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人传》

《梓人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作者借亲见的真实人物,即“梓人”的传奇事迹为喻,通过“梓人之道”阐述治国的大道。此文善于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多处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精心选择反映主人公性格的思想言行加以集中表现,写人生动形象,说理亦合理自然。基本信息中文名梓人传作者柳宗元作品出处《柳河东集》文学体裁散文创作年代唐代目录1作品原文2注释译文3创作背景4作品鉴赏5作者简介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梓人传(1)裴封叔之第(2),在光德里(3)。有梓人款(4)其门,愿佣隙宇(5)而处焉。所职(6),寻引(7)、规矩(8)、绳墨(9),家不居(10)砻斫(11)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12)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13),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14)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15)足而不能理(16),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17)者。其后京兆尹(18)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19)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20),视木之能举(21),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22)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23)焉。画宫于堵(24),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25)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26)矣。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27)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28)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29),为乡师、里胥(30);其上为下士(31);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32)而为六职(33),判(34)而为百役。外薄(35)四海(36),有方伯(37)、连率(38)。郡有守(39),邑(40)有宰(41),皆有佐政(42);其下有胥吏(43),又其下皆有啬夫(44)、版尹(45),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46),指而使焉,条其纲纪(47)而盈缩(48)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49)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50)知野(51),视野知国(52),视国知天下,其远迩(53)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54)也。能者进而由(55)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56)能,不矜名,不亲小劳(57),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58),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59)艺也。夫然后相道(60)得而万国(61)理(62)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63)、傅(64)、周(65)、召(66)。”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其不知体要者反此;以恪勤(67)为公,以簿书(68)为尊,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69)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70)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或曰:“彼主为室者,傥或发其私智,牵制梓人之虑(71),夺其世守(72),而道谋是用(73)。