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大鳄兰放:从《帝企鹅》到《十三钗》《叶问3》故事
从最初发行批片《帝企鹅日记》《哆啦A梦:大雄的恐龙》,到营销《金陵十三钗》《战国》等重量级史诗巨制,再到《英雄之战》《叶问3》遭遇外界“买票房”的争议与质疑,他的电影发行之路有着辉煌与风光,也有常人看不到的坎坷和艰辛……
他曾是香港永盛公司的打工者,目前则是“兰团队”的创始人与董事长,在电影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兰放已是中国电影发行界的顶尖高人,他目前已在全国56个城市拥有驻地人员,发行实力绝对不可小觑。
从最初发行批片《帝企鹅日记》《哆啦A梦:大雄的恐龙》,到营销《金陵十三钗》《战国》等重量级史诗巨制,再到《英雄之战》《叶问3》遭遇外界“买票房”的争议与质疑,他的电影发行之路有着辉煌与风光,也有常人看不到的坎坷和艰辛……
最近,身为好友的本人,特别专访了这位发行界大鳄,听他来讲述自己的电影人生。
从跟随向华强,到建立兰团队
兰放曾跟随向华强踏入电影圈
释凡:您最初是如何组建兰团队的
兰放:1993年时,我跟随向华强的香港永盛电影公司(现已改名“中国星”)做起了电影发行。那时的整个后期电影产业领域中,音像版市场的收益要远大于电影市场的收益,因此我也曾从事过版权营销、音像制品等的发行工作。但是到了2003年,由于被盗版冲击得太狠,向华强暂时退出了电影行业,我也带着自己多年的累积创建公司并与“香港年代”合资“年恩长影发行公司”从事数码影厅建设。2006年受音像制品播放权政策影响,重操发行旧业。
此后,我曾经以OEM的形式服务过嘉禾、电广传媒集团等行业巨头,并慢慢创建起自己的合伙人联盟。我把自己的发行团队命名为“兰团队”,名字既与我本人的姓氏有关,也寓意着希望做发行行业的“蓝海”,成为完全服务性的公司。
释凡:《帝企鹅日记》《哆啦A梦:大雄的恐龙》据说是兰团队最初发行项目中最成功的,能谈谈当时情况吗?
兰放:《帝企鹅日记》是2006年重操发行旧业第一个项目,我们首次以地推方式发行,尽管只做到了1000多万票房,但当年全国电影市场年票房十亿左右,如按照现在市场折合要有几个亿票房,做得很辛苦也很快乐。同样,在第二年我们再次尝试地推营销,《哆啦A梦:大雄的恐龙》,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曾有一段时间,我们保持着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别引进片的票房记录。
2013年在互联网发行开始盛行的年代,兰放决定将发行纵深发展,互联网离不开物联网、离不开售后服务、离不开营销动作,因此联盟了华北、西北、浙江、江苏、广东、华中、西南、上海等多名在区域内有影响力的发行、院线、媒体出身的合伙人,组建了第一家“电影发行服务公司”,将上游客户拓展到制作方、片方、宣传方、甚至发行方。而向下开发了影院周边的商户资源及区域自媒体资源。上到《金陵十三钗》、《叶问3》这种顶级大片,下到《绝命岛》、《好命先生》《一个温州的女人》这种低成本作品,都有发行服务的工作。
兰团队目前现有正式驻地发行人员117人,兼职在校生资源20000余人,3000余家合作社区,分布在全国56个城市,覆盖全国78%以上的票房市场份额,形成了集区域发行、宣传、促销、肄业合作、推广等发行动作为一体的渠道服务团队。
兰放曾透露自己跟大影视团队合作,总是磕磕绊绊不那么顺。因为彼此都有各自的坚持,而最终肯定因为服务的属性去做妥协。反而他愿意跟刚入行的青年导演合作,对方会把全部心血都交给自己,相互配合了就容易发行了。
所以兰团队往往在发行的低成本商业片时,会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假装情侣》4600多万票房,《好命先生》2200多万票房,《绝命岛》1700多万票房,《三只小猪与神灯》2300多万票房,《十二公民》做到了1400多万...
释凡:您认为一部卖座电影,阵容、内容、发行谁占决定因素最大?
