训墓出
而到了唐代,大唐盛世,是我国金银器发展的鼎盛时期,有更多的出土实物可以参照。
几年前我买过一本书,孟晖老师的《花间十六声》,专门介绍古代文字或书画里出现的一些名物与出土馆藏的对照,其中有一章,就是介绍唐代金银器工艺宝钿与金粟。
孟晖老师的《花间十六声》,里面有很清晰的馆藏图片
晚唐温庭筠有首小词里有一句“钿筐交胜金粟”,图文中很清晰的介绍,利用细金丝盘成花瓣,叶,鸟的外轮廓,焊粘到器表上,形成金丝盘绕的图案,“金粟”是指焊接在器表的小金珠,围绕在金筐宝钿花饰周围,形成“交胜”,及争辉斗艳的效果。
部分唐代饰物馆藏图片
脱落的金属框,和带雕刻的松石镶嵌物,都和诗文记载一一对应。
唐代由于贸易发达,其他宝石也渐渐有所使用,也许也有红蓝宝,只是可能由于当时量太少,当时的镶嵌物还是以松石、青金、珍珠、琥珀为主的。
唐代白玉金镶宝石带板,可以看出有很多颜色鲜艳的宝石,可是没有找到细图,不能具体分辨是哪类宝石。
而到了宋代,感觉宋代崇尚极简之美,不爱太多颜色,首饰的镶嵌用的更少,大部分是用金子本身的造型来表现华美。
以下是部分有代表性的宋代首饰。
宋代金凤簪
宋代金帘梳
宋代金钏
宋代金霞披坠
大部分出土宋代首饰出土实物里,带镶嵌的很少。
02
—
物华天宝 珠玉琳琅
明代金镶宝带饰
而到了明代,好像首饰的画风一下子突变的……变的异常五彩且华丽,红宝石、蓝宝石、尖晶石、碧玺、甚至猫眼,都出现在了首饰甚至器物上。
明代金镶宝盏托
明代金镶宝满冠
明代的贵妇,盘发戴狄髻,前面是分心、满冠,两侧是掩鬓,后面是挑心,再装饰虫草簪、花头赞,讲究的是不露发,首饰如此华丽繁复,宝石的需求量也就大大的增加了。
明代狄髻参照图
而突然增加的这么大的宝石量,从哪里来的呢?
湖北省出土过一批非常著名的金银器,来自于明代梁庄王墓。
中国地质大学的老师对湖北省博物馆明代梁庄王墓里面的珠宝玉石和金银成份做过一次系统的检测和研究。从外观的颜色、透明度、晶型等到放大观察内部的包体发现这批金器上面镶嵌的宝石并非是我们国产。
梁庄王墓出土的金镶宝石帽顶
那这些“泊来”的宝石,又是来自哪里呢?
最后我们从一枚金锭上面找到了了答案,金锭铸有铭文“永乐十七年(1419年)四月日西洋等处买到八成色金壹锭伍拾两重”。
“西洋”是明代对南海以西地域的泛称,包括印度洋及其沿海地区。是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宝石。
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金锭
苏州博物馆17年办过一次名为“金色江南”的特展,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南京明代沐世家族墓里面出土的金镶宝饰品精美的金银工艺配上大量优质的红蓝宝石非常华丽,从宝石的数量和质地来看超越明代任何一个王陵出土的。
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最好的红宝石是出自缅甸,恰巧明代沐家镇守的是云南。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了。
梁庄王墓出土的金镶宝石帽顶
但是在那时候,“红宝石”是种统称,泛指红色的宝石,其中包括红宝石、红色尖晶石、甚至红色的碧玺、石榴石。即使到了近代红宝石和红色尖晶石还是不分家的。这是由于红宝石和尖晶石本身就是共生的,再加上从颜色、光泽都非常相似很难肉眼区分。世界著名的“黑王子红宝石”经过宝石学家后来的认证其实是一块红色的尖晶石。
所以大家不要再苛责这些明代“红宝石”,到底是哪一种成本,大部分光凭肉眼很难分辨,而且如论成分,这样的宝石,在那个时候,都是非常珍贵非常难得的。
梁庄王墓出土的金镶宝石帽顶
很多人看惯了新的红蓝宝石总觉得老宝石没光泽太多裂纹,没光泽是因为新的宝石都切磨成刻面型而老的几乎都是弧面型。还有就是抛光使用的的材料不一样,所以一个可以抛的贼亮另一个只是柔和的光泽。
这些都和古人的技术和审美有关系,中国人喜欢玉和中国的内敛性格有关。
对宝石我们的古人也是如此裂纹特别是对于红宝石开始它的裂理天生就发育,绝大多数现代的红蓝宝石都经过充填和热处理。
即使你的证书上显示的是天然红宝石都不能排除经过优化处理的可能性。
所以老的红石上面有裂纹是可以理解的,而不是选择的材料不够好。
明代能用的了宝石的并不是普通一般人非王侯将相不可使用,倾一国之力一定是挑最好的宝石。
梁庄王墓出土的金镶宝石帽顶
正因为,明代这些宝石的珍贵,所以一直到清代,很多宫廷首饰上的宝石,还是从明代宝石上拆下后重新镶嵌上去的。
清代故宫珠宝
部分清代宫廷珠宝,上面很多红蓝宝都是明代的宝石,明清的宝石形状的打磨工艺有细微不同,明代宝石更方更有棱角。
后来,民国和解放后,又有首饰厂和文物公司,专门收清代首饰,取下上面的宝石,重新做首饰出口到欧美换取外汇,所以,有时候在文物公司和倒闭的首饰厂库存里,还能难得的浪里淘沙,找到一些明代的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