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大讲堂】形声,独占鳌头的融会贯通(一)

从前有个纨绔子弟,号称自己是读书人;从小好吃懒做,不学无术。尽管请过的先生不少,但他依然是常念、常写白字错别字;参加科举考试就更是妄想了。

后来,读书人结婚了,有了一个贤惠的妻子,夫妻二人感情很好。一天,妻子生病了,想吃新鲜的枇杷。读书人二话不说,顺手写了张纸条,就打发家中哑仆去买;他比划着告诉哑仆,这是需要去水果摊购买的东西。哑仆尽管不识字,但非常听话,出了门就直奔水果摊。到了摊前,把纸条递给老板;老板识字,一看就笑了,指着对面的乐器店,暗示哑仆他要买的东西在对面。

哑仆进了乐器店,店主一看,笑得前仰后合,还在纸条上写了一句话:“这东西不论斤买,实在没办法卖给你。”无奈,哑仆只好悻悻然回家。读书人一看他空手而归,火冒三丈;看见他递过来的纸条上那句话,更是生气:“怎么没法卖!胡言乱语!”病榻之上的妻子拿过纸条来一看,不由得笑出声来:原来,读书人将“枇杷”写成了“琵琶”……

看!随着人们认识事物的范围不断扩大,即便是用不同的字来表达不同的意思,都极有可能因为读音的问题而产生混淆。那么如果是同一个字来表达很多意思呢?自然更不能避免。这样,就需要一种新的造字方法,来适应大家不断发展的交流需求。

我们常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过来会作用于物质基础。为此,当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活动范围与交流内容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时,语言文字作为上层建筑的代表之一,就需要努力适应人们的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汉字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也是形声字出现的重要原因。

我们都知道,目前主流的造字方法,仍是由许慎提出的“六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的内容。之前分享过的象形、指事、会意,都曾经在汉字发展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也切实推动着汉字的发展;但毋庸置疑的是,无需等到现在,即便是商周时期,它们就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了。为此,急需一种新造字法出现;“形声”,就在此时应运而生。

形声,是迄今为止汉字造字法中地位最高、产量最大、效果最好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伴随着形声字数量的不断增多并逐渐占据汉字舞台的主角位置,形声字的重要性就在实践中充分体现了出来:商周时期,形声字所占比重大概在20%左右;发展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时期,就已经占据了80%甚至更多的份额;到我们现在,整个汉字系统中形声字的数量更是高达90%以上。——如果不是真正好用,人们又怎么可能一代一代地促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呢?

形声字的地位毋庸置疑,它出现的原因我们刚才也说过——社会的发展。不过,这只能算是形声字出现的原因之一。因为社会发展,与其说是促进了形声字的产生与发展,倒不如说是促进了汉字的不断发展。因而,除了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其他造字方法的“不给力”,也是促使形声字产生的重要原因。

语言与文字,二者密不可分;语言与文字,隶属于不同的符号系统。著名的“鸡生蛋,蛋生鸡;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很令人费解,但语言与文字的关系却清晰可辨:一定是先有语言,再有文字。想想看,原始社会,人们没有文字;但这并不妨碍彼此交流,因为有语言。所以,文字的出现,根本上是为了记录语言的。这其中,文字也经历了一个摸索发展的过程,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发展趋势:从最初的重视字形,到后来的重视读音,最终的字形与读音并重。

我们先来看汉字中出现的第一类文字:象形。

之前我们介绍过,象形主要是通过描摹事物的外形特征来传递词义。但是,且不说大千世界,万事万物不胜枚举,无法穷尽;就说近在眼前的有些事物,形态上极其相似,用象形根本无法分辨。譬如说狼和犬。我们有一种犬种,称之为狼狗,说明狼与狗之间,有时候很难区分。肉眼都无法分辨的事情,通过图画怎么能区分?

再比如我们有很多女性长辈,奶奶,姥姥,妈妈,婶婶,姑姑;也有很多平辈的的女性亲戚,姐姐,嫂嫂……如果我们像用“象形”来区分,是不是难于登天?大家都是女的,年龄也大都相仿,象形着实无法区分。

至于指事字与会意字,他们虽然不是主要从形体出发,但指事希望通过形体的部分特征来表达含义,会意则需要形体的组合来表达含义。很显然,部分特征也好,组合含义也罢,并不能让字义看起来一目了然。

如此一来,随着交流范围的扩大,交流内容的深入,原有的文字很难实现记录语言的功能,怎么办?在这点上,颇有些古今一致的做法。

记得当年读大学时,笔记记的飞快;但是同学们想要誊抄我的笔记时,还需要我讲解。究其原因,是我在记录老师所讲内容时,遇到很复杂的字,就会选择一个相对简单、读音相近的汉字来代替;一般情况下也是自己经常会用到的字,所以总能记得本字是什么。当然,放到我们现在,这肯定是错别字;但是在古代,这种方式,叫做“假借”。关于“假借”我们会在下一专题中去分享,这里就不展开了。

