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三观相同,不过是刻意营造的假象
许多人秉持着一个观点,只有三观相同的人,才能成为朋友,才能长远的走下去。并将此作为真理,但凡出现人际危机,就拿三观不同作为理由。
事实真的如此吗?
过去,很多学生喜欢跟我谈谈他们的烦心事,其实我并没有那么神通广大,能够排忧解难,甚至很多时候,只是不痛不痒的安慰几句。
直到某天,一位学生告诉我,说和我聊天,能让心灵安静下来。
之后,陆续有人跟我说了类似的话。
现在想想,那段时间,我每天生活比较悠闲,没事就看看《庄子》、《金刚经》,偶尔听听音乐,品品茶。可能是我自己内心的宁静,感染了别人。
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我和他们的三观,相同的可能性并不大。
由此可见,人与人能否和谐相处,和三观相同并无绝对联系。
一、不争才是上争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面子是这个世界上最本质的人性之一。追究问底,是想得到别人的认同。
也因此,许多人在与别人意见不同时,经常试图通过说服别人来达成目的。我以前有个同事小W,属于那些比较认死理的人,经常因为某个观点,和领导据理力争。最后往往以被领导呵斥结束谈话。
有次领导跟我说:小W本性不坏,就是性格有点问题,不适合在机关混。
小W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就算他争赢了领导又如何,输的是前途。
正如男女关系中,经常会发生争执,赢了道理,却输了感情。这样的胜利有何意义?
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一句话:
你若争辩、吵嚷、反驳,你也许会得到暂的胜利——有时候;但这只是空幻的胜利,因为你再也得不到对方的善意。
因此,老子才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相处之道的关键在于让对方舒服,而不是仗着口舌之利,说服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
小到做人,大到治国理政,莫不如是。利人就会得人,利物就会得物,利天下故能得天下。而这,也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事事强出头,争论永不休,只会让自己活得更累,也让别人更讨厌我们。
二、天下莫柔弱于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试图去改变他人,这一点尤其是在两性关系中表现的比较突出,因为亲密接触,所以总会不自觉地想让对方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但最后往往两败俱伤为多。
这是因为人的语言和行为是由三观决定的,而三观是由其成长环境、学习和工作经历、乃至于父母师长等共同因素塑造的,改变别人思想的难度无异于推翻对方的人生。
在生活中,求同存异才是常态,而且更可能有意外之喜。
有个业务员,谈业务喜欢直奔主题,但是业绩很差。
某日里,他突然心血来潮,邀请一个客户吃饭,他回忆说:“我们一点也不谈生意的事情,这一点,我有言在先。我发现,我们两个人都喜欢某位作家的作品,我们交流的很开心”。、
后来,他们经常一起谈论这个作家以及其他的一些话题,让这个业务员没想到的是,他从这个客户这里居然接到了很多订单。
放下自己的固执的自尊,寻求与别人的共同点,才是真正的成功之道。
曾国藩被誉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千古第一完人”,毛主席评价其:“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对其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他曾说:“古来无与宗族乡党为仇之圣贤”、“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从古至今,但凡真正有修养和本事的人,往往都是低调、谦和、平易。所以我们常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让自己的心先柔下来,你会发现所谓三观不同只是因为你想让别人和你的三观相同,而不是尊重别人的三观。
三、三观相同不过是一种兼容
曾经有位学生跟我讲过一件事,说自己遇到一个特别优秀的人,每句话都能说到自己心坎里。但我听来总觉得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按照她的描述,对方的层次远超于她。但我又不好意思直接点明这点。
所幸这位学生也是个聪明人,通过种种试探,最后得出结论:这是个渣男。
所以,如果你遇到一个相见恨晚、想聊甚欢的人,你要小心了,这很可能是一个陷阱,毕竟和他聊得来的人不止你一个人。
网上有一句话很好的解释了原因:
如果你和一个人聊天觉得特别舒服,那并不意味着他是你的知己,很有可能他只是在向下兼容你,因为他的情商和智商含量都远远超过于你,所以你抛出的梗他都能够接住,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能说到你的心坎儿里。
但是反过来想,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但是我们可以在两片叶子上找到许多相同的点。
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可能永远是孤军行天下,哪怕是一头孤狼,受伤的时候,有人轻轻的抚慰,总胜过独自舔舐伤口。
多包容对方、尊重对方,学会去欣赏并接受不同的生活方式、文化等,学会去包容并理解他人的性格、脾气,不断读书,提升自己的眼界和胸怀,能够兼容不同的性格和脾气,你就离“圣人”不远了。
生活,一半是回忆,一半是继续,愿以此文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