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干货文好爽,小心上瘾
有段时间比较焦虑,原因和大家差不多,就是工作几年,发现自己没有什么拿出手的东西。
为赚钱焦虑,为以后焦虑,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焦虑,更为自己不够努力焦虑。
第一次看网上10W+文章,觉得说的真好,各种醍醐灌顶,简直是世间真理。之后就沉溺在各种学习培训中,每个名词都在刺激着我。认知升级,思维模型,个人成长,职场规划,等一个个新鲜概念。
得到会员,知乎会员,樊登会员,混沌会员,还有各种大佬的讲课,买了一大堆。
慢慢发现都是在听的时候很兴奋,其实就学到了一堆概念名词,自己还是没有本质变化。
1,为什么学了那么多干货,还是没有变化?
觉得很恐慌,天天听书,学专栏,咋还更焦虑了。
在看周围的内容,都是同样一个理论,不过是换着花样重新表达。那个感觉就像从虚拟世界醒来,看到所有人都在沉睡一样。
当然我没有那么厉害,感受到的意思差不多可以这样表达。
最终找到了问题根源,就是无论他的方法多么厉害,都替代不了自己的行动。可以学到很厉害的方法,但做事还是只能靠自己。
之后就从只要学了就是好的,这种思维模式中走出来,变成了从需要出发。我遇到了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什么知识去学。
说出来一点都不难,而且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常识,带着问题学习,思考和行动相互辅助。
知道和明白是两回事,中间像隔着一面玻璃,两边都能看到对方,但看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一边是以为自己懂,另一边是真的用来改变行动。
2,正在上瘾的有道理干货爽文
在你刚接触一个新领域的时候,听里面的前辈们分享的技巧干货,都觉得太有道理了,这些都统称为干货爽文。方法虽然给你了,但能自由的使用这些方法,还是需要大量的实践。
最终你花了大量时间实践内化了,发现不看只要自己做下去,也能总结出那些干货技巧。
你说气不气人!
然后你又好心把经验方法分享给后来的新手,他们又是一脸兴奋的抄录着你的干货,兴奋的开始自己的工作。
有些事方法不重要,是因为方法是行动过程的总结,做久了多少都能总结一点经验。问题是没有经历过实践,知道方法也没用,等实践完了自己也能总结出方法。
所以就陷入学习悖论里面。
那些方法还是有用的,在初期刚接触心里没底,做事还没有得到反馈,需要一定确定性,这些课程就给了你一部分确定性。
但只在接触的早期有点帮助, 越到后期作用越小,因为真正做成一件事,需要的是时间和行动。
3,不要玩的时候,还安慰自己是在学习
有一点要声明,堂主不排斥听书,听课,看干货,反对把这些方式当成唯一。
如果按比例分配,做成一件事需要的付出分成10份,方法的价值占1份,行动的价值占2份,时间的价值占7份。
做成一件事,行动和长期坚持占90%,而方法只占10%的作用。
理清这个思路,可以听书,可以听课,但不要替代真正的学习和行动,可以当做信息的补充。
做这些事可以,但不要安慰自己是在学习。
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同时不被它所控制,这个是理性人的基本要求。
4,玩的时候好好玩,学的时候认真学
忙完一周工作,周末要好好休息一下。
这个想法很正常,也产生一个问题,就是道德许可和补偿心理学习。
补偿心理学习:因为没有真的去学,把其他行为当做学习替代。
人很难真正欺骗自己,不然也不会焦虑了,知道自己有没有真正去行动,只要没有焦虑感就不会消失。
你说要健身锻炼,只要没有去跑步,事情就没有被解决。心理就会因此而产生压力,进而就会产生焦虑感。
本来计划跑3公里,健身40分钟,因为不想行动,就想其他外招,什么先看视频学健身,什么5分钟燃脂术。
企图用这些方法替代运动本身,但是自己心里知道这些都不行,就算做了焦虑感也不会消失,只能起到一点安慰作用。
道德许可的放水:今天很累,所以就不用去做事了。
因为一个行为,就允许了另外一个行为,这个星期太忙了,周末要好好休息一下。
给自己的行为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而这个理由就是由上一件事获得的许可,这个就是道德许可。
你本来不想跑步,通过自我说服居然跑步了,那要奖励一下自己喝杯奶茶。这个行为过程就是道德许可。
做事不在因为要做事,而是因为其他原因,这样循环下去,以后说服自己行动的成本越来越高,直到自己再也说服不了自己。
所以要尽快把情绪道德许可和行动本身分离,玩就是要玩,不用给自己找理由,做事就是要认真做,不要想通过其他补偿来替代。
如果没有学习就是没有行动,想用听书听课替代学习行为,就是补偿心理。
行动只跟行动有关,这个关系一定要理清楚。
学习是因为需要学,玩是因为想去玩。
一码归一码,分清了才能更好的行动。
··················END··················
你好,我是堂主!实用的思考者,行动的做事人。
这里没有套路的文章, 只有实在的思考,在上班,也创业,未来要做一名自由职业者。
这里只记录分享我对成长的思考。
为你点亮成长路上的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