虽不能成功,岂其罪耶?亦在任之(74)而已!”余曰:“不然!夫绳墨诚陈(75),规矩诚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由我则固,不由我则圮(76)。彼将乐去固而就圮也,则卷其术,默其智,悠尔(77)而去。不屈(78)吾道,是诚良梓人耳!其或嗜其货利,忍而不能舍也,丧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栋桡(79)屋坏,则曰:'非我罪也!’可乎哉?可乎哉?”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80),今谓之“都料匠(81)”云。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 [1]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折叠词汇注释1.梓人:木工。此指建筑设计者。传:文体名。2.裴封叔之第:裴封叔的住宅。裴封叔,名墐,柳宗元的姊夫,闻喜(今属山西)人,曾为长安县令。3.光德里:旧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南郊。4.款:通“叩”。5.佣隙宇:指出劳力以抵房租。隙宇:空闲的房子。6.职:掌管。7.寻引: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十丈为“引”,此指测量工具。8.规矩:木工工具,校正圆形的叫“规”,校正方形的叫“矩”。9.绳墨:木工画直线的工具。10.居:积。11.砻斫(lóng zhuó):磨和砍削,还有琢磨、切磋的意思。12.度(duó):量长短。13.食于官府:受官府雇用。14.直:通“值”,报酬。15.阙:通“缺”。16.理:修理。17.货:钱物。18.京兆尹:官名,京兆府(治所在今陕西西安)的长官。19.委:堆积。20.栋宇之任:房屋的规模。21.举:承担。22.俟(sì):等待。23.愠(yùn):怨恨。24.画宫于堵:把房屋的设计图画在墙壁上。25.进退:等于说“入”。26.工大:技艺之作用甚大。27.体要:主体和纲要。指关键。28.相天下:治理天下。29.徒隶:社会底层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的人。30.乡师、里胥:泛指小官吏。乡师:一乡之长。里胥:一里之长。31.下士:西周时期统治阶级中的最低等级。其上有中士、上士、大夫、卿、公等各级官僚,借以指统治阶级中的各阶级官吏。32.离:粗分。33.六职:指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妇功六种职别。34.判:细分。35.薄:迫近。36.四海:指国家的四境。37.方伯:一方诸侯中的领袖。38.连率:即“连帅”,统辖十国的诸侯。39.守:太守,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40.邑(yì):县。41.宰:指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42.佐政:指郡、县等的副长官,43.胥(xū)吏:办理文书的小吏。44.啬(sè)夫:佐助县令管理赋税、诉讼等事务的乡官。45.版尹:主管户籍的官吏。版:即户籍。46.举而加焉:选拔各种官吏,赋予他们各种职务。焉:代词,指各级官吏。47.条其纲纪:整理纲纪使其有条理。48.盈缩:增减。49.居:安置。50.都:都城。51.野:旷野,指乡村。52.国:诸侯王的封地。53.迩:近。54.绩于成:指房屋设计图经实施而业绩完成。55.由:用。56.炫(xuàn):卖弄才能。57.不亲小劳:不亲自去做小事。58.大经:根本的原则、法则。59.伐:自夸。60.相道:当宰相的方法。61.万国:万方,指整个国家。62.理:治。63.伊:伊尹,商初的功臣,曾佐商灭夏。64.傅:傅说(yuè),商王武丁大臣。65.周:周公,周武王之弟,佐武王灭商,后辅佐成王。66.召(shào):召公,姓姫,名奭(shì),曾佐武王灭商,后与周公一起辅佐成王。67.恪(kè)勤:谨勤恳。68.簿书:文书。泛指具体事务。69.听(yín)听:通“龂龂”,争辩的样子。70.备:完备,完成。71.虑:思考,谋划。72.世守:指固有的经验法则。73.道谋是用:听信过路不负责任的议论。指造屋的主人,不信任梓人的方案而同过路的人商量,结果屋子终于造不成。74.任之:是否信任梓人。75.诚陈:确实已完备。76.圮(pǐ):倒塌。77.悠尔:远的样子。尔:形容词词尾,无义。78.屈:受压而弯曲。79.桡(náo):弯曲变形。80.审曲面势:视材料的曲直形状。81.都料匠:总管材料和施工的匠人。折叠白话译文裴封叔的家宅在德里地方。