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录 ‖ 过客
大地菲芳文学微刊
在机场、车站、码头,是匆匆来往的过客的舞台,他们从进场到出场,演绎着人生的悲欢离合。
鲁迅先生的散文《过客》,描述了一个过路人的辛酸,他们行走的目的地,也许就是人生的归宿。
每次乘公共汽车去甪直冯斌作文博物馆值班时,我坐在车上看着上下车的人,不时会陷入沉思,他(她)们以这辆车作为一个连接点,从此地到彼地,他们去干什么?上班、游览、会朋友、跑业务……当然各人会有各人的心事,无疑生活就在这来往中度过,其实人生不就是做了一回来到这个世界的一次过客。汽车到站了,人们一下子就消失在了茫茫的人海中了,他(她)又开始做另一次的“过客”行程了。
而我坐在作文博物馆里却成了“过客”的旁观者。作文博物馆是由冯斌老师自筹资金创建的,座落在甪直南市下塘街15号,馆内以别出心裁的设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装饰,加上充满人文色彩和文化气息的布置,吸引了各地的过客。
我过去从来没有机会遇到过这么多的外地人,而现在我通过和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过客们的接触,使我拓展了视野,我从他们的方言中、从他们的谈话中、从他们对博物馆的物品所抱有的好奇心中、从他们的眼神中、从他们的表情中,我能感受到他们所处环境的气息,也能感受到他们性格中的多姿多彩。
一位四川老人在他的女儿的陪同下,一路游览下来,无意中走进了作文博物馆,老人爱好工艺制作,因此对馆内的车轮转桌、立筒、学步车、马槽桌等充满了兴趣,于是和我聊上了,他说:“匆匆走了这么多的地方,只有在这里我才感到了心静”。我忽然产生了感叹,饱经风霜,在人生旅途中奔波了一辈子的人,他们为什么喜欢旅游,其实他们在寻找一片能够使自己安心的天地。时间不早了,老人怀着深深的依恋之情和我告别;一位武汉姑娘独自一个走进博物馆,她转一圈后并没有想离开的样子,我好奇地问:“你怎么一个人出来玩?”她说:“我是在这附近工作的,今天听到在老家的父亲病重住院的消息,我心里感到很悲伤,所以自己出来散散心的。这里我很喜欢,我的心也好像得到了些安慰。”是什么抚慰了她的心呢?也许是博物馆所具有的人文气息,临走时,姑娘是带着笑意走的,还说以后会带朋友来喝茶;一群上海游客走进了博物馆,坐在被岁月时光磨亮了的椅子上,竟不想走了,她们说:“在上海这样的城市里还有什么呆头,住在这里多舒畅。”平时被嘈杂、拥挤、喧哗扰乱的心,只有在这里能够得到平静;当然最令孩子们,甚至是年轻人开心的是那口古井,他(她)们从来没有吊过水,甚至也没有接触过井水,因此在夏天拎出一桶井水,把手放进桶去时的兴奋,可以说是他(她)终生难忘的,他(她)不时地说:“真舒服,好爽快”。古井就仿佛是传统文化,一旦接触它,亲近它时,便会感到回到童年般的快乐……
我在作文博物馆值班,迎送着来往的过客,有大学教授、专家学者、有学校老师、大中小学生,也有公司职员、打工者等各种各样的人,虽然他们逗留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所有来者都是有缘的,因为见过一次面后,有许多的人今后不可能再见第二次了。其实过客的意义也在于此,匆匆而过的一瞬间,留下永恒的记忆是人生中最珍贵的情感。
唐亮 苏州作家协会会员,就职于苏州市小荷作文教育培训中心。著有随笔集《六月九重天》(两集),发表于各报刊散文、影评、书评类文章,上千篇,并在多次征文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