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节气】火树银花明如昼,甘霖普降春意暖
北宋,元宵节。
一位20岁的读书人在这一天启程,赴京赶考。一路上花灯彩旗站招展,各式各样的灯谜纷至沓来。书生来至一高门大户,走马灯上没有灯谜,只有一副上联: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原来是为小姐招亲。读书人思索良久,不得下联,暗暗记在心中,扬尘而去。
来到京城,考试开始。主考官看着随风而动的飞虎旗吟出上联: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书生大喜,立刻将记在心中的对联吟出,进士及第。
归乡报喜途中,得知主人家的上联还未有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上联与之相对,遂喜结良缘。
这位传说中的幸运儿,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北宋宰相王安石。
关于元宵节的由来,众说纷纭。
据说元宵节创立于汉文帝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专权;不过伴随着汉文帝继位,这一局面彻底扭转。为纪念正月十五平定“诸吕之乱”,汉文帝便在每年的这一天放假一日,朝野上下尽情欢愉。
发展至唐代,元宵节从1日延长至3日,似乎不如此不足以表达盛唐气象。唐代苏味道就曾以《正月十五日夜》赋诗一首,写尽了长安城的热闹与繁华: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华灯初上,人们的夜生活正式开启;影影绰绰的花灯照耀着盛装出行的百姓,歌儿舞女亦并肩而行。欢快的歌声此起彼伏,祈愿快乐的日子天长地久。
不过若说起史上最长元宵节,则非明朝莫属。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之初就对元宵节十分重视;为充分表达盛世气象,他将元宵假期从唐代的3天,延长至10天。
从此后,明朝历代君王不仅沿袭着10天的假期,更积极举行燃灯仪式,祈祷国运太平,风调雨顺。
于今人而言,只有走过正月十五的大门,新的一年才算是真正到来:除夕的烟火阑珊,元宵的华灯绽放,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一阵和暖微醺的春风……都给予我们无限力量。
2019年的元宵节,更为特别。
盛世繁华中,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今日雨水。甘雨时降,万物以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描述“雨水”:
正月中,天一生水。
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
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对于饱受冬日寒冷之苦的动植物们,“雨水”仿佛是“春天”的信号:“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
不过,尽管如此,寒冷仍是主旋律。郑板桥有两句诗十分传神的写出了此时的温度: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此时,冬日余威犹在,即便是想要撩拨柳树,春风也是小心翼翼的。若到“春分”时刻,春回大地时的春风,想来是会“肆无忌惮”了。
田间地头,路边桥边,若隐若现一抹春意盎然的绿色。
那是希望诞生的地方,无限生机荡漾。
唐代无名氏留下一首禅诗,写出了春意的悄然而至,也道出了人生真谛。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伴随着春天的到来,梅花将要与我们暂别;继之而来的菜花,杏花与李花。
油菜花花期很长,温度较高的地方,二月就已绽放,陆陆续续到五月。曾经,绿色的铁皮车与金黄的油菜花,是摄影师镜头下最靓丽的风景。
几乎与油菜花同时出现的是二月兰,二月兰还有个名字叫“诸葛菜”。
相传,蜀国丞相诸葛亮,担心长途作战军粮供应不及时,就让将士们在沿途播种二月兰。待大军归来之日,道路两旁的二月兰早已长成可以食用的样子。
杏花温润客人。宋代绝句中有两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小雨淅沥,将杏花滋润得更加柔嫩;春风轻抚,拨弄柳条轻舞飞扬。
“桃红李白”,道出李花的出尘之姿。
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用两句诗写出了李花的令人惊艳:
小小琼英舒嫩白,未饶深紫与轻红。
经历了一季寒冬,春天在千呼万唤中姗姗而来。
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这样描述“春天的诱惑”,“花可熟观,鸟可倾听,山川云雾之胜可以纵游”……
雨水喜逢元宵。
火树银花中,甘霖普降。
春日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