兰放:电影是一个产品,内容肯定是第一位的,他决定了产品的受众。阵容好比产品的原材料,前些年的确观众从原材料来判断产品的优劣,但今年开始观众们好像开始理智了。发行就是销售,销售无疑是产品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所有的销售都是有一系列必备动作的,无论是传统的发行模式还是互联网模式。对于影片发行来说,首先要确定自己的票房目标。小市场大份额和大市场小份额,都是可以接受的。 关键在于你想要什么样的回报?这个档期是否适合你?是否能带来你要的回报?如何做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竞争对手永远都在,详实的数据分析与判断是成败的基础。
因此,在过去的发行服务合作中,一种是全案的合作,片方的信赖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为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殚精竭虑。一种是执行工作,我们只执行完成量化的目标,尽管通常大家会把一部影片的失败归罪于发行。
无论英雄或枭雄,张伟平都是成功者
张艺谋与张伟平曾组成黄金搭档
兰放发行的《金陵十三钗》曾斩获内陆年度票房冠军
张伟平与张艺谋是合久必分,英雄与枭雄都是成功者
释凡:您曾发行过《千里走单骑》《金陵十三钗》两个张艺谋导演的项目,据说当时很不费劲?
兰放:是的,感觉并不费劲。因为新画面每年的影片都最受期待,且张伟平又十分擅长电影营销,兰团队无论是跟进影院排场还是阵地布展都如同水到渠成、仿佛处处都是绿灯。张伟平是国内最好的制片人,从他历年影片看,在互联网还没有覆盖市场的年代,他就把电影营销做到了极致。《金陵十三钗》能获内陆年度票房冠军,我认为全仰赖于前期强势而精准的营销:从最初'十三钗’军事化选角,到如何演绎影片商业卖相都有通盘的策略考虑。在制作前就考虑到市场销售的布局,一定会成功,成功也是必然。
释凡:如何看待“二张”分手,以及小说《宿命》中列举“张伟平十宗罪”?
兰放:这两位多年的合作伙伴有感情、也有自己的选择,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任何合作都有寿命终结的时候,利益目标达不到一致,或者性格无法互相包容体谅,就会导致“分手”。可能他们合作之前,并没有相互考察对方的优缺点,或者没有了解得特别透彻。在我个人的价值观中,我始终认为英雄与枭雄都是成功者,现在的我还不够资格去评判他们。
释凡:如何看张伟平曾不把《金陵十三钗》给于冬的博纳影院放映,导致两人产生纠纷?
兰放:这是媒体刻意放大炒作的结果,因为这完全是市场行为。可能某一天,某一个院线只做自己的影片的发行,而不做其它影片,这都很正常。
电影圈子也是个江湖,曾经我很在意别人怎么评价兰团队、评价我。有次我向张伟平请教,他向我讲了他的观点:永远不要在乎别人去说你什么,因为高度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不同。流言止于智者,凡事心中无愧就好。
《战国》《风云2》《一万年以后》碰“钉子”
曾组织百家院线推迟《风云2》档期,《一万年以后》《战国》发行各有苦衷
虽然“二张”的项目合作顺畅,但在发行《风云2》《一万年以后》两个项目时,兰放也曾碰过“钉子”。不过这些曾经的烦恼,如今都成了兰放心中的丘壑与口中的笑谈。
释凡:您发行《风云2》为何会同日阻击《三枪》?
兰放:我考察过部分北方的影城和影院,所有影厅门口都有观众在排长队,等看《三枪》,包括本不被看好的南方影城也有类似的状况。因为《三枪》的营销做得真的非常透彻。从当时的市场调研看,《风云2》推迟一个档期会好一些,我曾经组织国内上百家影院和院线去联名建议推迟档期,结果橙天嘉禾一定要求那天阻击《三枪》,没有办法。能够排到当时那种场次,已是尽了最大努力。
释凡:《一万年以后》在发行上有没有遇到困难?
兰放:《一万年以后》的制作水平在国内来说已经是比较精良的了,但故事却有一些问题。当时我们在发行过程中,希望把这部影片定位成“另类国人动漫”,因为《一万年之后》表达的其实是“一万年之前”的事情,有些乖张,但也很有意思。然而最终宣传方则定位成“血腥、重口味”,这些非常日漫风格的东西在中国虽然有一定的受众基础,但当时还没有形成足够大的观众群体和气候,宣传定位与发行配合上也存在些许不足,最终导致了影片成绩不尽人意,十分遗憾。
释凡:您发行的《富春山居图》同《逆光飞翔》同日上映后,有人称后者品质更好,但上座率低就被减少排 片,感觉是市场的悲哀,您如何看这种争议?
