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东到浙江,千年流徙中景宁如何成为中国畲乡?
景宁地处浙南山区,群山重叠,极少平地。方圆 1950 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光是海拔 1000 米以上的山峰就有 779 座,几乎占了全浙江省 1/4。大漈乡的上山头峰海拔1689 米,是景宁的最高峰。
景宁畲族自治县行政地形图。供图 /景宁县民政局
景宁的四个方位都有雄关锁扼,县南山垟尖隔断福建寿宁,北面与云和交界处是泗州岭,而省内方向东往青田县有上山岭,西去龙泉县有黄茅岭。
景宁群山。摄影 / 张光林
如果说崇山峻岭馈赠景宁以原始的自然生态,那么点缀其间的畲乡人家则给这幅山水图带来了“人气”。有人说景宁是“浙江的西双版纳”,有人说它是“华东的香格里拉”。这两处地方居住着古老的族群,超然于世俗纷扰之外,是中国人心目中“世外桃源”的代名词。
西双版纳夜景
相较位于中国西南边疆、多民族聚居、开发较迟的西双版纳和香格里拉,景宁地处中国腹地经济最富庶、文化最繁荣的省份——浙江,它的隐世气质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畲族横跨大半个南中国的迁移,最后定居景宁,赋予了这片土地不一样的文化特质。
畲族人家
畲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贵州等地的山区。根据2010 年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总人口为 70万,其中福建、浙江两省的畲族人口最多。畲族人有着自己的语言、服饰、宗教、文化,游耕曾是他们最传统的生活方式。
身着民族服饰的畲族女性
“畲族”作为一个民族正式确立,要到 1956 年在全国开展的民族识别运动。起初学者们认为畲族只分布于我国东南地区,而他们的迁徙路线也只是沿着东南诸省的海岸与山脉。
1996 年,贵州省政府认定当地“东家人”是畲族,大大改变了人们对畲族的固有认知。人们敬佩他们克服迁徙时重重险阻,更惊讶于他们在多民族杂居环境下维持文化独立的能力。
潮州凤凰山
无论是东南诸省的畲族,还是在遥远的贵州,所有畲族人都认为自己的祖先来自广东潮州凤凰山,共同的族群认同把分散在全国的畲族人维系在一起。他们虽然没有文字,但言语相通,和汉族方言的“十里不同音”很不一样。
福建畲族半月里村
畲族起源于广东潮州的凤凰山,畲族人口最多的地方在福建。如果把畲族分布的范围看作一棵树的话,那么它的根在广东,枝干在福建,开花在浙江。而景宁,就是这朵花冠最开始绽放的地方,是畲族迁徙到浙江的第一个落脚点。
安徽宁国
从广东潮州起,西到贵州麻江,北到安徽宁国,畲族在中国南部画了一个大弧线。这片弧形区域在民族学上还和一个很有名的概念有关,那就是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南岭民族走廊”。
西江千户苗寨
在这条走廊上活动着的苗瑶语系的苗、瑶、畲三族有很多相似的文化渊源,他们的命运密切关联。畲族的“畲”,意思是刀耕火种,指畲族人游耕的经济生产方式;有些地区写作“輋”,发音相同,但指的是在山间搭棚的居住形态,清代学者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里说:“粤人以山林中结竹木障覆居息为輋。”
其实无论是游耕的经济方式还是山居的生活形态,都被苗、瑶、畲三族所共享,只是经历了十多个世纪的迁徙和各自发展,才分化出不同的文化和支系。
广东连南瑶寨
畲族与苗族、瑶族的差别在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都有体现,而它在整个苗瑶语族分布区中所处的空间位置,才是其地理意义上最特别的所在。畲族的主要分布地,处于南岭民族走廊的东北角,也就是亚热带季风型游耕民族的最北端。
浙江景宁县城。摄影 / 李肃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畲族进入浙江就显得更为重要。从景宁出发,往北一直到安徽省宁国市,都有畲民分布。这使得畲族成为华东地区(除台湾外)最主要的少数民族。
追溯历史,景宁成为中国畲乡并不是巧合,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定的时代背景使它注定成为畲族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