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行天下】方伟:《行吟小集》
【按】丁酉四月月十六日至二十一日,余与江兄往南京、常熟、滁州、阜阳等地作文化考察,一路得诗词23首,楹联4副,古文2篇。因行旅匆匆,无暇雕琢,粗制滥造,尚待推敲。今一并发于此,祈方家教正。
丁酉四月三十日,濯缨
赴南京途中
我向金陵去,沿路花红紫。
今宵何处宿?应傍长干里。
袖招六朝风,目接秦淮水。
何所为而来?试问方夫子。
与江兄同游采石矶
一度秋春转,重登采石矶。
青烟牛渚水,绿草谪仙衣。
地僻游人少,山高啼鸟稀。
苍茫天地我,此去与谁归!
注:去年九月,余自开化而往宣城当涂,而至采石矶访李太白遗迹,自谓一别,再见何年?不意今日与江兄往南京,本欲经六安停车午餐,错过路口,遂从马鞍山出,因得再游采石矶。濯缨识,时丁酉四月十六日也。
晚过总统府
慈湖棺久厝,旧府我新来。
壸路风常扫,禁门天对开。
春残花忆主,地湿砌生苔。
忽有零星雨,冰凉滴两腮!
注:是日南京江兄父女于总统府旁某酒家招待我与江兄一行。南京江兄,京剧琴师。其女,程派名角。
夜宿南京
虎踞龙盘地,年年秋复春。
大江千古浪,金粉六朝人。
明灭观灯火,兴亡思果因。
夜深犹不寐,敢作葛天民!
金陵怀古
一
蒋山高耸大江滨,满眼楼台次第新。
日暮风吹丝竹响,莺花犹似六朝春。
二
兵后江流试尚温,遗民于此荡无存。
诸君何事轻王导?毕竟新亭有泪痕!
三
长江果不管兴亡,满店吴姬压酒香。
燕子矶头观白水,老城墙上对斜阳。
四
杨花糁径雨霏霏,是处人家燕子飞。
望去虽无王谢宅,满堂文武尽乌衣!
谢南京江兄父女晚宴
旦角琴师萃一门,况能才艺跨京昆。
醉人不只陈年酒,绕座菱歌带雨温。
注:江兄为京剧琴师。其女江汁,为南京京剧台柱,程派名角。复能唱昆曲。席间合唱一段皂罗袍,专家到底是专家!
浣溪沙·江苏大剧院观剧
剧院轻吹夏夜风,旦生净丑舞台中。一场大戏演从容。
说唱之间旋律主,鼓锣而外彩灯红。一轮圆月正当空。
南京
六朝文物草连空,地貌山形入望中。
人世转头皆作古,江流到此尚朝东。
登台静沐前滩雨,垂袖轻招夏日风。
遥看更疑王气在,引人思绪到无穷。
注:首句借杜牡诗一用。
访常熟翁同和故居
丁酉四月十八日上午,与江兄自南京抵常熟。乡谊张军招待,午休后,张军陪游翁同和故居。昔曾有一联曰:“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盖于翁颇有微词,然翁家两代帝师,荣在史册,岂特常熟一隅哉!
一代名流在,山川气象奇。
才堪家国倚,学为帝王师。
墨宝观文藻,松风想令仪。
像前留小影,以此作箴规。
吊虞仲墓
太伯三辞让,虞君亦象贤。
文身兄唤弟,筚路水生烟。
草昧归王化,荒丘作稼田。
至今思至德,犹赖镇山川。
注:古公亶父(太王)生三子,长曰太伯,次曰虞仲,三曰季历。季历生子姬昌(周文王),古公曰,吾家之兴,其在昌乎!太伯、虞仲闻之,知古公欲传季历以至姬昌,二人乃逃至吴地,断髪文身,示不北还。古公乃传季历,至文王而兴周。
孔子于太伯虞仲甚多之,曰:太伯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太伯处苏州,后为吴君。虞仲处常熟,此山乃名虞山。太伯无嗣,虞仲继为吴君。至武王伐纣,大封诸侯,求太伯虞仲之后。虞仲之后名周章者,已为吴君,乃另取其后,回中原另建虞国。后晋献公假虞灭虢之虞,即由此而来也。
又:筚路,柴车也。
吊言偃墓
百越有贤者,深山出凤凰。
拜师于至圣,传道入南方。
弦诵而通治,牛刀自吐芒。
孔门排九哲,千载仰文光!
注:言偃,字子游。常熟人,孔门十哲之一。子曰:德行,颜渊、闵子蹇、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此即孔门四科之十哲。言子游居其一也。
《论语》载言偃言行凡三见:其一,子游问孝,子曰色难,至于犬马皆有养也。其二,子游为武城宰,孔子至,闻弦诵之声,子曰割鸡焉用牛刀。其三,子游向孔子推荐澹台灭明,谓其行不由径。
昔读论语,甚喜言偃通达,不意竟出于此也!