兰放:《富春山居图》在那个年代就属于原材料好的影片,观众依此判断影片的质量。同时《富春》的宣传营销做得也很扎实。票房市场也是'二八原则’,无论电影好不好看,观众的兴趣点与追踪热度,就是跟随着排在前一两名的热点影片。《富春山》在首映几日抢住了先机,自然《逆光》就没有发挥的空间了。
释凡:《一个温州的女人》发行上遇见过困难吗?
兰放:《一个温州的女人》作为发行服务,本身是有温州商会的资源的,从发行角度来说,这类型影片最适合区域发行,一个区域一个区域慢慢来,每个区域与当地的温州商会联动。但实际上片方希望全国上映,与全国温州商会的联动搁浅。
而《战国》《关云长》两部备受期待的电影,不仅质量差强人意,票房更是不如预期,兰放深有感触。
释凡:您发行《战国》时,某网站曾撰文《一个女演员的史诗》“深扒”女主角景甜,对此有何看法?
兰放:可能的确有些媒体和观众对一个新人刚出道就获得如此天赐良机和绝佳的出镜机会,感到差异和心理不平衡,因为就现在社会来说,实力是第一位的。但对我们一个发行服务公司来说,只要有客户订单,且订单不违背法律,我们就有义务去执行。我做的执行内容,无论结果如何,只要达成最初双方约定的达成案,就算是我完成了任务。
恐怖片原有票房天花板
《京城81号》是目前最卖座恐怖片
《密室之不可告人》是兰放发行过最成功恐怖片
释凡:《京城81号》能创造4亿票房奇迹,是跟营销做半年有关吗?
兰放:有很多惊悚片,营销期都做了半年,但是《81号》有IP基础的东西,通过半年的营销加强了记忆。
释凡:您发行过最成功的恐怖片是那部?
兰放:发行恐怖片,重点在档期、地推做好。在《京城81号》之前,恐怖片票房的天花板是两三千万。因此投资者为了利润,就开始偷工减料,刻意去做一些血腥或惊悚的东西,才忽略了整个剧情。
加盟电广传媒的时候,曾经投资了一部推理片《密室之不可告人》,因为恐怖片通常没有大演员,做更多话题类营销很难,《密室之不可告人》400万制作,做到了2400万票房,很成功。
不建议施建祥拍《魔咒钢琴》相识
兰放不建议拍《魔咒钢琴》
建议施建祥不拍《魔咒钢琴》,《叶问3》“买票房”另有隐情
2014年的盛夏,因为帮几个朋友评估一部电影是否值得投资,兰放巧遇了施建祥先生,两人深入接触之后,被施建祥先生的新发行创新所吸引,他决定率队加盟,组建了大银幕电影发行公司。为了拓展新业务,扩编业务人员到230人。
释凡:为何加盟施建祥先生的大银幕?
兰放:第一次见到施建祥先生时很有趣,他说:我听到的都是别人劝我拍电影,你是我听到第一个劝我不要拍、并说这个片有风险的人。《魔咒钢琴》是描写犹太人流落到上海的故事,包括《大轰炸》在内,题材太沉重,投资量又不小,风险太大。所以我才会直言建议他应该慎重考虑。到了2015年2月份,他提出一个“互联网+电影”的概念,这个概念直到现在都让我很兴奋。出于对这个概念的憧憬,我才带领团队加盟了大银幕。所谓“互联网+电影”的概念就是把集团金融行业里的用户,转换成电影观众,因为快鹿当时有几千万的用户群,如果能够把这些用户都转换为观众,票房无疑将是十分可观的。
沸沸扬扬的“买票房”真相
释凡:这个近似“包场”的概念是如何构架、又是如何于一夜之间倾覆的?
兰放:所谓的包场在最初设计阶段是一种发行模式的创新。即:把企业的用户导入到影院的低值空间观映,同时在完成保底上座率的基础上提高片方的分账标准,这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假设某影院某影厅有一百个坐席,按照2015年经营的情况,如果平均上座率是20人,大银幕负责是的就是保底每场20人。如果低于20人,大银幕补足票房。但是超过20人部分,影院就要对这些由我们导流来的票房,降低分成比例票房收入。我们洽谈的场次均为影院的非黄金场次,希望这个模式可以带动影院早场及非黄金场的上座率。如果成功,这对发行来说是革新,甚至革命性的,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尝试认同。
但是在上映前10几天,集团的导流系统因第三方平台端口缘故无法承载上千万用户的导流工作。不得以情况下,才将已付的订金转化成购票款,也就是公告中的5600万,同时委托了一家线下公司就这些票组织观众观映。但是由于涉及太多城市及场次,这家线下公司所组织的“进社区”“进军营”未能完全满足观众进场。
释凡:《叶问3》为何从1月延期到3月才上映?