“假借”看起来是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假借”习惯。即便逐渐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也肯定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区范围内的。更何况,如果我们任由“假借”发展,最终汉字这个庞大的系统必定会瘫痪。

由此可见,已经出现的造字方法,都不太可靠。

除了不容易区分,以象形为代表的这一类表意字,其实还有一些自身的局限性。无论是象形,还是指事或会意,表达内容更多情况下是比较直观的事物,太过抽象的概念或者文言虚词,就很难准确表达了。

不仅如此,就象形而言,既然是图画,多少有些“穷尽”的意味,概括性就会较差。若任其发展,汉字的数量,恐怕会比现在还要多。

更何况,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现在我们使用的汉字,已经是经过多次简化后的模样。即便是原来一目了然的含义,现在也无法辨认了。

图画不行,因为渐渐失去了见形知义的功能;“假借”也不行,一词多义增加了理解的困难。于是,“形声”造字法,千呼万唤始出来。作为兼备字形与读音二者之长的造字法,刚一出现,就焕发着让人无法忽视的光彩。比如我们都学过的《元素周期表》,当年背得心力憔悴:不仅是因为数量多,更因为好多元素的名字似乎都不认识。其实今天想来,它们不正是利用“形声”造字法的产物吗?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形声字的产生归纳为三点:

       第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交流范围的不断扩大,对文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汉字六书”中的其他“五书”,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不能满足造字以及用字的需求。

       第三,形声字本身形音义结合的优势,充分满足了记录语言、表达交流的要求。

或许有时候,我们会希望:某一天,突然有一个绝佳的好机会,不偏不倚,正好砸在我们头上。这样的事情,未必一定不会发生。机会果真来了的时候,我们是否能接得住?毫无疑问,社会发展也好,其他造字法有缺陷也罢,对“形声”而言,只不过是为它的出现创造了一个绝佳的环境。但显而易见,若没有自身的不俗表现,它由怎担得起传承记录中华文明的重任?

(0)

相关推荐

  • 对近百年来漢字學研究的反思

    肇始于春秋战国时代的正名,零星见于先秦的文献.漢字學应该肇始于东汉时期的许慎编写<说文解字>,已经历了二千年漫长的岁月.今天,当回首漢字學研究的历程时,当今學者分为两个方向,一.尊崇许慎& ...

  • 【汉字大讲堂】千变万化“涨姿势”之口若悬河

    语言的力量究竟有多强大?我在<三国演义>中算是开了眼界. 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面对东吴二十几位多才多智的儒生,诸葛亮一人力战群英.虽然站在&q ...

  • 【汉字大讲堂】千变万化“涨姿势”之眼观六路

    古代读书人往往都有着"学而优则仕"的想法,至于终极目标,则莫过于成为一代帝师,影响国政.当然,这种人物肯定是凤毛麟角了.不过"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总是一种 ...

  • 【汉字大讲堂】汉字魔术:千变万化“涨姿势”

    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汉字起源". 关于汉字起源,除了我们最熟悉的"仓颉造字"说,之前我们还分享了"八卦说",其依据记录在<周易> ...

  • 【汉字大讲堂】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有人说,人生在世,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不是说不必奋斗,不必努力,说的是不必太介怀. 那么,何谓生,何谓死呢?不妨先来猜猜看,下面两个甲骨文,哪个是生,哪个是死? vs 留个不是悬念的悬念(因为我想大 ...

  • 【汉字大讲堂】人生易老天难老,白头搔更短......

    皇帝将相,公子王孙,贩夫走卒,平头百姓,身份地位不同,生活环境不同,但大概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你觉得呢? 搁置这个问题,说说我们都熟悉的一个小姐姐吧! 嫦娥,放在当下,绝对是最热门的网红小姐姐:说起 ...

  • 【汉字大讲堂】致青春,成长的智慧

    网上曾经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 三十岁之前的相貌是爹妈给的 三十岁之后的相貌是自己造就的 或许说"放之四海而皆准"有点儿夸张,但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却是一定的.莫说三十岁,其实当我们走进 ...

  • 【汉字大讲堂】与孩子有关的二三事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的流逝,从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按照惯例,胎儿期.幼童期之后,我们应该妥妥地进入到成长期.但是,孩子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中,也还有很多事我们不得不 ...

  • 【汉字大讲堂】小蝌蚪找妈妈,汉字这样讲!

    人生路漫漫,经停几站? 上次我们已经给出了答案,四站: 胎儿期 孩童期 成熟期 衰老期 我们也认识了胎儿期的主要汉字,"巳".从"巳"的甲骨文字形看,就像一个尚 ...

  • 【汉字大讲堂】人生路漫漫,经停几站?(一)

    如果说之前的分享属于理论建构,那么从这一次开始,我们就要正式进入到形象而生动的汉字王国了.在哲学家眼中,万事万物总有着彼此相通的道理:尤其是在中国古老的哲学理论中,这"道"更统摄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