有位木匠敲他的门,希望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他所执掌的是些度量长短,规划方圆和校正曲直的工具;家里不储备磨砺和砍削的器具。问他有什么能耐,他说:“我善于计算,测量木材。观看房屋的式样和,高深,圆方,短长的适合不适合;我指挥驱使,而由众工匠去干。离了我,大家就不能建成一栋房子。所以被官府供养,我得到的奉禄比别人多三倍;在私人家里干活,我取全部报酬的一大半。”后来有一天,我进了他的住屋。他的床缺了腿却不修理,说:“将要请别的工匠来修理。”我很耻笑他,说他是没有才能却贪图俸禄,喜爱钱财的人。后来,京兆伊将要修饰官衙的房屋,我到过那里。在那里蓄积了大量木材,招集了许多工匠。有的拿着斧斤,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一圈站着,面朝着那位木匠。木匠左手拿着长尺,右手拿着木杖,站在中间。他衡量房屋的承担情况,察看木料的性能酌情选用。挥动他的木杖说:“用斧子砍!”那拿斧子的就跑到右边去砍;回头指着木材说:“用锯子锯!”那拿锯的就跑到左边去锯。不一会,拿斧子的砍,拿刀的削,全都看着他的脸色,等待他的发话,没有一个敢自做主张的。那些不能胜任的人,被他愤怒地斥退了,也不敢有一点怨恨。他在墙上绘了官署房子的图样,刚满一尺大小的图样却细致详尽地画出了它的建筑构造。按照图上微小的尺寸计算,建造起的高楼大厦,没有一点误差的地方。已建成后,在上栋上写道: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修建,原来是他的姓名,凡是被他役使的工匠都不在上面列名。我围绕着一看,感到非常惊讶,然后我才知道他技术的精湛和伟大啊!接着我就感叹地说:他大概是放弃了他的手艺,专门使用他的思想智慧,能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吧?我听说“劳心的人役使别人,劳力的人被别人役使”;他大概是劳心的人吧?有一般技艺的人出力劳动,有才智的人出谋划策,他大概是有才智的人吧?这满可以作为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所效法学习的呀!事情没有比这再相近似的了。那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推荐人材,委任职责,发出命令,指派任务,整顿纲纪,进行增减,统一法治。这就好像梓人有正方圆和定曲直的工具而绘制出图样似的。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自己的职务;安置天下的老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看了国都就了解了郊外,看了郊外就了解了诸侯国,看了诸侯国就了解了整个天下。那些远近大小的国事,可以根据手中的图本来研究,了解。这就好像梓人在墙上绘画官署房子的图样而完成工程一样。把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并充分发挥他的本领,使他不必对任何人感恩戴德;把没有才能的人辞退,让他休息,他也不敢恼恨。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不干涉众官的工作,每天和天下的杰出的人材一起讨论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这就象梓人善于运用众工匠而不自夸手艺一样。这样以后,做宰相的道理才算懂得,各诸侯国才得到了治理。做宰相的方法真正掌握好了,全国各地真正治理好了,天下的人就会抬头仰望着说:“这是我们宰相的功劳啊!”后人也会根据史书记载的时事迹:“这是那个宰相的才能啊!”那些不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却与此相反。他们以谨小慎微,忙忙碌碌为大事,以抄写官署中的文书,薄册为重责,夸耀自己的才能,自尊自大,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干涉众官的工作,侵夺部下官吏应做的事拿来自己做,并洋洋得意地在相府夸耀自己,却丢掉了那些重大的,长远的事情。这是所说的不懂得做宰相的道理的人。这就象梓人不懂得绳墨可正曲直,规矩可画方圆,寻引可量短长,暂且夺取工匠们的斧子刀锯来帮助他们发挥技艺,却又不能完成他们的工作,以至于事情失败,使用了他们却没有成功一样。这不也是错误的吗?有人说:“如果房子的主人,依凭他的知识,而干涉木匠师傅的规划,不采用师傅世代相传的悠久经验,导致房子垮了,难道是木匠师傅的过错吗?哪是因为主人不信任木工师傅的才造成的呀!”我说:“不是这样!因为绳子、墨汁、圆规和尺的测量都很明确,高的地方不能随意变低,狭小的不能随意扩大。如果按照我的计画,房子就很坚固,反之不按照我的设计图,房子就会倾倒。如果主人甘于房舍不坚而易坍塌,木匠师傅只好带着自己的技术和智慧,欣然离去。