兰放:《叶问3》开始是准备1月1日内陆几乎与香港同步上映,但就是因为没有解决如何让拿到票的人走进电影院的问题,才导致向后推了档期。因为几千万的金融用户很庞大,订座、取票、就近、便利等等,很多都涉及组织的问题,同时这些用户得到票后是否会去看?这些在一开始设计这个模式时我们就提出来的问题,最后都成了这个模式的BUG。
释凡:《叶问3》上映后,曾曝光了沸沸扬扬的买票房事件究竟真相如何?
兰放:从结果来说确实都叫“买票房”,这种形式并不新鲜。我以前负责落地发行的《英雄之战》也有类似的情况,但是这家出品方的初衷是为了答谢客户。他们投资公司是一个做直销的公司,有规模庞大的会员数量,他们把电影票设计在直销体系之内,就有了几百万的观众人次,电影票全部被客户领走了,但是最终在终端出现的情况大家也都知道了。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最痛心,《叶问3》重蹈《英雄之战》覆辙,而这种情况再设计这个模式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反复强调这个风险的存在性了,但依然没有引起重视,更好的规避。互联网+电影+金融不单单是行业的融合,更需要相互专业的融合。
释凡:广电总局对大银幕“幽灵场”的通告处罚,能谈谈具体情况吗?
兰放:我曾经代表大银幕跟电影局去做询证,提交了大银幕整个《叶问3》发行的执行计划与执行情况,大银幕在整个发行过程中并没有电商的票补预算,在“幽灵场”方面几乎没有存在违规。因为所有签署的合约都约定了影片的排映时间不能早于当日上午10点,不能晚于晚23点之后,我们签署了1416份合约,无一例外。
出现大量幽灵场,应该是相关金融公司造成的。他们也想自己公司的电影有好的业绩,为集团作出贡献。于是分别去找了第三方票务公司,希望能有高票房,但他们作为门外汉真的不太懂电影,所以造成了混乱。广电总局在通报中不是也通报了3家违规电商。
大银幕最大遗憾是拿了一手好牌却没打好。其实所有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我们都在各种会议上都讨论了,甚至拍过桌子,但是却由集团决定来执行。所以是“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如果没买票房争议,《叶问3》有望15亿
释凡:您在这个项目的发行中,做了那些工作?
兰放:大银幕在整个项目中主要两项工作。1、设计包场及导流改变分成的模式并在120个城市做执行签约。2、《叶问3》发行解决方案,完成排片率40%。
由于包场的协议存在瑕疵,最终版本是经过有关部门修正过的。至最终版本完成,我们共对1416家影院签署、变更过5次合约。这一点上招致很多影院对我们的不满,但我们还是完成了执行。《叶问3》发行案我们的执行方案有上千页,针对每一个影院的阵地、排场,以及营销资源都做出了解决方案。常言说“武装到牙齿”,那么对《叶问3》我们可算是“进攻到牙齿”了。尽管同档期的《疯狂动物城》很优秀,但是《叶问3》从影片质量角度来看也同样过硬,第一天排出了44%的排场空间,无疑给3月的淡季市场带来了生机。平心而论,假如'买票房’这个事件没有发生,我觉得《叶问3》绝对具备10亿的票房能量,甚至有可能冲击13亿到15亿。但最终《叶问3》才8亿的票房,真的是十分遗憾。
施建祥大银幕缘何倒闭?
施建祥管理上出了问题
《<叶问3>发行员良心拷问》文章引起轰动
“买票房”事件爆发后,各类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内幕”、“爆料”几乎让兰放和他的兰团队喘不过气来。至今回忆起那段黑暗的日子,兰放依然心有余悸。
释凡:娱乐资本论刊发的文章《<叶问3>发行员良心拷问》引发巨大震动,里面对施老板“出手阔绰”和“待人残暴”等评语,是否属实?
兰放:我认为业务员比较年轻,很长一段时间忙于影片的各种合约和谈判,心理压力比较大,才出现所谓的“内部爆料”。其实大银幕不过是一家普通的发行公司,至于背后投资方到底是谁,具体情况是什么样的?作为普通的发行人员其实并不了解。只是社会曝光了整个集团体系及金融层面的问题并牵连至影片本身,这才让每一个对影片抱有殷切希望而又突发面对各种打击的年轻的发行员难以承受。简单说,这就像有些发行公司是由房地产商、或者煤老板进行投资的一样,我们与他们并没有什么分别,不是吗?