夜访常熟破山寺,用唐常建韵
且喜破山寺,犹藏对面林。
沿途灯火暗,绕宅水流深。
梵呗清人耳,风幡动我心。
更行常建路,吟诵听馀音。
注:是日晚餐前,张军指对面虞山之麓曰,此间有一古寺,名破山寺。余立时诵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张军曰正是此寺。饭后张军引江兄与我等径至其处,寺门深闭,而僧人正做晚课,经声破门而出,乃怅然而去。
常建诗曰: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又:破山寺又名兴福寺。
和沈玄咏常熟作
吴山越水久知名,忽驾罡风到此行。
百级阶通言子墓,九重雲护仲雍城。
飘然杖履寻无迹,铿尔弦歌听有声。
俯瞰尚湖天镜在,白雲倒影两分明。
附:沈玄原作
吴下琴川古有名,放舟落日偶经行。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
齐女墓荒秋草色,言公家在旧琴声。
我来正值中秋夜,一路哦诗看月明。
注:仲雍,虞仲又名仲雍。
初到滁州
四望皆山也,州名仍以滁。
临风思太守,就隙泊单车。
嗟我二三子,寻君六一居。
诗成还自咏,欲共醉翁书。
滁州与江兄等小酌
莫辞今夜酒盈盅,拟向滁州学醉翁。
千百年前人作古,二三杯后面生红。
取之不尽南峰月,招即能来西涧风。
饮罢浑忘身在处,琅琊远影正朦胧。
与江兄同游醉翁亭
山路弯弯草树青,鸟声引向醉翁亭。
酿泉一派亭犹在,太守千年醉未醒。
雨里烟光深似梦,叶间荷露亮如星。
再开野宴还邀我,击鼓传花杯莫停。
初到阜阳,用欧阳修《初到颍州西湖》韵
碧窗明亮透玻璃,远眺偏宜初夏时。
十里浓阴街树茂,一城彩照夜灯迟。
弦歌渺矣谁还奏,杖履铿然我欲随。
幸与江兄成胜赏,西湖同对酒盈卮。
附:欧阳修《初至颍州西湖》
平湖十顷碧琉璃,四面清阴乍合时。
柳絮已将春去远,海棠应恨我来迟。
啼禽似与游人语,明月闲撑野艇随。
每到最佳堪乐处,却思君共把芳卮。
初到颍州,有怀欧阳、苏轼二公
【按】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西湖,遂终老焉。苏轼少欧公三十岁,名为师弟,情同父子。苏轼三十六岁,通判杭州,迂道颍上,拜访恩师,湖上饮宴,赋诗为乐,遂成一段佳话,此为二公最后一面。今我与江兄自滁州而颍州,一路追随。是夜酒醒,因成此诗,以表于二先贤向慕之忱也。
欧阳苏轼二先贤,曾于颍上奏管弦。
西湖一番诗酒会,文光千载照山川。
我邑江兄亦风雅,偕我更呼樊须驾。
江南江北远追寻,便从滁上来颍下。
夜来倚窗望徐徐,手机检索问西湖。
此水不与他水异,他水独无欧阳庐。
明朝芒鞋还相访,湖边庐墓应无恙。
一时人物再难求,空诵遗文劳梦想!
丁酉四月二十一日清晨,晚生方伟。吾生也晚,徒生想望!
与江兄访颍州西湖歌
丁酉四月二十一日晨,余与江兄访颍州西湖。至,则道路泥泞,菰葑塞途,蚊蚋扑人。欧阳修在此终老,苏长公亦曾为州牧。我等不远数千里而来,不意如此荒凉,颇感失望。午后还家作此歌以记之。
杭州惠州访大苏,又向颍州访西湖。
访苏同我者为谁?姓江名力一鸿儒。
驱车江淮数千里,同行真觉德不孤。
大似门人随孔圣,孔步亦步趋亦趋。
昨日到颍毛毛雨,天公为我洗征途。
今晨云开太阳出,波心一颗大红珠。
停车下地袖手观,古迹寻来都已无。
但见潋滟当时水,不见欧苏旧酒壶。
湖堤因雨尚泥泞,绕湖柏柳几万株。
嗡嗡蚊蚋扑人面,喳喳禽鸟争相呼。
苏公一去欧阳死,土人酿酒无人沽。
庭前幽径生荒草,门外墨池日渐枯。
颍西湖,颍西湖,湖波起,正愁吾。
觚哉觚哉觚不觚,风骚委地倩谁扶!
过楚负函城
负函,在信阳北沿107国道北行十余公里处之长台关。初,申伯为其甥周太子宜臼(即周平王)建太子城。楚灭申,扩建故太子城,名曰城阳。前516年,楚昭王为纳蔡民,又扩建之,名曰负函。孔子周游列国至此,叶公问政。其后,白起破楚郢都,楚顷襄王逃于此,都此三年。亡羊补牢,典出于此。1957年,发掘楚一号墓,出土一套完整编钟,卫星上天音乐由此编钟演奏。今日随江兄往信阳,迂道观之。
临淮据阜负函城,一带残墙蔓草生。
大楚已成今日谜,编钟犹发古时声。
东流不尽长河远,南望无边驿道平。
唯有苍松遮护裏,坟丘历历未知名。
总府联
或然获罪于天,辞庙辞家,时间在某年月日;
堪叹浮桴入海,怀人怀土,魂魄依此地湖山。
题虞仲墓
断髪文身,筚路山林,终教草昧归王化;
敬兄让弟,铭功碑碣,留与人间作样儿!