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妥协,才是真正的好木匠师傅呀!反之,如果贪图钱财,容忍主人的干涉,不愿意离去,不坚持房子的建筑原则,有一天,栋住或横梁歪了,房子倾倒了,木匠师傅就推卸说:'这不是我的过错呀!’可以这样吗?可以这样吗?”我认为:因为木匠师傅之道与宰相之道很类似,所以特别写下来,然后收藏起来。在古代,木匠师傅又称呼为:“审曲面势”的人,在今天,则被称为:“监督建筑之人”。我所遇到的这位木匠师傅姓杨,隐去了他的名字。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这是柳宗元的早期散文,作于在长安为官时期。此德宗贞元十四年(798),柳宗元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后调蓝田尉,其间曾他初入仕途,对当时朝廷政出多门、吏治混乱的状况有所觉察,深致不满,他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关键在于执政者须明为相之道,能够统揽全局,善于用人,是故作此文以喻事。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折叠文学赏析文章开始是对梓人的概括介绍。某天梓人叩裴封叔的门,请求赁间空房住。此人专门管施工技术,所以家中没有磨刀石和锛凿斧锯之类的木匠家具。他的技艺是擅长估计用料,可以依据房屋形制的要求,指挥其他工匠营造,离开他,一间屋子也盖不成。此处描述妙处有四:一、布置居室场景,生活气息更浓。二、典型环境有助于突出人物特征,说明梓人于具体操作的确一窍不通。三、使作者的怀疑更有依据。四、逼出下句的怀疑之语,致使文章波折,更加跌宕多姿。第二段先写施工现场所见。材料具备,众工集齐,持器械环梓人而立,听候吩咐。二、梓人计算了房屋的需要,又打量木材的条件,接着指挥群工操作,群工亦唯命是从,不敢自作主张。三、不胜任的工匠被斥退,不敢埋怨。四、画建筑图于壁间,大不盈尺,按比例放大,盖成房屋不爽分毫。五功成,独书梓人之名于梁栋,其他工匠一概不列。随后写作者见此情景,先是惊愕梓人技艺之精湛,疑惑尽消;随之恍然有悟,方知梓人乃放弃具体手艺,集中所有智慧,掌握本行技术要领的人,是靠脑力劳动指挥别人的人,是靠智慧出谋划策的人。以上对施工现场的描述极简练生动,而且语无虚设,尽是含蓄地为下文张本。一连串的赞扬,则是为揭示正题蓄足气势。以下即道出此文主旨:梓人的工作足可为宰相辅佐天子治理天下的法则,天下万事万物没有比这个更接近于宰相之道的了。第三段照应上述梓人各点,分条陈述宰相之,文章至此方进入正题。治国的具体工作由百官分任,就像实际操作的众工匠。正如梓人不亲自动手一样,宰相也不需要躬亲庶政。二、宰相的任务是条理治国大纲,统一天下法律,举人授职,指挥百官去做。好像梓人掌握技术标准,由众工操作一样。三、宰相治国应由近以知远,由小见大,使天下之士各得其职,天下之人各得其所。好像梓人按图造屋般收到成效。四、对有才能的人升而用之,但不能使他感激个人之恩;对不胜任的则退而不用,又要使他不敢恼怒。不炫耀才能,不矜名声,不阻碍众官的工作,每天只和才讨论治国大道,就像梓人擅长使用工匠而不以技艺自夸一样。四点陈述完毕,随即总结一句:如此则宰相之道得而天下治,接着又引出第五点:天下大治,世人皆归功于宰相而不及众官就像室成独标梓人之名而不列众工匠一样。这样叙述能够避免五点并列所造成的沉闷之气。最后以赞语结束本层意思,而又引出相反的一面。通过正反两面论述,把宰相之道阐发得更为透辟。作者先假设一种意见,即有人认为,如果主人自以为是,牵制梓人的谋划,改变他固有的成法,而滥用他人意见,就算房盖不成,难道是梓人的过错吗?责任应在主人一方。作者则认为,按规矩设计好的就不能更改。原本按设计盖成的房子会很牢固,不按设计盖成要坍塌,即使主人宁要塌的,我也只能收起自己的意见而离去。也许有的贪图主人报酬而改变自己的设计,服从主人的要求,最终梁弯屋倒,能说不是梓人的过错吗?宰相之道,重要的一点是怎样处理与国君的关系,经此一辩,形象地说明了应该坚持原则,不合则去,不可贪图禄位而迎合上意的道理。本段内容以驳难的方式来表现,显得通篇举法富于变化;以这种方式结尾,也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活泼性。最后补出何谓梓者及梓者姓名,文章戛然而止,干净利落,形式也颇新颖。折叠名家点评宋·黄震《黄氏日钞》卷六十:戒烦苛之扰。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梓人传本吕览庄注》:迂斋云:“《梓人传》规模,从《吕氏春秋》来。”愚按吕氏《分职篇》云:“使众能,与众贤、功名大立于世。不予佐之者,而予其主使之也。譬若为之宫室,必任巧匠。奚故?曰:匠不巧,则宫室不善。夫国,重物也。其不善也,岂特宫室哉!巧匠为宫室,为圆必以规,为方必以矩,为平直必以准绳。功已就,不知规矩绳墨,而赏匠巧也。匠之宫室已成,不知巧匠,而皆曰善,此某君某王之宫室也。”柳子立意本于此。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卷四:次序摹写,井井入构。