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雅生活】一条升官发财最快的路......
孔子有句话说得好:“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有何深意?
君子厌恶一种人,这类人有个显著特征:明明是自己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却一定要为自己的贪心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用一句不登大雅之堂的俗语来说就是“挂羊头卖狗肉”,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终南捷径”恰如其分。
唐初世家子弟卢藏用,年少时以才华出众而闻名;不料及其年长,却在科举考试中失利。眼瞅着科举入仕的道路行不通,他就在都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开始了自己的隐居生活。一段时间以后,卢藏用以“隐者”姿态为自己赢得了 “贤名”;唐中宗时期,终于受邀入朝为官。
道学宗师司马承祯,曾是卢藏用的好友,更是赞叹李白有“仙风道骨”的忘年之交。因其身份学识,皇帝时不时召其入宫讲道。有一次,司马承祯离开皇宫时卢藏用前来送别;他对卢藏用表达了自己想要隐居天台山的愿望。卢藏用不解其意,对司马承祯说:“何必舍近求远?终南山就有很多好地方啊!”
司马承祯立刻就明白了卢藏用的意图,笑着说:“在我看来,终南山不过是通向官场的一条便捷之路罢了。”
卢藏用闻言,羞愧难当。
“终南捷径”的典故便由此而来,今天我们常用来比喻急功近利者为达目的所采用的最便捷通道。
“捷径”二字,称得上古人判断为人品性的标准之一。
孔子弟子子游曾在武城担任地方长官,公休归来拜见老师。
孔子询问弟子,武城为官是否留意人才,子游便向老师推荐了澹台灭明。唯一的理由就是“行不由径”。简言之,做人做事从不会“抄近道儿”,踏实本分。
后来,澹台灭明也成为孔子弟子,位列七十二贤人之列。
其实历史上,在“隐士圈儿”,声名卓著的也是大有人在。比如我们熟悉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汉朝初年多次拒绝汉高祖刘邦邀约的“商山四皓”……都以极其坚决的态度表达着自己不愿同流合污、超然物外的立场。
当然,也有一些人,完全摆脱红尘俗世不大可能,就想为自己寻觅一块暂时栖息的清净所在……“山斋”应运而生。
说起古人的山斋,后世皇帝的“避暑山庄”,我们今天的“度假别墅”或许有几分形似;至于本质则大不相同:古代“山斋”,为的是安放自己的灵魂,暂时获得远离世俗的宁静;今天的“度假别墅”,承接的是八方游客,要的就是换一处热闹罢了。
山斋称得上私密空间,内室第一“不可太敞”,第二必须“明净”。若太过宽敞,则要消耗更多目力精力去四处观望;若不够明亮清雅,则气定神闲不可得。
“知音难觅”,古今如一。若能不时邀请三五知交好友品茗弹琴,静坐参禅,于古于今,都称得上是一大乐事了。而山斋,无疑是最佳去处。
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室外中庭若没有植物点缀,也失了韵味。至于花草树木的品种,没有定论,因人而异。若是还想凑些趣儿,春夏里拿一些饭食汤汁儿浇在中庭的边缘处,阵阵雨水过后,毛茸茸的绿苔藓就会沿着砖石的缝隙生长出来,煞是可爱。
细节中更能体现雅致。山斋台阶之上,以“翠云草”铺陈。其实也不拘是什么草,只要能沿着台阶密密挨挨地生长,总会茂盛得青翠欲滴,似水面浮萍。
读书时学校教学楼外有大片的爬山虎,仿佛为大楼披上一件绿色的外套;古人更多采用“薜荔根“,攀爬能力丝毫不逊色爬山虎。当然,在追求简约风格的文人雅士看来,满墙壁的绿色”虽有幽致,然不如粉壁为佳“。所谓”粉壁“,也就是我们常见的素色白墙。
就连隋朝权臣杨素,也曾写下“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的佳句,来表达自己在山斋之中所收获的难得的清净时光,“无闷”心境。
“山斋”对古人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或许南朝吴均一封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面对浩渺壮阔的大自然,吴均心旷神怡之余生出绝佳两句: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红尘中追名逐利几经沉浮的人,看到崇山峻岭也难免会平静下来;忙于事务忘却初心的人,看到幽静山谷恐怕也会流连忘返。
所为者何?不过是山川秀色或易得,静气宁心常难觅;唯山斋之宁,可得心斋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