昔元世祖不忍杀文天祥,曰:留作人臣好样儿。能做样儿的人并不多!
题言子墓
子夏为魏文侯师,犹居之后;
仲雍继吴太伯位,独在其先。
注:孔门四科,文学:子游、子夏。
题醉翁亭联
一
环郡皆山,林壑在西南,望之尤美;
酿泉为酒,主宾无老少,乐此不疲。
二
立朝以正人君子为朋,清者自清,何求己利;
在野与禽鸟山林结伴,乐其所乐,不必人知。
常熟虞山记
常熟有乡人名张军者,甚为关注乡邦文献。此番随政协江力主席往南京,乃特地迂道相访。至,张军指城西一土丘曰:此虞山也,昔周之太伯、虞仲南行,太伯往姑苏,虞仲居常熟,殁后葬于此,故名虞山。其后孔子弟子言偃字子游者,在此办学,百越断髮文身之地,遂成礼乐弦诵之邦,殁后亦葬于斯。余一行乃往游焉。
虞山者,远观只一土丘,其高不知凡几。就近视之,则绵延十余里,若青龙蟠曲然。虞仲、言子游之墓,皆在其东龙首之处。近山右侧为虞仲墓,其墓道有牌坊额曰:“先贤虞仲墓”。其左侧言子墓道牌坊额曰:“南方夫子”,又额曰:“道启东南”。余于虞山之所瞩目者,盖在于此也。
昔周古公亶父生三子,长曰泰伯、次曰虞仲、三曰季厉。季厉生子曰姬昌,昌即后之周文王也。古公意欲传季厉以立姬昌,泰伯、虞仲闻之,乃远走南方,以让季厉。孔子盛赞之曰:“泰伯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论语》中记言子言行凡三见:其一为言子问孝,子曰色难;其二为子游为武城宰,孔子闻弦诵之声,曰割鸡焉用牛刀;其三为子游为孔子荐澹台灭明,曰其行不由径。又,孔门四科曰:文学,子游、子夏。子游乃为孔门十哲之一。
为山之高低夷险有何可称道也哉,须有非凡命世之人与之结缘,其山始有附丽。如虞山者,不高不险,本无奇处,因有虞仲、言子,乃增其重。人至此山,思虞仲辞让之风,慕言子教化之力,行有榜样,言有典型,见贤思齐,止于至善,则人心归于淳朴,社会臻于安稳。积善之极,福泽后世。若常熟之一偏荒小邑,代有人杰,如黄公望、瞿式耜、钱谦益、翁同龢诸人,既为山川灵气之所钟育,亦为前代明贤之所化成,其功岂在小哉!
呜呼!山川之秀如虞山者,在处皆是,而有人物如虞仲、言子者乎?
丁酉四月十八日游虞山,二十一日还家作此文。
游醉翁亭记
曾闻欧阳修作《醉翁亭记》,开头初云:“滁之东,滁之西,滁之南,滁之北,皆山也”,后嫌其啰嗦,乃改为“环滁皆山也”。余初闻此故典,臆度滁州必在深山幽谷之中。及至,则其地坦荡如砥,唯其北其西有一道弧形隆起,此即琅琊山也。我邑罗山背淮水面大别,雄深俊秀,则滁州之山不足奇也。然则何以名播四海?盖有欧阳修之《醉翁亭记》也。
宋仁宗一朝,人才辈出,灿若群星。其要者如晏殊、范仲淹、韩琦、富弼、文彦博、包拯、赵抃、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并苏氏父子,不可胜数。此数子者,不惟勋庸垂于青史,并有文章流布人口,欧阳修乃其一也。欧阳修立朝正色,于吕夷简、高司谏辈直斥其奸,于后学如苏轼等则奖掖有加。文章一出,人争传诵,宦辙所经,地方为荣。参以当今已暴露之巨贪高官,其道德文章,如此不堪,令人于欧阳修等前贤愈加追思不尽。
丁酉四月十九日,余与江兄自常熟直抵滁州,当晚安顿之后,即驱车往琅琊之山,因已黄昏,未深入。次日晨,微雨,乃复至景区入口,下车步行而入。诵“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而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虽千年时光一去不回,而山行地貌仍似当初。对景思人,宁不慨然!
余肃然而立,致意于欧阳公曰:山犹是也,泉犹是也,前呼后应,往来而不绝者,犹是滁人之游。而立于亭前,怀思于欧公者,唯我与江兄二人。呜呼!不知何年,更有如公者之来!
丁酉四月二十日游,二十二日还家后补作。
【诗人简介】
方伟,1958年12月生,河南省罗山县人,号濯缨轩主人,河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