明·孙鑛批《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全集》卷二:落笔如烟云,得《史》《传》《国》之髓,方是古文。明·程戴翼批《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全集》卷一:如李光弼将兵,部伍刁斗,虽不临阵,森然不乱。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九:前幅细写梓人,后幅细合相道。段段字字句句精练,无一懈字懈句懈段。清·储欣《唐宋人大家类选》卷十三:胸中实实见得相道如此,借梓人发出。叙梓人处极重,后自省力。清·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河东先生全集录》卷三:分明一篇大臣论,借梓人以发其端、由宾入主非触而长之之谓也。王弇洲乃云:形容梓人处已妙。只一语结束可也喋喋不已,复而易厌。如弇洲言是,认煞公为梓人立传而触类相臣,失厥指矣。清·吕留良《古文精选·梆文》:文以理胜,又间架峻整,文势跌宕,造语精警,可谓尽善。荆川乃云文体方,不如《圬者》圆转。此等讲究,适见荆川之陋。通篇喻相体,末一段用舍行藏之道,所论益。前段犹萧、曹、房、杜所能,后非伊、吕莫能与也。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初编卷五:相臣贵知大体,而大体在于识时务善用人。天下之治乱安危,即相臣所以为能否,非可以才艺见长也。陈平不对决狱,丙吉不问杀人,虽未必能尽为相之道,第其言颇得不亲小劳不侵众官之意,实千古相臣龟鉴。是篇借梓人能知体要,痛发其通于相业。段段回应,井井曲尽。文中亦有规矩绳墨者,史称其善于文,且以是篇与《郭橐驼传》,均赞其文之有理。洵不易之评矣。清·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钞》卷四:相臣之道,备于此篇。末段更补出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意,是古今绝大议论。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三十五:“凡执用之工不在列”,工作功。“为乡师里胥”至“以就役焉”世得云:周官乡师职尊,不与里胥对举郡守以下又以秦汉官制混之,而意义复与上文不殊为多而已。……李云:上半截论梓人处悉无漏义矣,便以末意作收场。而曰梓之道类乎相,岂非引而不发,意味深长。文之极佳者也。中间详释,翻成赘剩。清·昊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九:前细写梓人,句句暗伏相道。后细写相道,句句回抱梓人。末393又补出人主任相、为相自处两意。次序写,意思满畅。清·过珙《古文评注》卷七:写梓人却写得体尊望重,运筹如意,便不是单写梓人。入后通于相道之大,句句就梓人回抱说,乃知写梓人早已写相,故特意写个体尊望重也。清·孙琮批《山晓选唐大家舞州全集》卷四:此传分两大幅看。前半幅详写梓人,后半详写相道。前半幅写梓人处处隐伏下半幅,后半幅写相道处处回抱上半幅。未幅另发一议,补出不合则去,于义更无遗派。清·浦起龙《古文眉诠》卷五十四:榈楹整齐,材植翰会,文便似京兆官衙。稍嫌结体版实而尽,然为功制举家甚溥。清·李扶九《古人笔法百》卷九:一梓人耳,看出宰相之道来,小中见大,识解高卓,笔力劲健,无怪韩、柳并称也。其作意,大抵规时相耳,亦有自命之意。又书后:然而梓人可方治道,古人固已先柳子言之矣。而柳子游艺之顷,亦即独有会心,非其志道据德依仁之后,而能读书有得若是乎?古谓宰相须用读书人,柳子者,可谓能读书矣。惜乎,当日未得假手一试也。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英志《古文观止注评》:此文显然是针对中唐宰相平庸无能而发,乃是一篇大臣论。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王凌皓《韩愈·柳宗元教育名著导读》:《梓人传》着重论述了统治者关于人才选拔的原则、方法与途径;以小喻大,通过“梓人之道”阐述治国的大道,不仅使文章文意更加严整,同时也通过巧妙而形象生动的艺术处理揭示出身居高位者应懂得善用人才,灵活客观地厘定人才标准,突出体现了柳宗元的人才思想。 [2]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二十一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授校书郎。二十六岁又中博学宏词科,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改革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山水游记多有寄托,尤为有名。寓言笔锋犀利,诗风清峭幽远。著有《河东先生集》。[3]参考资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