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咩咩咩很可爱,但你看它的眼睛……
在西方文化中,羊是恶魔的化身,黑山羊更是被视为规则与信仰的破坏者。渐渐地,“长角的恶魔”这一形象诞生了,恐怖电影或动画片中的反派,很多就会顶着山羊角。
“山羊”为什么如此不受待见,原因有很多,但羊也确实是种有点吓人的动物,不信,你看它的眼睛。
这只羊在想什么呢?除了看起来不太聪明外,人类好像无法猜出一只羊的心事,因而也无法预测它的行为。
相反,有些动物哪怕无法被人豢养,你也能感觉到它的心情乃至性格,也能和它有眼神的交流。这只狼,看起来比较聪明,状态是比较放松的。
这只则十分警惕,似乎正在观察猎物,准备出击。
其实人们能猜测狼的心情,却猜不出羊的,跟瞳孔很有关系。羊的眼睛是横瞳的,除了羊之外,很多陆地草食动物比如马、斑马、鹿,都是横瞳的。
它们是狮子老虎的猎物,这样的眼睛能够帮助它们在吃草时保持宽广的视野,增加横向上的景深,提早发现捕食者。在正常静止状态下,人的双眼视野可达210度,而羊能看到周围340度的东西。
而且羊的眼睛长在头的两侧,它们能看到的范围甚至更大了。
如果人类拍出的照片是4:3,看的电视是16:9,那么羊如果拥有智慧,它们的所有照片都将是全景照片,看的电影将是穹幕电影。
如果花一天观察羊的话,会发现它不论是站着发呆还是低头吃草,瞳孔都会自动与地面保持平行,比水平仪都准。所以别看它们整体气质好整以暇,其实吃草的时候,也在观察周围敌情。
那么其他形状的瞳孔,又是咋回事呢?
瞳孔其实是虹膜中心的一个小孔,通过放大或缩小,可以调节进光量。光线刺眼时,瞳孔会缩小,以减少进光量保护眼睛,光线微弱时,瞳孔会放大,以增加进光量看清物体。
长着竖瞳的动物,多半是伏击型捕食者。
比如这种典型的冷血动物眼睛就是竖瞳。拥有竖瞳的鳄鱼等冷血动物,以及猫、狐狸等小型捕食者,它们会埋伏在水底、草丛,等待时机一击必杀。拥有竖瞳的很多动物都是昼夜捕食型,晚上也能出来活动。
竖瞳可以增加眼前物体在纵向上的景深,因此伏击者能够更好地估计猎物和自己之间的距离,出招的时候快准狠。
此外眼睛长在脸的前面,也可以加强立体视觉,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拥有圆形瞳孔的动物,多半是主动捕食的昼行、夜行或昼夜都行的动物。
狮子老虎的瞳孔就是圆形的,金发金眼拥有皇家气息。这么看来老虎和猫的眼睛差异很大,可能这就是大型捕食者和小型捕食者的区别。由于地球自然环境的原因,草丛埋伏和草原埋伏的捕食方式对眼睛的要求并不一样。
如果人类只有3厘米高,可能发现这个世界需要的只是纵向的伏低和跃起(就像蚂蚱一样),在树丛生活并不需要宽广的横向视野。狐狸看身体两侧的东西可能都是糊的,这样狭窄的眼睛可没法在非洲大草原和羚羊玩“之字形”追逐戏。
那么人类的眼睛为什么也是圆的?和大型捕食者一样?难道人类也是大型捕食者吗,而且人类的眼睛还长在头的前面,妥妥掠食者的眼睛,这么牛B真是美滋滋啊。
瞳孔的形状确实能够反映动物所处的生态位,横瞳的动物需要宽广的视野和不太集中的注意力,竖瞳的动物需要精准的深度感知以适应丛林雨林作战……但说到底瞳孔也不过是个体对环境的适应罢了,不是什么数学定律。
灵长类动物适应树栖生活,需要判断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之间的距离,这就要求它们必须具备深度感知和精准视觉,不然就容易掉下树,无法将基因传递给后代。所以在动物装备商店里,树栖动物选了和大型捕食者一样的眼睛,狮子老虎用来瞄准羚羊,猴子则用来瞄准树枝。
很多动物都具备圆形瞳孔,因为这样的眼睛不偏科,适应度广,这是人类双眼的视野范围。
圆形瞳孔的动物理解圆形瞳孔,可以和对方进行眼神的交流。羊也许的确不太聪明,但不代表它们没有情绪,来看看同样是牛科(羊也是牛科)的老黄牛,在被屠宰前的恐惧眼神吧。
两千多年前,齐宣王看到有人牵着牛路过,要准备屠宰当贡品,牛的眼神十分惊恐。梁惠王身为圆形瞳孔拥有者,感到于心不忍。他甚至和牛产生了共情,脑补了牛的内心活动:明明我什么都没做错,为什么要杀我呀!
但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难道就不准备贡品了吗?这可不行啊。
于是他说,拿只羊代替吧。
羊说,我都气疯了,而且怕极了,你没看出来?
开个玩笑。总之人类喜欢的动物、认为有灵性的动物,多半都是圆瞳孔,或者在一定光线下可以呈现圆形。
这是海豚的眼睛。
这是大象的眼睛。
而那些瞳孔形状与人不一样的动物,人类就会给它们打上“冷血残忍”、“原始无情”的标签,羊分配到的就是“恶魔化身”。
文章来源公众号:好奇心实验室(ID:feizhengchang123)
微信编辑 | 谢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