施老板是一个有谋略的人,为人很豪爽,但是我认为,有可能是在管理上出现了问题,才导致这样的后果。至于“出手阔绰”和“残暴”,我并不觉得如此。
释凡:大银幕才被广电罚了一个月,为何因此裁员倒闭?
兰放:因为大银幕没有控制好《叶问3》票房事件的发展,才导致最终的败局。广电总局也到各省去了解了违规场次与幽灵场,才发现这个事件并非大银幕主观所为,而是在大银幕不知情的情况下由其它公司操作的。所以总局对大银幕做出了暂停整顿了一个月的处罚,但是大银幕是一个输血型的公司,每一笔钱都需要集团来供给。《叶问3》后遇到了资金瓶颈,所以选择解聘并遣散员工,并把多数项目都换了合作方,也是对片方负责。
释凡:有谣言称其它影视公司,以及有四五家金融公司,因为认为快鹿一年公布20多部大片太高调,想打压这个竞争对手?
兰放:每年上海电影节都跟秀场似的,会有很多影业、发行公司发布几十部影片的片单。比如光线、博纳都会发几十部,我觉的这个很正常。大银幕2015年5月才成立,不应该有对手和恶意的敌人。”至于是否有金融公司进行打压,我不清楚。大银幕自始至终都从事的电影方面的业务,并不了解金融方面的事情。
释凡:施建祥最近准备重出江湖,你还会跟他合作吗?
兰放:我看到新闻了,一个很有担当与勇气的人。不过我觉得他目前最要解决的是金融层面的问题,电影可能还是个将来的愿景。目前,我已经开始启动兰团队的业务了,毕竟还有100多人,大家要生存要发展。
《大轰炸》真投资五六亿
《大轰炸》真投资五六亿,文艺院线在内陆很难实行
大银幕出事后,像《夏有乔木》已经由福建恒业来发行了,出品方也签约了解约协议,而《日月人鱼》现在可能不合作了,麒麟影业自己安排。至于群星云集的《大轰炸》会不会就此“失踪”,兰放做了独家解释。
释凡:《大轰炸》会不会就此“失踪”?
兰放:不会,《大轰炸》已经投了几个亿的资金,我看过相关数据,确实投资有五、六亿。只有把这个产品销售 出去才能收回成本。这部影片的演员阵容非常好,中、美、韩和中国香港非常优秀的演员都在其中。目前影片拍摄已经完成,正在后期制作阶段。未来找别的团队来发行,或者把发行权直接出售都是有可能的。不过我没看过成片,目前还不好去判断票房。”
大银幕欠薪纠纷
释凡:大银幕是否出现欠薪的纠纷
兰放:很多媒体外面骂大银幕时候,我觉得心里很不舒服,但我还是选择了理性和克制,甚至主动劝员工与公司“和平分手”。毕竟自己所在的公司被那么多人骂,换做是谁也会不舒服。在那种困难环境下,集团的金融公司都被挤兑,大银幕这边也有很多应收账款收不回来。
所以我呼吁大家放弃劳动法保护的、应给的补偿,也算是站好大银幕副总裁的最后一班岗吧。从结果上看,每个员工只是拿到三、四月份工资,放弃了待通知金及遣散补偿。目前为止大银幕没有出现劳资纠纷,因为电影人有自己情怀和气节。
释凡:如今事情的风波已渐渐平息,大银幕收尾部分如何?
兰放:如今虽然全体人都办完了离职手续,但我们依然在做收尾工作。目前还有大约还有2600万的包场的预付款钱票在与影院进行核对和确认工作。这是发行人的职业操守问题,钱票一定要兑清楚。为了这个操守,我会盯到底。也希望影院方能够最后一次帮忙,帮助我们早日完成核对。
释凡:未来是否有可能重新发行《大轰炸》,或者与向华强先生继续合作发行?
兰放:从生意角度来看,有机会让双方共赢,就可能促成合作。我真的非常喜欢发行工作,因为每一次发行都像打一场战役,从谋划到执行,从一无所有到最终收获胜利果实,能在很短几个月时间收获成功的喜悦。不过如今来谈以后的合作未免有些操之过急,未来的事情,谁又说得清呢?
