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者》:聚焦最惨烈的战争,完成生动的人物刻画

战争已离我们远去,但那些革命英雄永远值得铭记。和很多全面展现抗日的战争片不同,《捍卫者》以抗战时期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淞沪会战为背景,并将镜头收拢在守卫战略要地宝山县,讲述与日军奋战到最后一刻的故事。看过之后,除了让人振聋发聩的枪炮声,不屈不挠、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和很多势均力敌的战役不同,电影中守卫宝山从一开始就能隐隐感觉到是不能完成的任务。连长李大成在生死关头迎来了姚子青带队的援军,当时宝山已几近失守,宝山南北已被攻破,而我军只有4门炮、200发炮弹,600多支老步枪,和近600名驻守将士。但日军有2000多人,二十多辆坦克,还有飞机可以发动空袭,并且还有随时可以调动的援军。怎么看这都是死局。这样的对战局势,让电影始终笼罩在紧张、危险的气氛之中,也让这种情势下战士们的表现、每一次殊死的对战都动人心弦。

编剧和导演对战争戏份的呈现非常巧妙,前后四场大战,每一场都拍出了新意,前两场还有精妙的战术融在其中,而气氛上也实现了从轻松到凝重的变化过程。第一场交战,姚子青成功运用兵法,通过夹攻的方式痛击日军,杀敌200多人。而日军联队长鹰森孝也是很厉害的军事人才,第二场交战用了声东击西的方式,让我军损失了近100名兵力。近年来流行的“手撕鬼子”影视作品,总喜欢把日军将领塑造成没什么军事才能的形象,相比之下《捍卫者》的塑造手法更可取,更能凸显出守卫宝山的难度。

电影最大的亮点在于,导演在四场大战中没有过多的展现战斗的全貌,而是着力刻画了姚子青、李大成、曹素君等几个主角,战争不止是决定了人的生与死,更有高压下对人性的摧残,面对战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做出不同的选择,对人性的挖掘、革命精神的歌颂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在观影的过程中我数度被感动,有江湖气的李大成慷慨就义、坚守到最后的二十多位战士逐一牺牲、姚子青在最后一刻的那个军礼都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战至最后的惨烈程度足以让人情绪决堤,我甚至听到了后排观众的啜泣声。

另一处亮点,是对角色的生动刻画。战争片往往是群戏为主,大家都身着军装,很容易脸谱化,但《捍卫者》在这方面非常成功,姚子青和李大成一个是沉默寡言,一个性格粗犷,两个人让对方的形象更丰满,曹素君柔弱的外表和坚毅的内心也表达的很好,她的加入为电影带来烽火佳人的意味。在诠释人物的基础上,也传递出了保家卫国的精神和忠于革命的信仰,曹素君在七天的守卫中是人物的成长的,通过对她细腻的刻画,完成了从“家恨”到“国仇”的情感递进。这也正是电影名叫《捍卫者》而不是《守卫者》的原因,通过守卫宝山县,传达出的是捍卫祖国的奋战精神。

最后要赞一下电影的制作层面,影片在置景、美术、摄影等方面都有极高的水准,战争下的宝山县破败的房屋、废墟中的火光凸显了战争的残酷,来自香港的摄影师徐少江带来了精湛的手持摄影,晃动的镜头为战争增添了紧张感,并且还创作了几个难度很高的长镜头,都完成的非常出色。剧本扎实、制作精细、演员表现到位,《捍卫者》是部有着很高艺术水准和商业价值的战争电影,值得买票观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