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新技术革命中的新基建与新经济

本文主要内容发表于《人民日报》2021年6月18日。
人类社会全球化的发展中,数字化信息技术支持的新经济发展被称为新技术革命,从互联网的兴起开始,到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已进入了从移动互联到万物互联,再到智能化的发展阶段。支持这种数字经济发展,须推动为其打造具有基础设施支撑力的新基建,这对于实现可持续的创新发展和全局的共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命题。
首先,支持新经济、新技术革命来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从当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的燃眉之急来看,抓紧新基建,是从抗疫常态化直到战胜疫情过程中扩大内需、支持形成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在疫情突发后,数字经济对维持经济社会的基本运转功不可没;在对接以持久战思维持续抗疫的努力之中,亟需以新基建支撑数字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不断地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内需就会由此而形成一个非常可观的发展潜力释放机制和对于外部不确定性的抗御机制。
其次,不仅要以新基建支持由应对疫情短期冲击演变成中长期持久战抗疫带来的挑战,而且还要看到整个中国面对“十四五”一直连接到2035年远景目标、对接“新的两步走”现代化进程中,为真正把握好战略机遇期,完成新旧动能的转换,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后劲,一定要让新经济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而对此新基建的意义和功能极其重大:为形成足以支持“中国梦”梦想成真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后劲,一定要充分发挥新基建在新时代现代化战略贯彻实施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第三,新基建在中国具备大有作用的空间,中国经济社会的成长性,正是一个与之对应的客观基础。改革开放以后解放生产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来说,我国工业化现在还是处于从中期向中后期与后期转变的阶段,前面的成长空间还相当可观,而完成工业化必然伴随城镇化继续推进其高速发展阶段,这又必然得到坚持市场化、国际化的助力,再加上我们的信息化,这就是在不断释放中国成长过程中,这一全世界最大人囗规模发展中新兴市场经济体无与伦比的需求,这个需求得到的供给是什么?就是中国以内循环为主体并和外循环相互促进形成的全球有效供给。因此,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这绝不是一句空言,而其中的新基建,将是渗透于我国于全球化背景下全面经济社会成长过程的重要积极能动因素。
同时,新基建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在改革的深水区攻坚克难推进现代国家治理,充分发掘数字经济的潜力空间。在新基建的推进过程中,中国的民营企业应该、也必将积极参与其中,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形式的创新发展和升级发展中,抓住可能的机遇,继续支持打开中国经济成长和发展的巨大潜力空间,进一步焕发活力,实现新发展格局之下全面的高质量发展。

贾 康 简 介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是北京、上海、福建、安徽、甘肃、广西、西藏等地方政府特聘专家、顾问或咨询委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高校特聘教授。1988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1995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多次受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之邀座谈经济工作。担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讲解人之一。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库专家委员会成员。2013年,主编《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发起成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任首任院长、首任秘书长,第二届理事会期间任首席经济学家),2015年-2016年与苏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给经济学》、《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以及《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获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的“2016年度中国好书”)》,2016年出版的《供给侧改革十讲》被中组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图书馆评为全国精品教材。2017年后又撰写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径》、《供给侧改革主线上的未来财税》、《财政学通论》等多部专著。根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估》公布的2006~2015年我国哲学科学6268种学术期刊700余万篇文献的大统计分析,贾康先生的发文量(398篇),总被引频次(4231次)和总下载频次(204115次)均列第一位,综合指数3429,遥居第一,是经济学核心作者中的代表性学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