做文艺院线不符实际
释凡:方励为《百鸟朝凤》下跪求排片,您会效仿吗?
兰放:我看了新闻,但这只是营销手段而已,毕竟文艺影片需要市场出路。效仿这个手段没有意义,艺术影片需要精细化的营销工作及精准的市场运作。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释凡:方励为《百鸟朝凤》下跪求排片,导致文艺类小众片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困境,您如何看?
兰放:当下部分人呼吁的“做文艺片院线”有些不符合实际,因为这是小众市场,有选择地去找一些固定的影院进行重点放映,才应该是文艺片走出来的路线。中国有四十八条院线,七千多家影院,但大家都是一轮放映。所有影片都在同日上映,相对同一个时间下映。就像是北京公路比上海宽,但是比上海拥堵。因为再宽的路,不分线行驶的话,肯定拥挤。而上海因为有高架的存在,有了分流,拥堵状况比北京就轻。
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差异化放映。比如香港影院在主流影片上是相同的,但是每一家影院都有自己的特色电影去放映。这是放映机制问题,或许也是文艺片走出来的一条有效的道路。毕竟我们在发行《十二公民》这样优秀的小众影片时也遇到了同样的困境。
《阿凡达2》内陆票房难过百亿
兰团队未来想做投资公司,《阿凡达2》难过百亿
因为喜欢发行,兰放才从众多难关和困境中闯出来并坚持了下来。他坦承自己现在很累,比打工时累很多,但是这种累,是在逼迫自己去接受更多新生事物和思想。谈到今后中国电影市场的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兰团队又将要向怎样的方向发展,兰放心里也有一笔账。
释凡:您觉得《阿凡达2》能够过一百亿?
兰放:有人说《阿凡达2》会过百亿,我觉得目前单片20多亿是一个槛,应该不会出现单片过百亿的情况。因为就算一个影片能够占走全天50%的排场,还能够全天达到50%上座率时候,一天票房也不过5亿多,这样一算首周末15亿,最终票房翻一番也才30多亿。《美队3》千呼万唤也不过收在10几亿,整个票房市场发展到六七百亿差不多了。即使再冲高,也是需要盘整一定时期才可能发生的,毕竟已经持续增长了10多年,泡沫已经形成,还有很多机制、标准需要在回调期去修复。
释凡:如何看7天拍摄的综艺电影?
兰放:用电影方式来做一个产品,根本不应该叫电影。我不会做综艺电影,综艺就是综艺,因为我不懂拍摄,不知是否能七天能拍摄完,但是一个观众看一部电影,还是来看剧情和内涵的。
释凡:如何看待广电审查制度阻碍内陆电影的发展?
兰放:这个可能更多是电影给自己找的借口,制度是国家制定的。在制度下,拍摄牛X电影才是好的,也有30多亿《美人鱼》10几亿《泰囧》,制度并不是对电影本身的限度。
释凡:能够透露一下未来兰团队发展策略?
兰放:拼搏了这么多年,确实有些身心疲惫。最近常在想发行的行业问题。一个单一的发行公司无论在过去的几年中创造了多少票房,有过多少的观众,回头看时除了业绩与光环或者利润外什么都不会留下来,且发行已经进入到微利+风险的时代。因此,就整个行业而说,发行除了等待资本的救赎外,别无选择。
对我来说,这些年下来最大的收益应该就是人了,团队之中涌现出了很多有想法的年轻人,对团队、对电影充满着激情。因此我想跟他们一起去尝试发行公司的转型或者叫升级。我一直很重视和喜欢数据,也在电影发行的一些模型上有所突破,而我们又具备极强的地面推广能力。所以我们的未来就是打造以数据为指南针,以地推为孵化器的多功能发行公司。我将以我的经验、履历、人脉去辅佐每一个有创新动能的年轻人在电影发行的生态圈内去创业,去创造新的细分市场的品牌。目前孵化的项目出发行外,还有互联网元素及娱乐营销元素的一些APP,很快都会投放到市场中去验证了。
释凡:如果要忠告电影圈后辈与媒体各送一句话,您会如何说?
兰放:电影是一个商品也是一个艺术品,电影人应该有自己操守,还有情怀。我觉得任何媒体的自己定位都应该是最准确的,哪怕都是毒舌,媒体人也应该坚持自己的操守,无论什么样的威胁,媒体人都应坚守自己,只做自己。
兰团队董事长兰放接受专访
释凡,京城资深影评人、记者,曾任夸克电影网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