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是在重复
这个周末,昨天沥沥拉拉下了一天的雨,今天上午这天儿又是雾蒙蒙的,下午干脆变成灰的了,看了干气预报才知道大连又将出现浮尘或扬沙天气。天气不好,也就没想着出门,在家看了两天的网络小说。
看着小说,又钩起了对四年大学时光的回忆。三十年前的食品工程专业,算是工科里面课程相对比较少的。没课的时候,多是去找间人不多的空闲教室自习或是去泡图书馆。较之图书馆的人挤人,好像还是去教室自习的回数多些,教室里安静。
因为对专业并不是十分地了解,前两年读书也就没什么太明确的目的,很杂,后两年还能稍微好一点。相比现在的网络发达,那时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还是非常窄,听老师说计算机和外语很重要,就报了计算机的辅修班,学的都是基础课,纸上谈兵的那种。参加工作之后,才知道学计算机必须得多用多实践。当然,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这些基础课也很重要,打好了基础,以后再学程序设计会比较容易理解。但当时不知道这个理儿,上课一直是似懂非懂,另外,辅修班多是晚上上课,导致经常犯困打盹儿。虽然说后来考试顺利通过了,成绩还算不错,但自己知道,学得很不扎实。
说起来,英语还能稍微好一点。虽说高中的英语底子比较差,但大学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氛围都要好很多。几栋教学楼都安装了广播系统,只要戴上无线电耳机就能够收听到学校安排的英语广播,练习听力很方便;还有英语角,可以找志同道合者或留学生交流,练习口语。只是大学四年,自己除了听听广播,从来也没去过英语角,说起来,那时候还是脸皮薄或者说是有点自卑,张不开嘴。结果就是学了四年哑巴英语,虽然也过了六级,但还是做不到和外国友人顺畅地交流。
那时候时间有空闲,想读的书很多,想买的书也很多,特别是一些杂书。但毕竟经济条件有限,每次去书店,都是翻看得多,买得极少。参加工作之后,每次上街,逛得最多的还是书店,特别是刚毕业那几年,买的书比较多,每次买了,基本上也都能读完。后来逐渐变成了买回来读上几页,就放进了书柜,直到忘记,最后结果就是书柜里攒了很多本没读完的书。
这几年,手机开通微信之后,各种公众号越来越多,每天绝大部分的空闲时间都用在了看手机上,书是极少看了。其实,阅读公众号文章,还是在一次聚会上听一位友人说的,他当时说的是自己要每天读五篇文章,然后推荐其中的三篇到朋友圈。自己听到之后,感觉这想法不错,也就时断时续地坚持了下来。自己一直坚持的原则是,读完之后感觉不错再推荐到朋友圈。偶尔也有感觉不错的,但时间原因没读完,先收藏、想着有时间再读的,结果后来忘掉了。事后一想,感觉这像极了前几年把书买回来读了没几页就放进书柜的情况。大概,人生就是这样,一直在不断地重复吧。
前几天看到了一篇文章,说如果一个人年纪不大,却失去希望、没了活力,那么从心理的角度看也是衰老的。心理上衰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学习兴趣不高,排斥接受新鲜事物或没有了好奇心和探索欲;自我提升愿望不强,不再考虑成长,仅仅维持现状。不管是什么年龄,只要有了以上表现,人的活力就会下降,心态变得因循守旧,还爱倚老卖老、总说过去的事。这种状态看起来“怡然自得”,实则得过且过,很容易对人生、生活、世界失去热情和希望,慢慢变得空虚无意义。生理上的哀老不可避免,但心理哀老却可以防止。而为了防止心理上的衰老,可以从三件老生常谈的小事做起:找到目标、培养爱好、学会自嘲。看来,以后还是少回忆,多读书学习吧!
欢迎点击文章上方的蓝字“人主掠影”,关注本公众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