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老祖宗的这3句话,道透人性,值得反复揣摩、品味
琢磨君专栏 2021.06.14人类在不断发展与进步,但是人性似乎是亘古不变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类普通具有的欲望,大都是稳定不变的。如果我们研究透彻了人性的种种特征,便可处理好人际关系,做人做事游刃有余。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感觉智慧不够的时候,不妨去读读古书,向老祖宗那里借取识别人性和人心的大智慧,不断提升个人认知,继而在思想上“一通百通”。比如说,老祖宗的这3句话,道透人性,句句都是经典,非常值得我们反复揣摩、品味。01. 人无癖,不可交;人无疵,不可交这句话出自于明朝遗民张岱的《陶庵梦忆》,原文是: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意思是说:一个人若没了嗜好,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眼前空无一物,无真情可言,推物及人,对物如此,对人能好到哪里?这样的人,当然不值得交往。同理,一个人若是身上没有任何缺点,因为他没有真性情,善于伪装,也不可深交。为什么古人说“一个人若是没有癖好和缺点,就不可深交”呢?人活着,要有点属于自己的爱好,比如说抽烟、喝酒、打牌、钓鱼、旅游、书法、绘画、唱歌、跳舞、看电影、打篮球、踢足球、跑步等等,要不然人生多么无趣,这个人又该多么枯燥乏味啊!试想一下,跟一个没有任何癖的人交往,不仅缺乏乐趣,我们还很难与其交流感情,以及互相提升。就如白岩松所说:我从来不跟没有任何乐趣和爱好的人打交道,敬而远之,这样的人太可怕了。其次,没有癖好和瑕疵的人,看似完美无缺,实则是没有真性情,隐藏得很深。按照常理,每个人都应该有喜好,而是身上都有缺点,但是一个人与常人不同——无癖好、无瑕疵,实则是说明此人有大问题。正如俗语所说:事出反常,必有妖。电视剧《少帅》中张作霖对儿子苦口婆心地说:人得有点毛病,有毛病的人才可交,没毛病的人说明不是真情,没有真情的人怎么能交?综上,看起来没有癖好的人,让人找不到半点把柄,要不是肤浅,就是没有真感情;看起来没有瑕疵的人,假装完美,实则是喜欢伪装。这两种人都是很难与人交真感情,少有真性情,所以不可深交。02. 面誉者,背必非这句话出自于宋代林逋的《省心录》,原文是:轻诺者,信必寡;面誉者,背必非。意思是说:轻易答应别人的人,往往信用一定很少;当面极力赞扬别人的人,背后一定会说人家的坏话。这两句话一针见血地揭露了轻诺者和面誉者的真实面目,也道透了人性的虚伪。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莫测,人是虚伪的,喜欢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或许,这就像动物的伪装捕猎一样,都是一种生存的技巧。这里我们不谈论虚伪的好与坏,只是陈述人性的客观特征。孔子也说:巧言令色,鲜仁矣。那些当面会做人、会说话、会来事的人,往往背后算计也多。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这样虚情假意的“热心人”,要多个提防,以不变应万变,看透不说透就可以了。还有,老祖宗提醒我们“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我们对于那些很久不联系的朋友,也要多留个心眼。如果他们突然对我们非常热情,一面嘘寒问暖,一面极力吹捧赞誉我们,肯定是有所图。所以说,我们一方面不要高估人性的善,另一方不要低估人性的恶。正如《菜根谭》中所写: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03. 斗米恩,担米仇这是一句很经典的民间俗语,意思和“小恩养个贵人,大恩养个仇人”一样,都是告诉人们:对他人的恩情不可太过,如果太过了,就会适得其反,让人恩将仇报。其实,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之一,就是前者懂得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后者喜欢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就如曾国藩的一句名言所写:小人专忘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受人恩,受则难忘。但是,自古至今,都是君子少而小人多,因为当君子很难,要遵守严苛的道德,还无利可图;而小人乐热衷于趋利避害,丝毫不把仁义道德这些条条框框放在眼里。正因为如此,整体来看人性,忘恩更趋向于是人类的天性,而感恩只属于有教养人的产物。就如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所写:忘记感谢,乃是人的天性,如果我们一直期望别人感恩多半是自寻烦恼。既然忘恩属于人的本性,我们帮助过他人后,他人大概率会恩将仇报,那我们该如何做呢?聪明的古人想出了一种折中的方法: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求用功,但求无过。就如处世奇书《菜根谭》中所写: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当我们做了好人好事,切忌邀功或者渴望他人感恩,要不然会适得其反;反之,我们什么都不奢求,最后反而结局最好。朋友们 ,您觉得呢?