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SE: 2021年第2期封面文章北京大学胡敏教授研究组《中国京津冀地区冬季霾污染中二次气溶胶生成...
原文链接:
http://journal.hep.com.cn/fese/EN/10.1007/s11783-020-1326-x
题目:
Secondary aerosol formation in winter haze over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China
作者:
Dongjie Shang1, Jianfei Peng2, Song Guo1, Zhijun Wu1, Min Hu (✉)1,3
作者单位:
1 State Key Joint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Simula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2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Texas A&M University, College Station, TX 77843, USA
3 Beijing Innovation Center for Engineering Sciences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关键词:
二次气溶胶生成,区域霾污染,光化学反应,水相反应,化学机理
Secondary aerosol formation, Regional haze, Photochemical reaction, Aqueous reaction, Chemical mechanism
阐明了大气气溶胶污染特征和年际变化;
总结了华北地区冬季霾中的二次气溶胶生成机制;
对未来二次气溶胶生成机制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2013年以来,中国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但是,秋冬季节重污染过程导致的霾现象仍时有发生,特别是二次颗粒物组分在PM2.5中的占比明显上升。现有的大气化学模型尚难以解释霾形成过程中PM2.5的爆发式地增长。为此,本文总结了京津冀地区秋冬季二次气溶胶生成的化学机理,讨论了现有研究的局限,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
综述文章指出,颗粒物污染过程往往伴随着静稳的气象条件(较低的边界层高度,低风速)以及高湿度。近年来颗粒物污染研究在PM2.5源解析的基础上,开始注重二次颗粒物的生成机制。二次颗粒物生成主要有两种途径:气态前体物的气相反应-凝结过程,以及云雾、颗粒物液态水中发生的液相反应过程。研究成果表明,污染的发生包括两个阶段:初始阶段,较强的光照促进下的气相反应生成大量的低挥发性物种(气态硫酸、硝酸、低挥发性有机物等),其凝结过程主导了二次颗粒物生成。而在污染爆发增长阶段,光照因不断生成的颗粒物消光作用的加强而减弱,高湿度又驱动了液相反应成为二次转化的主导机制。
本文作者建议未来本领域需要加强关键化学参数(大气氧化剂浓度、颗粒物酸碱性、黏度等)的综合观测,同时建立观测-模式闭合的研究方法,即利用模型将多种二次组分生成的化学机制进行集成研究,探究现有机制的适用性,以及多组分、多途径之间的协同效应,定量各种化学转化途径的相对贡献。
图1 摘要图
尚冬杰,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分别于2013年和2020年获得北京大学学士和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大气新粒子生成的观测与模拟,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机制。在Atmos. Chem. Phys., Environ. Pollut. 和Geophys. Res. Lett.等期刊发表文章36篇,其中第一作者4篇。
胡敏,北京大学教授、杰青。分别于1987年,1990年和1993年获得北京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年留校工作。研究方向:1. PM2.5综合源解析技术;2.机动车排放、生物质燃烧和餐饮源排放及其二次转化; 3. 新粒子生成和增长致霾机制; 4. 黑碳气溶胶老化和光学效应;5. 二次气溶胶化学生成机制及环境影响等。在Chemical Review、PNAS、Environ. Sci. Technol. 和 Atmos. Chem. Phys. 等期刊发表多篇SCI文章。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和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际重要学术刊物 J. Aero. Sci. 主编。WMO-GAW气溶胶科学咨询组成员。
本研究详细描述了京津冀地区冬季霾污染的特征,及目前对京津冀地区霾污染形成的气溶胶化学机制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目前研究还未解决的问题及后续研究可以做的一些工作。这些知识和建议可为治理区域性颗粒物污染提供科学支撑。
黄筹,男,24岁,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2019级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为李激教授,研究方向为新型磷酸盐吸附材料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