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为 | “王好驴鸣,各作一声以送之”
一)
这个问题,前两天想回答了,一直忙。
看书,一定要穿透语言文字的“名障”,捕捉字里行间背后的“密码”。
这里面,除了史料支撑,还有一整套“术”的运用。
首先,多问一问,为什么?
王粲病死,曹丕为什么要命令全体人员丧礼上齐声学驴叫?
这个言行,暴露了曹丕什么样的情绪底色?
曹丕对王粲感情真挚?拉拢人心?测试群臣忠诚?……
多问,本身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才会有继续读深读透的动力。
二)
有时,单从孤零零的一则材料,新知识不好捉摸,需要进行“群文审阅”——
把书内的上下文,把书外的各种零散史料,串联起来,找它的脉络。
学驴叫,除了这则,耐人寻味的是,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篇”还有另一篇——
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灵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体似真声,宾客皆笑。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孙楚仗着自己才华横溢,很少看得起他人,唯独敬重王济。王济去世,名士们都来吊唁。孙楚后到,面对尸体痛哭,客人们也受感染跟着流泪。孙楚哭罢,对着灵床说:“你一直喜欢听我学驴叫,今天我再学给你听。”他叫的声音和真的一样,结果客人们哄堂大笑起来。孙楚抬起头来说:“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却让这样的人死了,老天爷不公!”
孙王是真感情,但孙楚“作驴鸣”向亡友表达心意,宾客由“莫不垂涕”至“皆笑”。
肃穆悲痛的丧礼,因一声“驴鸣”,宾客神态180度大转弯,顿成欢乐的海洋。
说明什么?刘义庆明白无误暗示我们——
驴鸣送丧,在时人而言,就是一种荒诞,一种戏谑。
从古代典籍看,驴,向来是不光彩的动物,是用来骂人的恶毒用语。
“凡人相骂曰死驴,丑恶之称也。董卓陵虐王室执政皆如死驴。”
——应劭《风俗通义》
直到唐宋,对人作“驴鸣”状,仍是饱含嘲讽之意。
《宋高僧传》载唐末普化禅师——
“尝与临济玄公相见。乃对之以之驴鸣。旁侍无不哂笑。”
由此,曹丕“驴鸣”,能说是礼贤下士拉拢人心?能说是对王粲尊重和缅怀?
三)
接着,翻阅整本《世说新语》关于曹丕的内容,会发现,曹丕在书中,形象“极度负面”。
曹操、曹丕和曹植,父子轶事在《世说新语》有25条,涉曹操18条,涉曹丕10条,涉曹植3条。
其中,涉曹丕10条,有3条仅提到曹丕之名,无实质内容,其余7条——
为主角有3条,“驴鸣送王”,“善弹棋”,“下毒害弟”;
为配角的4条,“逼弟七步成诗”、“受禅让陈群生悲”、“收用父亲亲近人”、“于曹操之前获甄宓”。
你自己去翻,刘义庆对曹操褒贬有之,对曹植深切同情,对曹丕无一条
夸赞。
在《世说新语》,曹丕形象负面,对上不尊君父,对下残暴刻毒,沉迷美色,行为荒诞。
可见,“驴鸣送王”,在刘义庆笔下,不可能是对曹丕的正面描写。
四)
进而,我们继续深挖一下曹丕、曹植和王粲之间的私人交往情况。
王粲死于217年,曹丕刚满30岁,还没接班,大位之争,如火如荼。
穿越种种史料遮蔽,我们发现,王粲与曹植才是真正好基友,而与曹丕,基本属于被迫输出“情绪价值”。
1)兄弟俩写文章,提到王粲时,蕴含的感情是不一样的——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幹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梿,东平刘桢公幹。”
——曹丕《典论· 论文》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
曹丕公开罗列“建安七子”,王粲排第四;他在王粲葬礼“作驴鸣”,但与心腹吴质通信,对王粲之死,一字不提。
他为“徐陈应刘,一时俱逝”而悲痛,而王粲和这四个人是同年而逝,在这里,曹丕毫无表示。
再看曹植,同样与心腹的私密书信,对王粲则高度评价——
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幹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大魏;足下高视于上京。
——《与杨德祖书》
毫无疑问,在曹植眼中,“建安六子”,王粲居首。
2)对于王粲之死,和曹丕在葬礼上闹剧不同,曹植写了篇饱含深情的《王仲宣诔》——
“建安二十二年正月二十四日戊申,魏故侍中关内侯王君卒。”
对于同年而逝的建安五子,曹植单独为王粲撰写诔文,文中饱含浓郁基情——
“吾与夫子,义贯丹青,好和琴瑟,分过友生。”
形容两人感情如胶如漆,琴瑟和鸣,基情四射,交情笃深,尽在不言之中。
3)再去检阅王粲和二曹的诗文作品,线索更多——
王粲和曹丕的诗文交往,全部是应制之作,产生于官方组织的文学采风活动之中,属于例行公事。
粲丕两人现存诗赋,无彼此赠答之类的、体现私人感情的作品。
“建安七子”中,有两人曾给曹丕写过赠诗,徐幹和刘桢,题目都是《赠五官中郎将诗》。
就目前可见史料,王粲从未主动赠诗于曹丕;相反,与曹植,则有彼此赠答。
更重要的是,粲植赠答,不是泛泛而谈,而是蕴含着心灵情感的交流。
王粲《杂诗》与曹植《赠王粲》,一赠一答,透露了两人隐秘的内心世界。
诗中,王粲毫无保留地向曹植宣泄自己在邺城不得重用、郁郁寡欢的政治牢骚——
“日暮游西园,冀写忧思情。 ”
曹植呢?在回诗中向王粲表示了安慰开解之情——
“重阴润万物,何惧泽不周?谁令君多愁,遂使怀百忧。”
你说,他们这是什么样的交情?
曹植另有《赠丁廙王粲》,也透露出重大信息——
“欢怨非贞刚,中和诚可经。”
在这里,曹植告诫丁王,一定要去除偏激情绪,处事取“中和”之道。
丁廙是什么人?记得我之前的《保命话术》一文吗,再重温一下。
是的,丁廙是曹植党的中坚人物,多次建议曹操立曹植为太子。
王粲另有一首赠诗,《赠杨德祖 》,同样也有极大信息含量,该诗全文已失,仅存残句——
“我君饯之,其乐泄泄。”
杨德祖是谁?杨修,也是曹植的心腹爪牙之一,王粲也给他单独赠诗。
五)
史书含含糊糊,说王粲从不参与曹氏兄弟的立嗣之争,中立自保,也许是他的戏演得好,但蛛丝马迹终究是隐藏不了的。
杨修被曹操杀了;曹丕接班后,也对丁廙等曹植党羽大加清除。
一切都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王粲死后不久,据说两个儿子牵连到魏讽谋反案,都被曹丕杀了。
当时曹操远征汉中,听到报告后,很痛惜地感叹了一句——
“孤若在,不使仲宣无后。”
不过,王粲儿子死了,有孙子在,并没有绝后。
综上,我们可以对开头的问题得出基本结论了—— 驴鸣送葬,显然不是曹丕对王粲的尊重和怀念,戏剧性场面之下,隐藏着的是曹丕不可告人的小心眼,是他对王粲蓄积已久的怨恨和报复。
2021年6月21日,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