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味”本义应为“曲直作酸”
曲者收之义直者散之义
时间:2016-01-2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吴文博河北石家庄市中医院
酸味为药性五味之一,《本经》把酸味放在了五味之首,曰:“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其实酸味药在常用中药中所占比例较小,主要集中在收涩药中。《尚书·洪范》曰:“曲直作酸。”曲属阴,直属阳,曲直作酸是说阴中有阳而后作酸。曲者收之义,直者散之义,故《汤液本草》谓:“酸能收能散也。”药性酸味,其功悉是若此。
酸收
《内经》曰:“酸者,束而收之。”《本草从新》曰:“凡酸者能涩、能收。”所以一般认为酸有“收”“涩”之功,并有此派生出其他的功能,如收敛固涩、补益生津、熄风、安蛔等。
收敛、固涩
酸味的收敛,固涩之功,主要是指酸味药可收敛正气,治脏腑虚弱,元气不固所致的气血津液耗散、滑脱不禁诸证。如酸味药可治疗久咳虚喘、虚汗(自汗与盗汗)、泄泻(久泻久痢)、尿频、遗精、滑精、崩漏带下等证(症)。酸收包括敛气、敛汗,如白芍收胃气,乌梅、诃子敛肺;而酸涩包括涩精、涩肠。需要强调,咳嗽痰热多黏稠、热逼汗出、初泻初痢、火动精流、血热妄行等实证、热证不用之,误用则收敛邪气。
补益、生津
酸味的补益作用主要是指酸味有补肝、补肺的作用。《内经》曰:“肝苦急,以甘缓之,以酸补之。”如张锡纯的“曲直汤”(山萸肉、知母、乳香、没药、当归、丹参),主治肝虚腿疼,左部脉微弱,方以山萸肉为君药,以酸补肝。以酸补肺始于孙思邈,他在《千金要方》中说:“五六月常服五味子,以益肺金之气。”由“望梅止渴”可知酸味生津。如乌梅止渴调中,木瓜生津止渴等。酸味药经常使用于治疗燥渴,胃阴不足等病症。
息风
酸味息风,主要是指一些酸味药可以用于治疗肝阳上亢之肝阳化风、温病热伤下焦之虚风内动以及血虚生风证。
安蛔
“虫得酸则止”“蛔得酸则静”,均是对医圣张仲景治蛔厥证以酸味乌梅为君的解释。另外《名医别录》也有用酸味石榴皮治蛔虫的记载。以酸安蛔应是酸味的特殊功效。
酸散
酸味属阴中之阳,其“散”主要是指行阴邪之结滞,如水聚、瘀血之类。另外还有疏肝、解毒之意。
散水气
《伤寒论》中的苦酒汤方(半夏、鸡子),治疗咽喉生疮证,此证为阴火上攻,用苦酒(味酸、苦,性涩)有“散阴中热淫之气”;《金匮》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适用于黄汗证,用苦酒配伍黄芪、桂枝解肌腠之邪而散水气。
化瘀血
《证类本草》言酸味“除块坚积”。如山楂味酸,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橙子味酸,《本草纲目》云其“疗瘿气,发瘰疬”。在中药炮制学中,醋炙能增强活血止痛功效,如醋炙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还可以增强疏肝解郁之功。
解毒
酸味解毒是指解疮疡之毒、解食物之毒、解药物之毒。《名医别录》曰:“醋,味酸,无毒,主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再如硫磺味酸,《本草易读》云其“以末敷之”,治“诸疮胬肉”。清代医家邹润安认为,酸能解毒的机理就在酸能“散”。《日华子本草》谓:醋“杀一切鱼、肉、菜毒。”醋炙可解甘遂、商陆、狼毒等药物之毒。
综上,酸收包括收敛固涩、补益生津、熄风、安蛔之类,酸散包括散水气、化瘀血、解毒之类,合乎“曲直作酸”之意。以上观点还请同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